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风建设中大学生优秀思想品质培育研究*

2018-01-24沈树永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精益求精学风

沈树永

(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学风是判断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志,如何搞好学风建设一直是各高校努力的方向。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风的解释为:学风即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1]。可见,学风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学校内部学风,一个是校外的学风。校外学风不是本文考虑内容。校内学风从学校层面讲,主要包括学校的治学精神和态度等;从学生层面讲,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等。本文主要从学生层面加以探讨如何进行学风建设。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精神风貌是众多教育者研究的内容之一,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力,特别是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优秀思想品质的培育是使学生具备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原因。

一、优秀品质的培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指出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华东师范大学前校长、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也认为:“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品性、能力和责任,首先培养的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人才。卓越不是专属于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充分而卓越的发展。培育卓越应追求守住灵魂的卓越”[2]。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中对哈佛人才培养的总结很值得深思:“哈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没有向他们传授智慧。学生可能在学科知识和课外活动中成绩卓越,但他们接受的整个教育并不系统。五年或十年后,又有几个学生能很好地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哈佛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家长们希望孩子日后记住的,远不止如何平行停车或如何做账方面的知识……负责任的大学应该鼓励学生思考一些让人不安却富有哲理的问题。作为一名接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负责任的成年人,内心应该深谙基本的生活道理”[3]。

可见,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德育的培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应在学生的品性、能力、责任等方面加强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高校立身之本中的立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高尚的品性不仅是年轻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年轻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因而,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德育为先。要让学生具备优秀品质并不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但高校的培养是重要一环。

二、大学生优秀品质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中,学生是很重要的主体因素,学生素质高低、品性好坏和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风影响巨大,而学风好坏也对学生品性和行为习惯养成产生较大影响,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而,在学风建设中必须要培育大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好的德育品质促进好的学风形成。

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不仅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驱动的作用。当今社会是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层次就业机会竞争激烈,要适应这样的社会形式,必须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4],因而,这种外在的影响也能促使大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习精神风貌。但这种外部影响因素一旦消失,影响动力也会随之消失,不会长久。真正能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的因素应是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这种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影响学生终生,因而优秀品质的培育将对学风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高校和教师都应做出努力。

三、大学生优秀品质培育的思考

下文是笔者结合一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优秀品质培育的一些路径思考。

(一)培养学生心静的能力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人的心首先要能定下来,才能够安静、深入地思考,然后才能在学习、工作上有出色的表现。但人心总是浮躁的,躁动不安的心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优秀品质培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能静下心的能力,使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与追求,让他们掌握如何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方式方法。这样,他们的心才能定得下来,并能够长期定在某项工作或者某项技术上面。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把心定下来进行高强度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大学。因而,目标的引领使他们每天能够进行高强度专心学习而不分心。所以,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育,关键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追求。然而,这并非易事。学生从高中考取大学的目标是明确的,但是他们对自己总体人生目标并不明确。这恰恰与调查中只有27.1%的同学四年中有总体规划和清晰目标相印证。可见,大学生中对自己人生规划有清晰目标的并不多,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志向并不清楚,处在飘荡不定状态。

如何树立目标,树立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学生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如周恩来将“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读书的目标。一旦学生树立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目标,而且是一种无私的社会目标,他就会获得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也不会被禁锢在自己狭隘的小天地里。另一个方面,也应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的目标。这需要有专业经验、人生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具体的目标。具备了静下心的能力,大学生才能心无旁贷地认真读书,学习态度才会改变。

(二)培养学生认可与尊重自己专业的态度

学生只有认可自己的专业,尊重自己的专业,他们才愿意在自己专业中投入心力去学习、实践。一个人认可与尊重自己专业的程度有多大,他投入的心力就有多大,投入的心力大,他收获的成果也大。

但调查中显示28.9%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30%的同学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一现状令人担忧,隐藏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首先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专业而导致不喜欢的话,就需要专业老师们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从而认可他们的专业,让学生能清晰地知道他们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尊重他们所学的专业。如果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而不喜欢的话,专业老师或辅导员老师也需要介入,搞明白学生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对于不能调换专业的部分学生,找出他们喜欢的专业和目前所学专业的交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既没有学习兴趣又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就需要具体分析了,是觉得学习的内容太简单了,还是犹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一般,学习的内容根本与他们的人生追求不一样。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因素,这就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只有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专业后才能不断地钻研自己的专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而这种兴趣是自发的,是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的。

(三)培养学生认识遵守规则、规矩的重要性

古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中没有规则,星球间就会相撞;社会中没有规则,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世界可能永无宁日。宇宙中的规则是自然形成的,以人类目前的力量是控制不了的。人类社会中的规则,是人类自己制定的。撇开规则是为了服务制定者这个作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社会有序地运行,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从小的方面看,没有规矩与规则,每项工作都无法展开。任何一项工作或者技术都有它特殊的方式方法,要想完成或者掌握它们,就必须遵守其内在的规律与规则,采用一定方式与方法去做,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中我们发现几组数据:15.7%的同学赞成严肃处理考试作弊者;32.2%的同学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也会认真听课;66.8%的同学认为目前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良好习惯。这些数据足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规矩规则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已成为他们身上的特点。

一个自由散漫的人,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难有自控能力。但良好的习惯和规则、规矩意识一旦融入到个人的意识性格之中,就能对成功起着保障作用。因而,必须让学生明白遵守规矩规则是为了限制不良倾向和习惯,是为了能够自我控制,最终才能保障自己走向成功。学生具备了规矩、规则意识后才能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也才能自我控制和管理好自己并投入学习中。

(四)培养学生严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严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希望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也是优秀品质的一种。调查中发现有73.9%的同学认可精益求精精神,对严谨细致的态度认可也占到绝大部分。当然,没有严谨细致的态度不可能做到精益求精。没有耐心专注,更不可能有精益求精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校3-4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引导他们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慢慢的养成这样的习惯和品质。作为学校的老师,自身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出示范,用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有名的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工匠在工作中对加工产品的一丝不苟。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工匠来校讲学,用工匠的切身感受告知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工匠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做法都带有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严谨细致态度和精益求精精神的认识,但这种品质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磨砺。具备了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学生才能不断地学习自己的专业并不断创新,取得更大成绩。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优秀品质培育路径探讨时发现,任何一条路径都涉及到学生的品性和行为习惯,因为这些优秀的品性和行为习惯将跟随学生终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还需家庭和社会为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相信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学生在具备了良好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后,学风也一定会随之好转。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精益求精学风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卓有成就的他们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光影视界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