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济法课程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2018-01-24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效果考核

王 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0)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领域广、受益面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目前我国高校经济法教学内容以条文和理论教学为主,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为了使经济法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改革现有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深奥的专业知识化繁为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高校目前经济法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以条文和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评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适用性

我国高校目前在经济法课程中,虽然对经济法知识的传授各有侧重,但是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运行法、市场调控法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法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教学。经济法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确,只注重用大量课时进行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则不够重视,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这使得学生难以把握重点,会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其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目标模糊,课程设置定位不清,缺乏合理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法律专业课,它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抽象,且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也比较多,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不同专业对法律基础课和经济法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不同,且授课课时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课程安排比重上也各不相同,这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掌握的难度。此外,因经济法课程内容广、知识点多,不同专业所用教材也缺乏专业差异性,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得学生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各项知识点,难以实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服务。

(三)教学模式缺乏现代性,方法和手段单一,欠缺实践环节

在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中,课程教学只注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则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教与学分离。首先,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模式,对概念、原理和法律条文等理论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经济法教学中,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互动性和“怎么做”的实践引导,使教与学相分离,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是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只重视教学内容中对理论的阐述和法律条文的解释上,忽视了补充和更新知识。系统枯燥的讲授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兴趣,即使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案例、模拟、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没有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效果很难得以保证。最后是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学过程中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机制,缺乏实践性和良性互动的教学,造成了整体教学项目的实效性低下,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学考核形式过于单一,成绩评定缺乏科学性

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技能及评价教师讲授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经济法课程教学受教学方法和课时的影响,其考核形式方法较为单一,对成绩的评定也不够科学。在目前的经济法考核中,考核方式形式单一,以笔试为主,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为主,且考试内容也往往注重用对学生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和掌握的检验和考核比较少,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定的限制性。在经济法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往往教考不分离,缺乏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教学评价等综合因素考量,评定不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授课和成绩评定也往往受师德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其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等限制,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辩、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二、对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教材大纲,因材、因专业施教

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统一,并突出法律类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最新的经济法与政策,完善教材大纲的编写。针对不同专业课时不同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对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配合,进行有重点的讲授,以实践教学指导纲要与教学目标相符,做到因材实教、因专业施教。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衔接性

以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注重教材体例的科学与完善、内容的丰富与创新,遵循“实效、够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具有时代性和适用性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设置和安排课程,并将课程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定位和有序衔接,加强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衔接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多元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改革经济法教学方法对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法教育教学中,首先要突出重点,对课程内容要精读精讲。由于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多、课时少、任务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大纲,、突出重点,合理分配课时和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的精读精讲,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要加强教学互动,建立双向沟通。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双向沟通、面对面交流机制,通过采用启发式、开放式、对话式、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辩论和思考,通过以案说法,就事论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更多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是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多元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改变以往只注重书本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法律课程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可以采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点评等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现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考试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手段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平时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不能真实有效的完全反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改变重考试轻平时训练的现状,改革考核制度,应用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多种考评模式,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期末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比例,提高大学生平时课堂、实训等表现的比例分值,不拘泥于僵化的卷面成绩。二是在考试内容上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三是通过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合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全面、综合性的考核评价。

三、结语

总之,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元化教学改革模式,来有效保证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教学效果考核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内部考核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