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战略”背景下的闽粤族谱数据库建设

2018-01-24吴绮云

山西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库族谱海丝

文 / 吴绮云

南洋是海外华裔主要集中区域,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洋华裔祖籍地主要在闽粤两省。明清以来闽粤家族修纂的族谱载有族裔迁移南洋及在南洋繁衍生息的大量信息,有着重要的特殊的价值。不过,传统纸本族谱体量大、携带不便、查阅速度慢,严重影响了其价值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族谱数据库的海量信息存储、便捷查询,是解决传统纸本族谱使用局限的最佳途径。建设族谱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增强南洋华裔与祖籍地的密切关系,弘扬慎终追远的传统情怀,而且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新时期“海丝”建设,为中国与南洋各国加强沟通合作发挥桥梁作用。福建泉州率先启动“南洋华裔寻根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也受到诸多问题的困扰。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方能顺利推进族谱数据库建设

一、“海丝战略”背景下闽粤族谱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随着“海丝”重大倡议的落实,闽粤族谱数据库建设引起了中央和闽粤地方政府的重视。2016年,在中国侨联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泉州率先建设以族谱信息为基本内容的“南洋华裔寻根平台”。泉州与海丝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海丝起点城市,南洋有七百万泉州籍华裔[1]。作为21世纪海丝建设核心区,泉州建设族谱数据库正是对落实“海丝”倡议的积极响应。项目建设目标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涉及南洋华裔的海量族谱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可以多途径检索的数据库,使南洋华裔可通过互联网快捷查询族谱信息。该项目分别列入国务院支持的《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见》重点工作任务、福建省海丝核心区项目和泉州市海丝先行区“十大行动”计划和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计划总投入一亿元,2018年上线试运行,2020年基本建成[2]。泉州市领导亲自挂帅,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突出问题,市财政拨出一千万元人民币为启动经费,市侨联作为具体负责机构,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经过一年多努力,基本完成建库试点工作,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基础。

闽粤族谱数据库建设,以泉州实践行动为标志,目前已有实质性开端。然而,这项工程涵盖地理范围广,涉及族谱数量大,需要处理的信息浩如烟海,工程量浩大,既需投入大量资金,又涉及专业技术问题,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当前从整个闽粤地区看,除泉州已有阶段性进展,其余地市均尚无实质性行动。虽然作为先行区的泉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年多来采取了许多积极推进措施,各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大规模推进这项工程,仍面临不少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海丝战略”背景下闽粤族谱数据库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族谱收集有难度

族谱数据库建设,是以纸本族谱为依据。闽粤建设面向南洋华裔的族谱数据库,最终理想目标是涵盖闽粤区域内全部族谱,最大限度满足南洋华裔需求。然而,族谱收集并不容易。首先是数量庞大。闽粤民间家族大都有修谱,不少大家族除了修纂宗谱,属下支派又各自修谱,因而一个家族往往就有多部族谱。整个闽粤地区族谱,粗略估计有几万部。仅以泉州为例,据市政协调查即大约有上万部[3]。其次是收藏分散。数量巨大的族谱,除政府某些机构收藏部分外,大多为民间家族组织及个人收藏。再次是收藏者不愿轻易提供。因此要把全部族谱收集起来,委实不易。泉州建设“寻根”平台,就首先遇到这些问题。整个地区的上万部族谱,除辖区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高校研究机构收藏部分外,大多散落民间,建设单位馆藏数量极为有限,仅收集族谱阶段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并不理想。族谱数据库建设,族谱是基础条件,收集不完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软件

管理系统软件亦是族谱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完善的系统软件,是充分实现功能要求的关键,是达到既定建设标准的基本保障。族谱数据库建设须严格遵循族谱格式,完整准确地体现族谱内容,这要求系统软件必须完善可靠。然而,族谱载录的种种特殊性,决定了完善的系统软件开发并非易事。族谱载录族裔信息,尽管皆有“凡例”,遵循某些规则,然而,家族修谱体例格式本身有较大差异,即使同一部族谱,针对族裔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往往也附加诸多特殊信息,这是遵循共同规则前提下表现出的特殊性。因此,系统软件设定基本要素字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殊性,使其能如实完整地体现于数据库中。然而,研发软件的信息技术人员对这些特殊性往往不甚清楚,其开发的录入软件功能存在诸多不足。泉州建设“寻根平台”由信息公司提供的录入软件,族谱的许多附加信息,要么没有相应字段可供录入,要么字段设定不够精准,使建库人员录入信息时难以判断。目前国内尚没有较完善的软件,这是制约族谱数据库建设的一大问题。

(三)建库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信息录入是族谱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耗时最多,需要大量人员。录入须严格依照族谱。这要求录入人员须熟悉族谱,具有一定的族谱文献学及相关的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然而,实际上不少建库录入人员缺乏族谱文献学知识。族谱是一种特殊文献,除了载录的种种特殊性外,独特的内容结构与编排方式,编纂者囿于水平或习惯使然产生的用词不规范或模糊性,以及大量生僻字、异体字等,亦与一般文献有重大差异,这给录入者带来极大困扰,需要他们耗费大量时间学习,才能在录入信息时得心应手。泉州“寻根平台”建设中,录入人员普遍欠缺谱牒文献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虽经过培训,但大多仍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信息录入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尤其各种特殊信息辨识把握不准,严重影响建库进度及质量。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因为录入人员绝大多数很少接触过族谱,只有为数极少的族谱修纂者或谱牒文献研究者比较熟悉族谱,而这些人员一般又不可能直接参与录入工作。

(四)质量监控难度较大

闽粤建设族谱数据库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必须以高度负责精神确保质量,既要尊重族谱记载,准确无误录入信息,又要把各种信息完整呈现给用户,才能经得起检验,实现建设初衷。这既需要完善的管理软件,更需要建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然而,从泉州实践看这并非易事,一方面管理软件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录入人员欠缺专业知识,建库过程中质量把控始终是一个难题。负责建库的机构为确保质量,需要对录入库中所有信息逐条审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查漏补缺,修正错误,这需要大量谱牒方面较有造诣的人才。然而,这方面人才不多,大量聘请人员进行审校,实际上较为困难。目前仅仅几部作为试点的族谱信息录入,在审校时就耗费了大量时间,既增加了建库成本,又影响建库进度。这些都体现了质量监控的难度,倘若未能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大规模建库很难推进。

三、“海丝战略”背景下闽粤族谱数据库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闽粤建设族谱数据库,是政府配合海丝战略推进而倡导的工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此两省各级政府应有深刻认识,高度重视,自觉主动履行义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方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一是强化领导。两省省政府及所属地市政府,均应设立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作为统筹协调机构,构建各部门多层次推进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加快实施。同时,可仿照泉州做法,以市侨联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制定规划。以地级市为建设单元,全面负责本辖区建库工作,以五年左右时间为期限,制定具体规划,明确各部门具体任务,并按照规划方案组织实施。三是资金支持。鉴于这是一项非营利性社会服务工程,资金需求量较大,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省、市政府均应加强资金投入,省级财政拨出专款支持,地市政府亦要有相应投入。同时可争取民间尤其南洋华裔宗亲捐赠。泉州已有成功经验,迄今已获得南洋侨亲1560万元人民币捐款。四是协调关系。鉴于工程涉及多方面关系,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积极主动配合,理顺各种关系。五是督促落实。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按照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加强项目跟踪,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期完成。

(二)多种途径收集族谱

鉴于族谱收集有相当难度,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一是摸清存量。这要求组成调查小组,深入辖区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及民间家族,摸清现有族谱数量及收藏单位或收藏者,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作为收集指南。二是加强宣传。这要求充分利用报纸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建库意义,提高公众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亦可发出倡议书,号召各界人士踊跃提供收藏的族谱。三是向政府单位征集。辖区内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藏的族谱,可以用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面协调,明确要求必须全力支持,出借族谱。以泉州为例,方志委、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收藏族谱即有上千种。四是向民间组织征集。辖区内各种民间组织,尤其家族宗亲会、基金会、姓氏文化研究会、历史名人研究会等,亦是族谱收藏的重要单位,应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或较有名望的社会人士出面联系沟通,求得支持;五是向个人收集。辖区内各界人士收藏的族谱,可通过有偿转让、捐赠、出借或复印、扫描等办法,获得这些族谱资料信息。

(三)提升系统软件质量

系统软件质量改善,事关重大。政府作为使用单位,不可能自行研发,只能购买服务。政府在投入资金的同时,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鼓励较有实力的信息公司参与研发,公平竞争,获得最佳系统软件。从泉州实践看,基于纸本族谱信息载录的种种特殊性,政府相关部门在软件研发时亦应有所作为,主动提前介入。在充分熟悉这些特殊性的基础上,明确要求系统软件必须具备的各种功能,以此作为开发商研发不可或缺的基本依据。这样,开发商研发过程中就有更为明确的目标指向,高度关注这些复杂信息的处理,针对存在问题研究相应解决办法,使软件功能更加完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建库要求,实现建库既定目标。根据泉州实践经验,还可向开发商建议,聘请谱牒文献学方面的专家担任专业顾问,参与研发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出谋献策,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问题。

(四)加强建库队伍建设

建设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合理且相对稳定的建库队伍,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培训。聘请谱牒文献学方面的专家,对参与建库录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应当有的放矢,侧重讲授族谱内容结构与编排方式、载录信息的基本规则与特殊情况、建库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及相应处理方法,掌握族谱基本知识,提升处理特殊信息的能力。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以案例处理方式进行测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建库团队同样应有适当比例的在谱牒文献方面较有造诣的人员,随时指导团队其他人员工作,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三是建立优胜劣汰激励机制。这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适时对团队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区分不同等级,表现优异者予以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保持团队较高素质人员的稳定性。同时,对于考核结果较差者,经一定时间整改后仍无法达到要求,予以辞退。多管齐下,团队综合素质将大大提高,能够为建库进度与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1]张惠评,许晓松.泉州海丝史话[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2015.

[2蔡紫旻.南洋华裔寻根谒祖平台一期工程2020年完成[EB/OL].http://qz.fjsen.com/2017-02/18/content_19122321.htm.

[3]陈支平.福建族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建库族谱海丝
我校成功主办2022年闽港澳大学生海丝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数字温县”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交通规划数据库道路红线规划建库规则
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探微
吴有春
图书馆回溯建库工作中的思考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