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4刘跃平王海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疗效

刘跃平 王海娟 刘 烨

(河北省平山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平山 050400)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记载见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发生疾病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2007—2008年CDS在我国14个省市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人,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与之相应的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患者也数量可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34.7%并发肾病,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而CDS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在三甲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1]。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其中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13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男性31例,女性47例;年龄35~65岁,平均(44.5±1.4) 岁;病程1~10年,平均(6.8±2.1) 年。对照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0~65岁,平均 (41.0±2.1) 岁;病程2~8年,平均(5.4±1.8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 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1.2.2 西医诊断 参照《糖尿病》[3]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 2 h血糖≥11.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30~6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病程在0~10年,并发症少于3种。

1.4 退出标准 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③严重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难以继续治疗。

1.5 治疗方法 2组均需严格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指导思想,饮食有节、规律运动、按时服药、定期血糖监测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参加我院组织的健康宣教活动等。

1.5.1 治疗组 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内容给予日常治疗及指导。另外予食养法(阴虚燥热证给予乌梅生津茶;气阴两虚证给予参杞粥;阴阳两虚证给予苁蓉山药苡仁粥)+八段锦保健操+中医疗法任一种(耳穴埋豆法:主穴为胰、胆、肝、肾、交感。配穴为三焦。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艾灸法:足三里、关元,每次10~15 min。针刺法: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每日或隔日1次。足浴法:当归,赤芍,川芎,桂枝,黄芪,红花,鸡血藤,伸筋草,上述中草药加水3000 mL煎熬,隔日1次,每次30 min。按摩法:背腰部、腹部、肢体穴位,每日1次)。

1.5.2 对照组 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内容给予日常治疗及指导。

1.6 疗程 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6个月为一阶段,一阶段后进行疗效对比。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患者在治疗2月、4月、6月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对其预防和治疗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治未病理论贯穿于消渴病辨证论治的始终。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在糖尿病发生之时,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对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从治疗疾病为主导,向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导的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治未病思想逐渐凸显其重要地位。中医的养生保健思路以及简便廉验的适宜技术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占有非常优势的地位。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充分说明合理的饮食及适量的运动在预防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孙思邈曰:“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可。”说明食养的重要性,食养又称为食治、食补、食疗、药膳,是根据中医理论与饮食保健实践经验,用药物和食品配伍,通过烹饪加工而成。它既是药物,又是食物,能够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延衰增寿。大多数的药膳均具有健脾开胃、滋补强身之功,使人们在享受生活之余兼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认识到锻炼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八段锦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是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导引术,具有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

糖尿病日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脑、肾、眼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损害。而中医的适宜技术简便廉验,在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教授耳穴埋豆法或按摩法通过刺激人体的腧穴,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血糖控制较差患者给予隔日一次针刺治疗,以调整脏腑整体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给予足浴法或艾灸法,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内外治疗结合,给予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在减少病残病死率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干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较大优势,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血糖控制平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

[1]翁建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S].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6-7):447-4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陈灏珠,终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733-752.

[4]宋郁珍,商洪才,郭利平.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价值和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26):215-219.

[5]崔云竹.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0,31(9):1189-1191.

[6]米佳,朴春丽,朱浩宇.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防治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1):127-129.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