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志编纂的若干思考
——以《中国名镇志·乌镇志》为例

2018-01-24强亚娟

关键词:可读性志书乌镇

强亚娟

浙江省桐乡第二中学

《中国名镇志·乌镇志》于2017年10月出版,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必备会议材料,并作为特别礼物赠予重要嘉宾。它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第二批成果之一,后随着英文版的发行,它走向了国际舞台,是“中国名镇志丛书”中的精品。

1 《乌镇志》的创新

《中国名镇志·乌镇志》在修编之初着力突出“一样的名镇,不一样的乌镇”,在坚持志体的前提下,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体裁运用、篇目设置、资料选择等做了适当创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了若干篇目,着力突出乌镇“名”与“特”的内涵,特别是将世界互联网大会、茅盾、木心等独具乌镇特色的内容单列成章,集中展现了互联网特色小镇的文化韵味。

《中国名镇志·乌镇志》的编纂科学记录城镇化进程,反映城镇化成就,也为今后探索城镇化发展规律积累经验、提供素材它。全面而又系统地记述了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言等情况,同时以讲故事等创新的方式向读者们娓娓道来,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

2 关于地方志编纂的若干思考

2.1 小镇志,大视野

地方志的编纂一般仅立足于本地,比较缺少国际化的大视野,但民族的即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在地方志的编纂中,可以加入国际化的视野,向全世界宣传我们的地方亮点。桐乡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乌镇志》的编写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站在国际化及全国读者的视角,资料丰富、微观具体,可读性强。《中国名镇志·乌镇志》(英文版),是方志出版社“图书走出去”项目的首部英文版作品,也是方志出版社在海外出版的第一本志书。

2.2 小方言,大力量

方言在中国是个最普遍的现象。各地方言,不仅语音语调有差异,还有语法用词的不同。许多方言的表现力是普通话不具备的,表达之生动,表述之深刻,各家方言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因此才构成中华语言文化的宝库。乌镇语属于吴方言区,俗称“乌镇闲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因曾地处三府七县接壤之地,又是水陆要冲、商贸枢纽,当地方言与各地方言碰撞,使乌镇方言略异于吴兴等地方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乌镇特有的方言能让乌镇的游子读起来更感亲切。地方志在强调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不忘记方言的力量。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忘不了乡思,听一听方言,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尤其是长久在外的人,一听有人讲老家话,很是激动,甚至有一种想认亲的冲动。方言事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事关文化血脉的传承。因此,在志书的编纂中应充分体现方言的力量。

2.3 重资料,重见底

地方志的编纂必须基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梳理,最终形成文字。因此,史料是一本志书的灵魂。在《中国名镇志·乌镇志》的编纂中,编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注重将有价值的微观资料入志,在入志资料的选取方面强调“详市县志之所略、补市县志所不足”。在档案馆、乌镇镇、图书馆、居(村)民家里寻找原始资料,再拿回来后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求证。就资料的来源来看,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档案、图书、报刊。此外,还有日记、笔记、函电、手稿、讲稿以及章程、条例及家谱、族谱等。做好资料的收集,并要做到这些档案资料的见底。资料见底实际上是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均要涉猎一遍,翻一翻,看一看,区分情况予以处理。对那些与本地区本系统无关的,或共性的空洞的东西,可一瞥而过之;对那些一般的陪衬材料,可摘其要点,领略其大意;只有对那些能说明问题的具体记载,特别是能与纲目挂上钩的资料,才需要认真细看,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摘抄、制卡或全文复制。

2.4 守正与创新,增强可读性

注重创新,强调志书的普及。可读性强的志书会得到更广泛的接纳和更长久的流传,对充分发挥志书功能、实现志书编纂意义很有帮助。可以尝试在严格遵守地方志体例特性和文风规范的前提下,从编纂原则中寻找突破,把握尺度,利用规则而不为规则所限,创造出既不违背方志特质,又能发掘方志特质所含优势的独特可读性。《中国名镇志·乌镇志》致力于使广大普通老百姓能读懂,喜爱读,让社会进一步了解乌镇,了解地方文化。为提高地方志可读性而尝试的任何突破,都首先应该在坚守现有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突破有限度,坚守是根本,尺度的拿捏非常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存真求实的方针,不能破坏方志体例的特质。无中生有、铺张扬厉、恣意纵横,则不是修志了。如果简练度、科学性与趣味性实现兼容,志书就能做到更多地销往家庭而不是图书馆,无论政府官员、企业主管还是普通百姓等,都加入地方志的读者群体,这是对地方志可读性的极大肯定。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由此而论,可读性便是志书的一种维生素,值得注意和探讨。

2.5 “尊权威”但不“唯权威”

《中国名镇志·乌镇志》的编纂经验很好地体现了志书编纂中的“尊权威”但不“唯权威”的精神。此志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分别作序,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的文章《有一个故事,叫乌镇》开篇,设“越疆吴界”“浙北古镇”等10个篇目,对乌镇的建制区划与自然环境、文物胜迹与商业文教、乌镇的古镇保护模式、景区物产、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茅盾与木心两位文坛巨匠等进行介绍,具有浓郁的乌镇水乡味道。全书共计41.5万字,图片300余张,图文并茂、设计制作精良。《乌镇志》的编纂充分体现了志书编纂中对权威的尊重,但也不是“唯权威”。讲故事等方式又体现了志书的创新。创新思维往往来自激烈的学术争论和思想碰撞,而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其基本保障。学术权威是在创新实践中产生的,并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应该受到尊重,但“唯权威”则会阻碍创新。对确实有创见、敢于挑战权威或公认观点的修志新人新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还有待完善,修志权威界都应满怀热情地给予尊重、鼓励、引导和支持。

猜你喜欢

可读性志书乌镇
遵循重要嘱托 打造善治乌镇
——记桐乡市公安局乌镇派出所(乌镇派出所摄影 本刊编辑部报道)
可读性
本期缩略语表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乌镇游记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