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中的修身养性
2018-01-24罗蔚萍
文︱罗蔚萍
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送孩子去学书法,想要孩子接受书法文化熏陶,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性情优雅、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能静得下来的君子或闺秀。写好字确实是可以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塑造传统文化之魂,提高人生的素质和品位。但并不是代表人人学了书法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很多孩子练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好,依然是安静不下来,写的字没有多少进步。所以如何能让书法达到修身养性,还是需要科学的方法的。
何谓修身养性?就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心平气和的性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胸襟。从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修身养性的培养。比如读书、爬山、瑜伽、围棋等等。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潜移默化的培养。那书法中的修身养心如何培养?我总结了书法中的修身养性有下面三层境界:
一、第一层:不拒绝,能接受,并愿意学
有很多孩子都是家长鼓励过来学的,或者自己也有意愿,因为听说学书法很重要很好。他们坚持上书法课,上课认真,但下课从不主动练习。能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书写练习,但自己没有其他的疑问或者不擅长主动思考,只是被动地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的往往是一些看起来很乖巧的孩子。这样的书法练习也能得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但它的作用是比较缓慢的,比较微乎其微的。
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练习,倒也能慢慢体味书法韵味,慢慢增加对书法的喜好,从而更加主动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老师的引导。让孩子由被动地学进步为第二层主动地去学。
方法也多种多样,需要老师和家长用心地去找到适合孩子的办法。比如鼓励,鼓励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进步,写得好,而是要说得准确到位。比如这个字比昨天的好在哪里,对笔画的提炼对结构的疏密关系等处理的如何。如果能提出确实中肯的建议,孩子能够做到并品尝到进步的乐趣,那就事半功倍了。还可以奖励,比如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可以奖励孩子所感兴趣的奖励;还可以利用游戏方法进行,比如一学期分几个任务。完成了第一关我们才能进入第二关。孩子都有进取的心。他们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变得更加主动的学习。还有很多方法。学习被动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费尽心思调动起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二、第二层:喜欢、主动、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书法兴趣对书写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如渴,常常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的学习就不用家长和老师的太多无谓的辛劳,只需要正确地引导就可以了。
比如我现在所教的几个学生,她们对书法已经有了很浓烈的兴趣和追求。每天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到书法教室来练字。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学习书法理论和文学知识。遇到不懂的主动请教老师,并为学到新的知识而感到开心。遇到喜欢的碑帖几个同学围起来讨论个天翻地覆、争论得满脸通红。甚至为她们喜欢的书法家激动地大声呐喊一番。
每次的创作她们都是投入一百分的热情,查阅资料,积极构思,反复斟酌,反复练习,一直写到自己完全满意为止。因为喜欢,她们组织了书法沙龙,给教室起了书斋名,定期在这里进行书法交流。每期的活动内容她们自己组织安排好,自己翻阅各种资料,查找书家的字号、故事、代表作品等等。还设计了提问、奖励等等环节。甚至拿出书法家的碑帖,学习名人的评论,进而又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叙述。在这里形成一个很好的书法氛围。在这里学习书法,其乐融融,充满欢乐。
三、第三层:忘我、一日不练如失魂魄
古今书法大家很多都有此感受,一日不练字如失魂魄。赵孟頫每日写小楷一两万字。故宫影印他所写的《六体千字文》是两天写完的。黄公望曾说过,如若没有亲眼看见他落笔如飞的样子,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事。
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书圣王羲之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他快点吃,他却连头都不抬,只是沉迷于书法世界里,饭菜都凉了,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满嘴乌黑乌黑的。可是他仍然专注地看着字帖,在研究怎么写好字呢。这种忘我的境界,练就了他扎实的功夫,成就了一名伟大的书法家。
书法家钟繇因为忘我学书三十余年,每天晚上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练成了指力洞穿棉被的功力。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告诉他自己有三十余年时间在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写字,结果被子给划了个窟窿。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
平心静气看浮沉,修生养性忘物我。书法的三层境界可以概括为:物质层、精神层和灵魂层。只有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达到更高的灵魂层,才是最高境界的修身养性,方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