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24陈志祥刘欣鑫
陈志祥 刘欣鑫
(1.桐柏县妇幼保健院 河南 南阳 474750; 2.方城县中医院 骨科 河南 南阳 4732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但采取何种措施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以往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感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增加其死亡率。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性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通常采用内固定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固定转子间骨折,主要包括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本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该病的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桐柏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7~78岁,平均(62.7±2.7)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6~76岁,平均(61.5±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切开股骨近端外侧,逐层游离皮下组织,显露股骨干上端和股骨大转子外侧,患肢内旋,在C型臂透视下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克氏针,扩大针道,钻入加压螺钉,选用合适侧方钢板并用骨螺钉固定,完成固定后关闭切口。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取大转子上方6~8 cm处做纵形切口,于大转子顶部置入导针,在C型臂X线机显示下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插入髓腔,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心稍偏下,远端距股骨头关节面约1 cm,置入螺旋刀片,锁定螺钉,冲洗并缝合切口。
1.3评价标准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医源性骨折(继发性骨折),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无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无症状型深静脉血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发生于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间的骨折,约占所有成年人骨折的3.1%[2]。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早期内固定技术,其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固定,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手术方式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两种措施,其中髓外固定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最为常用,术中螺钉可以牢固锁定股骨头颈部,最大程度使骨折远、近端互相靠近,并产生静力加压效果,但该手术创伤大,术中将动力髋螺钉固定在股骨外侧部,力臂长、弯距大,应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内侧皮质压缩、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同时动力髋螺钉抗旋转能力低下,容易出现髋内翻形成导致骨折不愈合,在反转子间骨折手术中失效率高达23%~5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新一代髓内固定系统,在锁钉前安装的螺旋刀片可填压周围骨质进而产生锚合力,紧压周围松质骨,有很好的抗旋转和骨折加压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力臂短,因此其内固定强度高,稳定性好,并且术中只需置入1枚螺钉,无需剥离股骨近端过多骨膜和软组织,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失血量,避免术后“Z”效应发生,减少患者骨软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外侧锁定操作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更为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更加适用于老年伴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
综上,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1] 周强,陆骅,俞思明,等.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9):1441-1452.
[2] 王奔,葛振新,杨国跃,等.髓内与髓外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73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