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研究*

2018-01-24莫新均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话语政治思想

莫新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传递、传播、交流、研究思想政治信息的载体,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工具,承担着沟通和反馈意识形态的功能。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这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习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行、制度自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的需要。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时代在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思想、文化纷纷兴起和传播,精华和糟粕都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一)社会发展的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就业难、就医难、入学难等社会现实问题困扰着社会大众;贪污腐败、贫富分化等负面信息激化了人们的仇富、仇官心理;毒奶粉、苏丹红、假疫苗、地沟油等严重影响人们的道德和人性标准。这些现实情况和现象冲击着以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大学生公平正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部分大学生对我们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产生了质疑和茫然,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反感,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集体失语。

(二)西方思想的冲击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在我们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在交换、思想在交流,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也随之进来。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对各种事物抱有新奇的接受主义,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注意、民主社会主义、享乐主义、宗教主义等社会思想,在大学生中有着生存的土壤。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冲击和侵蚀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建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这些西方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很少给予权威的剖析和回应,揭露其本质和危害,削弱了高校政治教育话语的力量。

(三)微文化的冲击

以微信、微博、头条为代表的微文化的兴起,拓宽了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受教育的渠道,其亲民性、草根性的特点,得到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拥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元化的模式被打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成为了彼此独立、平等的主体,大学生通过网络随时可以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社会互动。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被学生嫌弃,思想政治话语权的争夺从现实延伸到了网络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二、四个自信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的主要表达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四个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在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有着不同,是彼此独立的体系,但四个自信可以为思想政治话语的创新与完善提供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基础,思想政治话语可以为实现四个自信提供重要推力。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特定语境下的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发展历史紧密相连。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四个自信是经过历史检验和证实了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现实证明了的成功和强大的理论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实践和创新的基石。当前,我国不可能停止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工作者可以通过四个自信调整中西方的文化站位,强化中国特色文化的魅力,通过身边日常的点滴变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信。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度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度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接受程度,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为什么出现失语,主要是陈旧、枯燥、空洞的话语体系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不被大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不佳。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对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四个自信丰富的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素材和理论基础,习总书记强调的: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挖掘身边的人好事等方式,可以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共同分享感兴趣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

三、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关键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为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必须将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进话语权。

(一)提升话语主体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主体的主动参与。提升话语主体的能力,一方面是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理论水平,牢固树立自身的政治站位,结合实际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摆正心态将大学生视为平等沟通的主体,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等资源,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体验,理论联系实践,增强话语的生动性。另一方面就是受教育者应及时将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反馈给教育者,为教育者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建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行对比,增强切身体会和感受,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度。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本载体

教育应随时代而动,思想政治话语的文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自身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的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要成功分挖掘新时代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元素和内容,来实现话语的自信力和吸引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拉近文本话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同时注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把握微文化时代话语的特点,通过微课、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采用多种形式将四个自信的内容“微”化,使刚性的意识形态表达柔化为具有网络和时代特色的文化话语,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文本的亲民性和可读性。

(三)推进理论话语与工作话语相结合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思政教学、专家讲座、主题报告等形式,可以有组织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四个自信的宣讲和贯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对象清晰,教育手段规范,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面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95后、00后大学生,理论过于机械,效果有待改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话语是一线的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谈话聊天、处理日常事务时使用的话语,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不直接涉及到四个自信的宣讲,而是在对学生困惑解答、学生职业和学业规划指导、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没有察觉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话语相比理论话语更加的灵活,形式更加多变,学生的接受性更强,两种话语的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