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暮合晨离”
——摩梭人走婚文化初探

2018-01-24

山西青年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母系摩梭摩梭人

崔 倩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位于我国的大西南地区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的交界地带,有一处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的蓝色湖泊,名为“泸沽湖”。在美丽的泸沽湖畔生活着五万多摩梭人,摩梭人至今被认为是中国唯一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直到今天这个古老的民族仍然推崇“以母为尊,以女为贵”的母系氏族传统文化习俗。泸沽湖还有一个名字叫泸沽湖“女儿国”,“女儿国”的居民今天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走婚文化。年满13周岁的摩梭女孩儿就可以进行成丁礼,也就是成人仪式,到她们16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走婚”。年轻的男女浪漫邂逅,之后便开始试探彼此的心意,双方有了感情就可以自愿选择“走婚”。男方在夜里悄悄进入女方的花楼过夜,第二天必须在女方家人未起前离开,在确定双方的感情之后,便可以公开双方的走婚关系,男方也可以正常出入女方家,不过还是过着“暮合晨离”的生活,男方天一亮就要返回母亲家中。根据非官方统计,目前居留于泸沽湖的摩梭人,仍有大约70%保持走婚的传统,20%选择同居,另10%因受城市生活的洗礼注册结婚。这个民族的走婚文化以及平等和谐的母系大家庭生活,颂扬了摩梭人自己的民族文化,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一、摩梭人的历史文化渊源

摩梭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群族,它的历史悠久。它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支系,他们主要的聚居区是处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的交界地带泸沽湖畔,摩梭人人口总数大约有五万,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中国官方把居住在云南的摩梭人划为纳西族,居住在四川的摩梭人被划为蒙古族。摩梭人说纳西语,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为纳西语东部方言。摩梭人聚居区泸沽湖畔四面环山,风光秀美,平均海拔为3200米。摩梭人把泸沽湖称作“乐属溪纳咪”,“乐属”是指地名,“溪纳咪”的意思是大海,摩梭人世代以母亲为主题,以女性作为中心的母系家庭生活,因此也把泸沽湖叫作“母湖”。泸沽湖周围得秀丽的自然环境给泸沽湖增添了色彩创造了天然宜居的生活环境,但也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泸沽湖地区与外界联系极少,摩梭人在这种封闭的生活环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民俗文化。

摩梭人有两种宗教信仰,自己原始信仰的宗教“达巴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达巴教是摩梭原始民族的信仰,因巫师达巴而得名,达的意思是“砍”,巴指的是砍完之后在树木上留下的痕迹,达巴教就像斧头砍树,一斧一斧砍下去,每砍一下就留下一个痕迹。砍一节就诵念一次,祖先和河流山川都能够听见,邪恶的妖魔就会被砍得节节败退。摩梭人认为信仰达巴教能被神明庇佑,消除妖魔对活人的伤害。达巴教没有系统成文的教义和经书,摩梭达巴教是由原始自然崇拜的多神教发展起来的。达巴教教义崇尚超自然力量,它相信万物皆是有灵的,万物灵魂生生不息,这种对自然和灵魂的崇拜已经融入摩梭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摩梭人的传统文化。达巴教在喇嘛教传入之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元代开始藏传佛教喇嘛教开始传入摩梭地区,随着喇嘛教的影响日益扩大,摩梭人聚居的村落,几乎家家有经堂,天天做祈祷,年年办佛事。喇嘛享有崇高的地位,年轻人以到西藏去学习经文为莫大的荣誉;当地的洛桑活佛则是他们心中的偶像。然而,摩梭文化的灵活性使之快速应对这种变化一边是吸收,一边是快速整合,使之成为与自己文化合拍融为一体。原始宗教“达巴教”与藏传佛教“喇嘛教”在摩梭人生活的地区,两教和谐相处成为泸沽湖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摩梭探秘:走婚文化

摩梭人居住的地区历来有“女儿国”之称,这里至今保留母系社会制度,一切都由女性支配,摩梭人有一种独特的走婚制度,长此以往形成摩梭人传统民俗文化中独特的走婚文化。据考,走婚制大约形成于公元1840年,即清朝的咸丰年间。走婚表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的概括了摩梭人“暮合晨离”的走婚文化。摩梭人的走婚就是没有法律手续捆绑,男女双方之间不被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约束,只有男女两性之间的感情羁绊和道德的约束,一旦走婚双方决定终止这段感情,相互协商便可结束走婚关系分开就好。因此,毋宁说夫妻关系简单,不如说根本不存在。“走婚”的社会文化系统主要建立在母系制的基础上。摩梭人独特的母系制文化造就了以女性崇拜的“女性王国”,摩梭人是以母系血统来组成大家庭,家里当家的“老大”是辈分最高的老祖母。充满神秘色彩的摩梭人走婚文化,是摩梭人延续后代的途径,同时也构成了母系家庭的重要内容。

摩梭人走婚文化的产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它是近代社会制度在特定的民族区域内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由于泸沽湖畔地区四面环山闭塞的地理环境和当地土司制定的苛刻的税收制度,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走婚文化。元朝末期战争不断,一些败退的蒙古族游骑兵就选择滞留在云南和四川边界泸沽湖周围并且征服了当地的民族,并在自己管辖的地区称王,他们的首领就称作“土司”,

蒙古土司在泸沽湖地区设置“五畜租税制”,分别把他们占有的土地以骡子、马、牛、羊和鸡来划分为五个等级,地的年租就按照相应牲畜价格上缴,还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多种税收,其中就包括婚礼税。在封闭落后的泸沽湖地区,大多家庭都承担不起高额税收,许多蒙古族贫民为躲避婚礼税就选择男不到女家落户,女不到男家落户,男方晚出早归,其子女跟随母姓,家庭由女方的哥哥、弟弟照顾的秘密夫妻生活,这种婚姻形式人们就称之为“走婚”。

摩梭族走婚中的男女互相称对方为“阿肖”和“阿夏”,走婚关系称为“阿注”关系,因而走婚也被外界叫“阿注婚”。摩梭人的走婚双方之间唯一联系的纽带是情感,金钱和门第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完全不存在,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归女方家庭所有,由女方家抚养长大。摩梭妇女却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信,这与摩梭妇女的母系血缘纽结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紧密联系。摩梭人走婚原则是男大女小,在成人礼之后就可以自行走婚,摩梭人居住的房子一般是木楼,当地俗称“木罗子”。位于房子正中间的位置必须立两根柱子,两根柱子必须取自同一棵树的木材,树的下半段用立于房中左侧叫“男柱”,木材的上半段立于房中右侧叫“女柱”。摩梭孩子13岁的时候便要进行成人礼仪式,摩梭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在“男柱”“女柱”下行过成人礼之后,就可以行使成年人的权利,便被允许开始走婚了。

成人礼之后,摩梭女孩就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良人,大型的节日庆典和村寨活动是摩梭青年男女结缘的最佳场所。青年男女之间

通过两三年的相识和了解,女方确定喜欢男方之后,16岁就可以选择走婚,女方以跳舞和对歌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谊,男方若也倾心,白天就约定好于夜晚到女方的“花楼”约会。摩梭男子不能直接从正门进入女方的“花楼”,到楼下得先向女方发出暗号,女方收到后就会打开门窗,男方则需要爬入女方的花楼,这时候需要在窗外挂上帽子之类的物品,让别人知道俩人正在约会,就不会被打扰。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男方必须在天亮之前女方家人未知晓的情况下离开,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视为无礼。大家都知道约定成俗,便自觉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摩梭人的婚姻形式也趋向多元化发展。摩梭人的走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历史中一抹绚丽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不管未来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变化,走婚文化都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成为摩梭人自己的独特印记,永远无法磨灭。

[1]陈刚.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泸沽湖地区摩梭族社会文化变迁[J].民族论坛,2012(11).

[2]蔡华.从摩梭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看其在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2).

[3]刁振飞.摩梭人走婚文化探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7).

[4]时耀波,徐云.摩梭婚俗与其适应性文化[J].历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母系摩梭摩梭人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四川摩梭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研究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李端棻家世考
国内母系亲子真人秀栏目不足与建议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后工业时代母系家庭养育方式
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解析
——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专题研究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