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018-01-24罗彬余小夏
罗彬,余小夏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四川资阳 641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为气流限制不完全可逆,多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状态,可被预防与治疗[1]。中医补肺健脾汤药疗法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肺通气功能及全身状态等作用,且不良反应小。伴随着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化发展,肺康复治疗手段现已变得愈发成熟,是目前临床资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性价比较高的一项治疗手段。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机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2],采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此,该文就探讨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补肺汤治疗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4年7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相关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共34例,男21例,女 13 例,年龄 58~80 岁,平均年龄(69.5±3.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2±1.4)年;对照组共 33例,男 20例,女 13例,年龄 57~82岁,平均年龄(69.7±3.5)岁,病程 4 个月~7 年,平均病程(3.1±1.5)年。 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常规性统计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具体包括:①全身肌肉锻炼。要求患者每天慢走25 min左右,并开展上肢扩胸及绕圈锻炼。②呼吸肌锻炼。使患者取站立位或仰卧位,深呼吸放松上身,双手分别按压于小腹及胸口,随着吸气节奏逐渐施加压力,在呼出气体时逐渐缓慢吐息,依据患者的实际感受程度合理调节呼吸频率、深度及呼气量,尽可能确保每次呼气均彻底性呼出,15次/d左右,以 4~6 min/次为宜,5次/d。③开展健康知识宣讲。要求患者完全禁烟。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安排精神科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点与心理状态给予患者适当安慰,提供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患者的精神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④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出科学的饮食方案,并要求患者按照标准量摄食,以免出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此外,在患者出院后还可通过定期电话随访来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增用补肺汤加减方治疗:黄芪30 g,党参 20 g,紫菀、补骨脂、桑白皮各 15 g,熟地黄、蛤蚧各10 g,炙甘草、五味子各6 g[2]。煎制服用,1剂/d,3次/d。
1.3 观察指标
1.3.1 急性发作次数 对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内与治疗后3个月内的急性发作次数进行统计。
1.3.2 生活质量评分 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 (SGR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分数评价,每一项问题依据以往调查研究、经验及统计学处理得出不同权重,对生活影响越严重,权重占比越大,分值越高,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3 6 mi n步行试验 在治疗前后依据美国胸科协会(ATS)指南对患者开展6 min步行距离测量。采用肺活量占预期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期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定[3]。
1.4 统计方法
对各项常规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对患者的3个月内的的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以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 等计量资料(±s)采用 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在对67例患者治疗后,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发作次数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时间观察组(n=3 4)对照组(n=3 3)t P 3个月内发作次数(次)生活质量评分(分)6 m i n步行距离(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2±0.8(0.7±0.3)#5 8.7±8.4(3 8.1±1 1.5)#3 1 5.4±2 5.1(4 9 2.1±3 3.5)#3.1±0.6(1.5±0.6)#5 8.4±9.2(4 9.5±1 0.9)#3 1 2.7±2 6.2(4 0 2.3±4 1.2)#0.5 9 2 7.0 5 5 0.1 4 2 4.2 5 6 0.4 4 0 1 0.0 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对比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显著,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时间观察组(n=3 4)对照组(n=3 3)t P F V C(%)F E V 1(%)F E V 1/F V 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 5.9 2±7.9 6(7 2.3 2±1 1.3 2)#5 4.3±3.2(6 2.9±3.1)#5 4.2±2.8(6 0.1±3.6)#6 5.8 4±7.5 8 6 7.2 8±8.6 2 5 4.7±3.6 5 5.1±3.4 5 4.3±2.5 5 5.7±2.9 0.0 4 3 2.0 9 6 0.4 9 1 1 0.0 2 9 0.1 5 8 5.6 3 1>0.0 5<0.0 5>0.0 5<0.0 5>0.0 5<0.0 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表明,现有的治疗方式难以从本质上改变肺功能不断衰减这一进行过程[4]。在该次研究中同样也表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康复治疗后,其肺功能并未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患者在增用了补肺汤后肺功能有所增强。采取综合性的肺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加强患者的缺氧耐受能力,对于肺功能的改善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患者的帮助比较大,在临床上有使用的价值。当前临床上关于延长康复治疗对改善机体状态的维持周期仍处于研究阶段,但采取中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属喘证、咳嗽、肺胀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的病发和人体正气盛衰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上需要加强研究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在肺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补肺汤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肺功能,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1]葛长胜,高翠,田胜花,等.加味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亏虚型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5):482-484,491.
[2]刘化作.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108-2109.
[3]吴桂英,张葵,闫萍,等.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增殖中乙酰化组蛋白H4和NF-κBp65表达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5):13-17.
[4]陆红,徐刚,倪笑媚,等.补肺汤加六君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