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8-01-24任昕
任昕
摘要: 针对大学普遍存在的隐性逃课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关于课堂教学、学生自身、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几方面的原因,并针对隐性逃课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改进建议,如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从新审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与实践接轨、真正能学以致用的课程设置、小班制和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力求为遏制大学生隐性逃课以至提高国家高等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一份贡献。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hidden class skipping in universities. It comes to the reaso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themselves,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aiming at the reasons of hidden class skipping, such as, newly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concept and the goal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conten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onnecting with practice, courses that really apply what one has learned, small class system, educating and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curb college students' hidden class skipping and ev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關键词: 大学生;显性逃课;隐性逃课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lass skipping;hidden class skipp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5-0030-04
0 引言
逃课是大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广义的逃课包括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狭义的逃课特指显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上课,思维根本不在课堂上,“形在而神不在”的一种不认真听讲现象。老师不辞辛劳,兢兢业业;而学生则多数貌合神离,不愿配合,多数老师就像是在做“一个人的演讲”。而且大部分老师抱着完成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加以干涉。显性逃课发生在教室以外,且属于违反校纪,为之者相对较少,而隐性逃课仿佛不算逃课,为之者甚多。而且隐性逃课通常发生在教室内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性逃课与显性逃课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
关于逃课的原因,以往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显性逃课上,其原因有不同层面:宏观上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价值取向、就业形势有关,微观上与学生自身、群体影响、任课教师、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务管理、硬件环境、学生管理有关,而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逃课率也有差异,如图1所示。
学生自身为第一内因,其学风直接影响到课率,学风又受其家庭背景、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规划、学习目标、学习动力、自主学习、毕业班求职面试、兼职实习、社团活动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的共同影响;同寝同班同级群体学生的从众心理影响是另一个能影响学风的内因;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也对学生学风有直接影响;任课教师是第一外因,责任心是根本,其讲课水平、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出勤管理都能影响学生到课率;教务管理和教室环境分别是软硬基础,尤其是考勤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是配合的约束条件;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又对教学方式有决定作用,也是提高到课率的深层根本原因所在。
教师的出勤管理和教务的考勤制度的严格执行并落实能有效提高到课率,遏制显性逃课,但很难遏制隐性逃课。而且有些大班上课(超过一百人)的方式也限制了考勤点名的执行以及效果,以致其约束力打折扣。大学生还像小学生一样被管束着去学习,其实还是个小学生。即使来到了课堂,也只是躯壳坐在那里,而心神则在游离或“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样的听课与真正的逃课又有多少区别?所以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遏制隐性逃课。若想真正的遏制隐性逃课,就要深究隐性逃课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曾有人专门针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做过调研,其相关调查显示,仅有6.8%的学生一节课都在认真听讲;22.5%的学生一节课的四分之一时间不听老师讲课;31.2%的学生一节课只听一半;39.7%的学生一节课的四分之三都在隐性逃课。可见,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还显示,隐性逃课时学习其他科目的学生有47.8%。除此之外大学生隐性逃课所从事的活动多为无聊型,以玩手机、听音乐、看电影、看闲书、聊天、睡觉、想事情、发呆等方式打发时间。
调查还显示,在学习其他科目选项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百分比分别为41.8%、46.9%、53.7%、61.5%,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隐性逃课时学习其他科目的人越多;与此相反,在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看闲书等方面,占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调查还显示,关于隐性逃课最严重的课程类型,51.5%的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32.8%的学生选择公共必修课,9.7%的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仅有6.2%的学生选择专业必修课。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专业课的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较高、较严格的要求,维护课堂秩序、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大学生对于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公共课持消极应付的态度。endprint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隐性逃课的态度上,76.6%的人表示可以理解,13.7%的同学表示不支持,另有不到10%的人表示无所谓和支持。
关于隐性逃课的原因,也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主要集中在教师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学生自身上。
相关调查显示,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各种主要原因大致有:七成多的学生选择“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六成多的学生认为“对课程缺乏兴趣”,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听课没动力”,三成学生选择“由于困倦、疾病或心情原因导致精力不能集中”,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学习意志不坚定”,还有一成半的学生选择“老师表达能力差”,一成左右的学生选择“讲课内容过难或过易”。
1 隐性逃课原因分析
结合相关调查、访谈以及笔者个人授课经历,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堂教学方面的原因
①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传统的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单一,缺乏新意,不够灵活,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或照着PPT“念课”,脱离学生生活,脱离实际。在相关调查中,问及学生关于老师授课的描述时,“枯燥”、“乏味”、“单调”、“呆板”、“无聊”这五个词语,几乎在每一张问卷中至少有一个被提及,可见问题严重,现象之普遍。
在目前大多的大学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尤其是上大课,缺少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失去了主体意识和主动性,也因此失去了听课的耐心。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大学课堂成为一个没有批判性、没有灵气、没有创造性的堡垒,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只能催生更多厌学逃课的学生。
而大学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也是授课没有吸引力的一个原因。主要因为现行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很多大学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尤其是教师评定职称时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是依据教学课时量,很少有教学质量方面的考察,科研成果被更看重,课上得好坏无关重要,能发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教師因而将工作重心偏向科研而非教学,由此导致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不积极、甚至应付差事,以致上课缺乏吸引力,引发大学生隐性逃课。
而相反的,在相关调查中关于“理想中的大学课堂”一问中,共得到不同的词语近百个,比较充分的表达了大学生们最期望的大学课堂的“模样”:教师幽默、风趣、有激情,专而精,博学多才,认真负责、表达清楚,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听课;课堂气氛轻松,生动活泼,师生互动交流,有问有答;授课深入浅出,速度适中,内容不枯燥,生动、形象、有趣;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辨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知识实用性强,能学以致用,最好能在实践或实习中学习。
②考核考试方式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大部分课程结课以考试为主要手段,有的教师在学校通过率硬性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在考前划重点或划题,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听课,考前“临阵磨枪”突击一下。而选修课或公共课的结课大多以论文、作业、设计、制作等方式进行,由于要求不严,学生往往应付了事,甚至有抄袭现象。最后,不管逃课与否、听课与否,只要交了结课论文或作业,成绩差别不大,所以学生认为课堂上听不听课差不多,导致隐性逃课。
1.2 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一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能顺利毕业也能就业,没有意识到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二是认为学习理论没有用。目前大学中还是理论课为主,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与实际脱节,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更是无用,而实践课较少,学生参与度很低,大多是被动学习,必然缺乏学习动力。
再有课堂上大学生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经常是只顾自己讲课对学生不理不睬,成就动机很难被激发,导致隐性逃课。而且很多老师对隐性逃课的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人都是有惰性的,既得不到激励,也没有约束,人的惰性就会表现出来,导致各种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
②专业不喜欢,导致对课程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深入了解、比对,填写志愿比较盲目。有的学生几乎是完全听从老师的建议和顺从家长的意愿,并没有报考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很可能选的是当时的所谓热门专业。当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期望差距很大,对自己的专业无从喜欢,导致对课程无兴趣,后面的学习大多是为了混到学分能毕业而已的应付。
③无法静心学习: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困扰,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大学中,学业已不再是唯一的压力,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五花八门让人沉溺的电脑手机游戏,就业求职面试的奔波,考证考票的忙碌,家庭、亲情、爱情的心事以及与同学、室友、网友之间的人际交往等等,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情绪。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杂念多是最主要的原因”,“静不下来,想学习以外的事情,如游戏、小说或情感方面的问题”,“心情不好、郁闷,根本不想听课”。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消极情绪,便不能专心看书、认真听课,无奈中只好选择隐性逃课。
1.3 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
①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是当今中国高校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某些专业的课程结构数年乃至数十年不变,特别集中表现在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以及理工科基础课(如高数、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上。大学生厌烦那些从小学到中学就不断被灌输的政治理论,他们也不愿学习那些纸上谈兵的枯燥、难懂的纯理论,他们更想多学习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求职做好准备。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充满了厌学情绪。因此有人选择隐性逃课,以逃避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获得文凭学历的所需学分,学习热情很低,隐性逃课率可想而知。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所学专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听课与就业无关,就业时所需技能到时候现学也来得及,导致听课无用论。另外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中要求各类证书,迫使大学生也更看重考证,以致成为他们大学学习中的主旋律,因此会在课堂上忙着学习考证知识,导致隐性逃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