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肉仔鸡急性J亚群禽白血病暴发的诊断报告

2018-01-24杨国丽

现代畜牧兽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亚群雏鸡白血病

杨国丽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4)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mia virus,ALV)是引起家禽肿瘤性疾病的三种主要病原之一,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正反转录病毒亚科α反转录病毒属的成员。ALV成员众多,不同毒株间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根据ALV在不同遗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宿主范围、囊膜糖蛋白抗原结构和各个病毒亚群成员之间的干扰模式的差异,将ALV分为A-K共11个亚群,其中A、B、C、D、E、J和K 7个亚群[1-2]可感染鸡。E亚群病毒是内源性病毒,所谓的内源性病毒是指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并按着孟德尔遗传规律垂直传播给子代的ALV,内源性ALV通常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而A、B、C、D、J和K是外源性病毒,不能通过宿主细胞染色体传播,致病力强,传染性强。

兽医临床上所见到的AL多是由A、B、J亚群ALV引起的,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又从我国独有的一些地方品系鸡中分离到了一个新的ALV亚群——K亚群白血病病毒。经典的AL主要是A、B亚型病毒感染引起3月龄以上蛋用型鸡发生经典的淋巴细胞瘤,C、D亚群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在临床上很难见到;E亚群病毒分布在除特殊培育的专门品系鸡群之外的所有鸡只中;J亚群主要引起髓样细胞瘤,其致病性和传染性均强于其他亚群,目前在我国已成为AL主要流行亚群,部分复制缺陷性并携带有肿瘤基因的J亚群病毒感染鸡群后可引起急性型肿瘤的发生,已有关于30余日龄商品肉鸡发生J亚群白血病的报道;K亚群病毒只在我国地方品种保种鸡群中鉴定出来,致病性和传染性相对低一些,K亚群的毒株在细胞培养时生长复制慢,p27抗原含量低,在进行p27抗原检测时容易漏检,应特别注意。水平和垂直传播是AL传播的特性,以垂直传播为主,水平传播在雏鸡出壳时或在出雏箱内是最为常见的。鸡群感染ALV后导致感染鸡发育缓慢、产蛋下降甚或发生血管瘤,病鸡渐进性消瘦,临床表现为内脏器官等组织器官发生恶性肿瘤等恶病质,并且ALV感染会导致免疫抑制,ALV所造成的免疫抑制仅次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ALV一般抵抗力不强,普通的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且该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高温下极易灭活,但该病的防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3]。现将一例16日龄肉仔鸡发生急性J亚群AL病例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2017年3月13日,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26 000只1日龄商品肉鸡雏,采用“全进全出”的笼养方式进行饲养。从13日龄起鸡雏陆续出现萎靡等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闭眼、呆立、缩颈、体型消瘦、鸡冠苍白和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发病率约在2%左右,至4月5日就诊前累计死淘500多只。该批次鸡雏已按程序免疫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法氏囊疫苗,联合应用抗病毒和抗细菌药治疗均无效。该养殖场周边3个养鸡场尚无疫病发生。

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病鸡肩关节和膝关节有肿瘤结节,内容物为灰白色渗出液,肝脏肿大暗红,表面可见有针尖至粟粒大白色肿瘤结节,心肌和肠管有白色瘤状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的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肿瘤性疾病,详见图1。

3 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学检测无菌采集病鸡肝、心、脾和关节渗出液样品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血琼脂、SS培养基和TCLS培养基于37℃温箱培养,分别在培养24 h和48 h观察结果,各培养基上均未见细菌生长。样品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典型细菌。

3.2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病鸡肝脏、心肌和肠管病健交界部位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在10×80倍光镜下观察可见肝脏、心脏、肠管正常组织萎缩,髓样细胞瘤发育阶段一致,呈弥散性分布,由淋巴细胞形成血管套,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性增生,详见图2。

3.3血清学检测取送检的15份雏鸡血清进行以下检测。

3.3.1 AB亚群抗体ELISA检测 用爱德土ALV AB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15份血清,结果均为阴性。

3.3.2 J亚群抗体ELISA检测 用爱德土ALV J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15份血清,结果均为阳性。

3.3.3 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 用哈尔滨动物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白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试剂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15份血清,结果均为阴性。

3.4病原学检测

3.4.1 ALV P27抗原ELISA检测 用爱德土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肉雏鸡15份血清

和15份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结果均为阳性。

3.4.2 荧光RT-PCR检测 被检样品:无菌采集病鸡肝、心、脾和关节渗出液样品混合成1份样品,用禽白血病荧光RT-PCR进行检测,结果阳性,详见图3。

3.4.3 普通RT-PCR检测 引物片段由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对样本进行PCR扩增,被检样品同3.4.2。反应程序为:94℃,变性5 min;94℃30 s,56℃30 s;72℃1 min,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结果AB亚群均为阴性;J亚

群AL为阳性,条带在800 bp左右,与预期大小相符,见图4。

图1 剖检变化Fig.1 Autopsy change

图2 组织病理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Fig.2 Histopathological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results

图3 荧光RT-PCR阳性曲线Fig.3 Fluorescence rt-pcr positive curve

图4 电泳条带图Fig.4 Electrophoresis strips

综上,从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综合诊断为此养殖户发生的疫情由J亚群AL导致。

4 防治措施

疫病确诊后,立即建议养殖户淘汰掉鸡群中所有的病弱鸡,适当提高舎温,每天加强对鸡群的巡视,连续7 d实行日消毒管理,鸡群稳定后改为每周消毒2~3次,并及时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的加强免疫,在饮水中添加多维连续7 d,并全群投给抗菌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5 d。采取这些措施后,鸡群基本稳定下来。由于采取及时发现及时淘汰的措施,鸡只因发生肿瘤而引起的的死亡得到控制,出栏时鸡只成活率95%,但鸡群采食量低、药费成本高,死淘率依然偏高,因本病继发感染所致死淘率超过3%。出栏时平均体重2.1 kg左右,因本病造成的直接死亡率约在2%左右。

J亚群AL不仅造成一定死亡率,更能导致免疫抑制和继发反应,进而严重影响生产性能。急性致肿瘤性ALV病程短,给J亚群AL的防控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对该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5 小结与讨论

对ALV的防控最根本的途径是实现种源净化,在国内外有很多这样的先例,这就要求种禽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与相关的技术技术部门大力协作,经过数个世代的严格检测淘汰,是可以实现种禽净化的。进行种禽净化以防止ALV的垂直传播和孵化出雏时的水平传播。J亚群ALV是ALV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在外源性的ALV中,J亚群病毒致病性和传染性都是最强的。自1987年J亚群AL被发现以来,其流行的范围迅速扩大,曾一度给世界肉鸡饲养业造成惨重的损失。J亚群在我国发生过两次大的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我国发生ALV的肉种鸡群中分离到该病毒,证实了J亚群AL已在我国流行,当时肉用型鸡群感染较为普遍,随后各大肉鸡育种公司加强了该病的净化,很快使该病在肉鸡中的流行得到了控制,但J亚群AL在我国的流行并没有停止,J亚群ALV在选择的压力下,其基因组的变异速率加快,尤其是囊膜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病毒宿主范围的扩大,不仅扩大到蛋鸡,而且在我国的地方品种鸡的感染也非常普遍。2008~2009年J亚群AL在我国蛋鸡群中大暴发,每年大约有6 000万只蛋鸡由于J亚群AL感染发病死亡或被淘汰,养殖者们损失惨重[4],随着净化工作的有效展开,该病在蛋鸡中的流行已被有效控制。根据ALV感染鸡后诱发肿瘤病程的长短,可将ALV分为两类,即急性致瘤性ALV和慢性致瘤性ALV。急性致瘤性ALV其本身是复制缺陷性病毒,缺少基因组中gag、pol和/或env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取而代之的是肿瘤基因。这类病毒感染鸡后,在辅助病毒的协同下,经2~3周就可诱发鸡产生肉眼可见的肿瘤,而J亚群AL的部分毒株就是这类毒株,本案例是由急性致瘤性J亚群AL感染导致的急性AL。

在对AL进行诊断或净化时,单纯的血清p27抗原检测并不理想,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内源性和外源性病毒感染。需要对检测阳性结果的样本进行测序或者是结合特异性的核酸探针作分子杂交检测。最理想的诊断方法是采血进行病毒的分离,这是对AL进行诊断的“黄金”方法,但分离病毒时操作程序繁琐、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操作细胞系,技术性强,并且历时较长。大量的实践表明,检测种蛋蛋清和初生雏鸡胎粪p27抗原与病毒分离方法的吻合性高;另外在雏鸡出壳后的36~48 h,雏鸡血清中ALV抗体与其亲代的抗体水平有很高的平行性,可采用适时检测雏鸡抗体的方法来初步判定雏鸡是否有垂直传播感染ALV的可能性。在本案例中,由于其他原因没有获得该批商品肉鸡亲代的种蛋,也没能采集到初生雏鸡的胎粪,这是一个遗憾。

ALV感染鸡群导致免疫抑制作用仅次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在进行肿瘤的病例组织学检查时,禽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尽管细胞形态上有差异,但肿瘤细胞的发育阶段是一致的,这是AL与鸡马立克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诱发肿瘤的主要区别。本案例中,在显微镜下可见髓样细胞瘤都处于原始发育阶段。结合流行病学、剖检变化、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最终诊断为本次疫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感染所诱发的急性肿瘤。

[1]QIU Y,LI X,FU L,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subgroup A avian leucosis virus[J].Veterinary and Comparative Oncology,2014(1):47-51.

[2]顾玉芳,多婷,杨玉莹,等.ALV-J HB2009株诱发鸡白血病的致病性研究[J].中国家禽,2012(20):52-54.

[3]叶建强,秦爱建,邵红霞,等.J亚型ALV(ALV-J)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6(3):235-237.

[4]崔治中.禽白血病及其防控百问百答[J].中国家禽,2016,38(23):72-74.

猜你喜欢

亚群雏鸡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