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8-01-24徐广华贾文静

职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对策

徐广华+贾文静

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的抽样调查,总结归纳出存在的专业设置随意性、大而全、重复率高以及不能紧跟产业需求及时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严格调研论证、压缩专业数量、优化专业设置和紧贴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对策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徐广华,编号: A04S152011)的阶段性成果。

专业设置是教育与经济的“接口”,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也是构成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确保人才精准供给,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学校对山东省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专业设置上较为突出地存在着如下问题。

1.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学校缺乏有针对性的调研和论证,专业调研和论证往往流于形式。如在对人才培养规模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才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是否清晰,人才需求调研论证是否科学、合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否准确等进行调研论证时,存在着社会调研不充分、调研资料数据不详实、调研结论不客观等现象。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做专业设置的相关调研和论证,所谓的调研报告是编写出来的,完全是“应付”,在专业设置时,完全“跟着感觉走”。

2.专业设置大而全

在专业设置上,有些学校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内涵,重效益、轻特色,贪大求全,往往重视的是自己“有多少个专业”。笔者学校通过对山东省498所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备案专业统计发现,招生专业在10个(含)以上的有173所,占34.7%;招生专业在15个(含)以上的有81所,占16.3%;招生专业在20个(含)以上的有38所,占7.6% ;极个别学校的招生专业达35个。专业设置大而全已成为山东省中职学校较为普遍的现象。统计还发现,有的学校的个别专业每年只招几名学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专业;甚至有的专业已经几年没有学生,变成了“僵尸”专业。有的工科类学校设置会计等财经类专业,有的财经类学校则设“机电”等工科类专业,校校都成了“全能学校”。专业设置贪大求全,致使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多个专业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利于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专业设置重复

部分学校不顾自身办学定位和产业需求的实际,追求办学成本降低、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热门专业家家有,家家专业无特色”,专业设置趋于雷同。笔者以“会计”专业为例,对山东省15个地市的中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见下表。

统计发现,在抽样的15个地市的223所中职学校中,177所学校设有会计专业,其重复设置率为79.4%;其中,有11个地市该专业重复设置率达80%以上,有8个地市重复设置率超过90%,有3个地市的全部中职学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由此可见,不少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还不能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同一地市的学校更是缺乏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意识。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只会导致恶性竞争,降低专业区域优势,也不利于学校的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

4.专业動态调整不及时

产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对人才规格、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专业设立调整过程就是调整学校与社会需求关系的过程。就山东省中职教育现状来看,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机制,在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与变化及时设立或调整专业方面明显滞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正是因为部分学校还不能敏锐、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专业设置和产业经济发展不能精准对接,对应急型人才的培养支撑也不够,明显不适应新兴行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对于一些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陈旧落后的专业不能及时撤销。在专业教学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产业发展实际,导致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脱节,教学质量和对口就业率不高。

二、对专业设置的建议与对策

1.严格调研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严肃性

专业设置来源于产业、服务于产业,是专业发展定位的根本。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是学校有效进行专业设置的重要基础,调研论证结果是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

在调研时,首先要明晰本省及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等,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确保正确的专业办学方向。其次要摸清专业主要服务方向,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再次要准确掌握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类型、就业岗位等情况,以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增强人才供给的针对性。最后还要调查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设置情况以及设置该专业所必备的教育资源等,确保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2.压缩专业数量,凸显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应聚焦于产业发展,结合自身条件,放弃“大而全”,实现“精而专”。

首先,认真梳理现有专业,分清哪些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哪些是落后专业、过剩专业,形成专业设置“负面清单”。

其次,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师资队伍、硬件条件等自身实际,对工科学校中的文科专业或文科学校中的工科专业要严格限制或取消。在专业设置时,要提高设置专业的聚集度,即尽量将专业集中在两三个专业大类上,防止成为“全能学校”,大力发展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实现特色更特、精品更精。endprint

最后,限制或取消落后、过剩专业,针对现有的“鸡肋型”“僵尸型”专业,能转型的尽快转型,不便转型的要及时撤销,压缩专业数量,甩掉“大而全”的包袱。集中建设契合学校实际的精品专业,打造品牌,办出特色。

3.优化专业设置,实现“错位”发展

针对专业雷同现象严重,专业设置区域布局结构失衡的现实,政府部门应从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学校也应树立正确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做到校内与校外的沟通、宏观与微观的协调。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结合区域实际制定适合本地的中职专业设置和调控措施,采取前置性专业设置审批与后置性专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专业设置淘汰机制。区域内校际间专业评价与调整时,可采取对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规模、实训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专业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排出顺序。对设置该专业的优势学校予以扶持,或以优势学校为主进行专业资源整合;對生源不足、教育质量差的重复专业,实行区域内专业“末位淘汰制”。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既要适应人才培养的内部规律,又要结合地方区域发展需求外部规律,凸显地方性、应用性、特色性和行业针对性。回归专业建设本源,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重新审视自身的专业设置,充分考虑同类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主动调整设置重复率较高的专业,采取规模适当的差异性、错位化专业发展策略。

4.构建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

在专业设置时,学校要坚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的原则,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紧紧跟上产业振兴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主动邀请地方经济组织、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工作。通过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构建常态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促进校企合作与联合办学,集中力量办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

专业设置体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中职学校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动向,时刻抓住专业设置这只牛鼻子工程,并以专业设置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推动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永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2]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 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思考和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3]国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2015最新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保障体系构建实务全局[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