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戏曲演员与观众的亲和力
2018-01-24杨宗菊
○ 杨宗菊
一部戏能够打动观众,除了靠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之外,演员的亲和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亲和力是什么?我认为,亲和力就是一个演员的人脉、人气、人缘,是演员与观众情感交流互动所凝聚的独特魅力。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人们常以“德艺双馨”四个字赞誉优秀的艺术家。 “德”从何来?“德”从“修”来。演员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无疑是靠平时潜心学习和感悟得来的。这种“德”应是演员溶入血液,渗透骨髓的特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行表露。正如古人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演员要想演好戏,首先要做好人。
演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首先要向贤哲榜样学习,要向书本理论学习。尤为关键的是要自醒、自警、自修。要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精神和气度。
二、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戏曲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广泛的知识面。当手捧一部戏本时,如果只死记硬背台词对白,而对此戏的历史、文化、人物背景一无所知,不了解戏中人物内心活动的因由,那扮演的角色肯定苍白而缺少感染力。
为了演好刘胡兰和白素贞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我在台下是认真做了功课的,我反复翻阅揣摩《刘胡兰的故事》和《白蛇传》这两本书,从而对如何演好这两个人物做到心中有底。当我登台演出时,立马进入角色,感情之涛汹涌澎湃,我就是刘胡兰,我不但对敌人有深仇大恨,我心中更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我面对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同样,白素贞这个人物在我心中是鲜活的,感性和理智的。她虽是妖,但她与人为善,与人结爱,心地善良。她对许仙的情和爱是真挚感人的。正因为我深刻理解了这两个角色人物的爱恨,所以演出取得较好的效果,赢得广大观众的爱戴。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个演员,其演技一定要过得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哪一个环节都必须勤学苦练。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规程套路扎实苦练,一招一式不得马虎。多年来,我在戏曲练功上持之以恒,即使曾有好几年因客观因素离开舞台,但我爱戏学戏的初衷不改,坚持默默练功,相信有一天会重返舞台,继续我的戏曲事业。正因为自己的坚持,所以在我重返舞台后,仍能得心应手。二是要在掌握一定功底的基础上,悉心揣摩、融入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使舞台动作逐步趋于灵活。三是要锐意进取,求变创新。一部戏演了几代人,历时上百年,如果程式套路一成不变,总不免让人乏味,怎能有吸引观众的亲和力?
四、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
演员要想和观众保持亲和力,就要用真诚来与观众交流。你演真了一个角色,你唱活了一段唱腔,你塑造成功了一个角色,自然台上台下就产生了共鸣!
那么演员该如何与观众沟通呢?一是要平易近人。经常是一场演出结束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卸妆,一群热情的观众簇拥而来。有的观众问东问西,嘘寒问暖,有的观众直接就让我再演一段给他们看。观众喜欢我的戏,是一件开心的事。我是土生土长的来安县人,平时上街串市以及早晚健身运动,都免不了遇到熟悉我的人。而我多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有时会有一些热爱我的戏迷朋友把我围住,要我唱一段给他们听。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认真地为他们演唱一两段,尽量满足他们。那一刻,我的心里是暖暖的。观众不仅是喜欢我,更是爱上了洪山戏,这是我所希望看见的事情!
二是切忌骄傲自大。尽管我在来安县演唱洪山戏得到众多观众嘉许,也曾获得过很多演出奖项和荣誉,但我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需要继续求学,不断求上进的小学生。在众多爱我捧我的观众乡亲面前,我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我所掌握的戏曲艺术原本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群众,我有真诚为他们做奉献的义务。
三是坚持戏曲为民服务的方向。为了把群众喜爱的洪山戏种发扬光大,传承下去,2016年8月,在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我个人名誉组建成立了《来安县宗菊艺术团》,主唱“洪山戏”,并由我担任该团团长和法人代表。组团后,我们团队演职人员齐心协力,很快排练上演一部古装戏《白蛇传·断桥》和一部现代戏《刘胡兰》,我则分别饰演这两部戏中的主角白素贞和刘胡兰。此后,我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开展“送戏进万村”和“送戏进校园”公益活动中,我们带着这两部戏,先后在来安和天长两县乡间和中小学义演200多场。这项活动的大方向是十分正确的,演出效果是令人振奋的,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弘扬了洪山戏剧文化,赢得了众多的亲和力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