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县竹产业发展探索

2018-01-24盛思恩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4期
关键词:泾县丰产竹林

盛思恩

(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林业工作站,安徽 泾县 242500)

泾县现有竹林面积26万余亩,是安徽省重点竹产区之一,竹林资源优势突出,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泾县竹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和林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各地大力发展竹林、林农营造竹林积极性高涨;二是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竹产业发展列为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并编制出台了《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竹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富民产业之一,既是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又是碳汇产业、循环产业。因此,加快发展竹产业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泾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竹产业被列为泾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围绕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竹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观念的创新带动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竹产业发展的新机制,竹林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资源培育业方面,通过开展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以毛竹笋材两用林、高效丰产林、早元竹笋用林为代表的培育经营水平获得新的提升;在笋竹加工业方面,早元竹笋加工、竹夹、竹板材和农户家庭竹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为泾县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然泾县竹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二是笋竹加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根本扭转;三是现有竹林经营管理较粗放,经营水准仍很低;四是区域特色经济小径竹发展不平衡。

2 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2.1 加快竹林资源培育是建设“四个泾县”,全力实施“五大会战”的迫切要求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竹子一次栽植,5~8年满园后可永续利用,同时竹类地下鞭根及根蔸系统发达,根系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由此可见,竹林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其他人工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竹类也是泾县生态建设的首选树种。

2.2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竹类具有其他经济林和用材林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其所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等,全面推广“以竹代木”、“以竹胜木”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既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又符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绿色经济、打赢山区脱贫攻坚战的现实要求。

2.3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竹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且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竹子从头到脚都可以加工利用,从竹枝-竹竿-竹根-竹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竹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品附加值将越来越高。因此加快竹产业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需要,又是在保护资源、发展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3 竹产业发展主要建设内容

3.1 建设省级竹林高科技示范园

2011~2015年在泾县蔡村镇新建高科技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完善示范园区游步道、灌溉系统建设,建立竹林测土配方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竹腔施肥、竹林钩梢等一系列示范监测样地,开展科技推广试验,推行竹林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项目完成后毛竹笋材两用林典型示范区达3000亩,毛竹材用林典型示范区达2000亩。

3.2 开展竹业富民行动

3.2.1 建设高效竹林丰产基地。开展毛竹丰产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对现有竹林实施集约经营培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2.2 建立10个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泾县竹林资源规模和地域产业特点,以特色竹林丰产经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选择性建设10个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村,加强以竹子为主导产业的地方特色板块经济建设。

3.2.3 培养100户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户。依托竹林丰产经营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泾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泾县重点竹产区,培养建设100户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户。

3.3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3.3.1 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各乡镇对现有竹林进行合理调查规划,根据经营目的将竹林划分为材用竹林、笋用竹林、笋材两用竹林,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竹林新造和抚育要与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五期世行项目、林业后续产业等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

3.3.2 大力推广竹林丰产经营实用新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泾县林业主管部门完善竹产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推广竹林丰产培育新技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建立技术试验区和科技推广示范区。对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人制度,进行重点培训、指导和帮扶。整合竹产业人才资源,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竹产业开发。

3.3.3 大力推进低产竹林改造。合理留养母竹,积极实施竹林砍灌、垦复等技术措施,推行集约经营,调整林分结构,适度提高立竹度,提高林地生产力。每年完成低产竹林改造0.4万亩。

3.3.4 以科技为支撑,办点示范。充分发挥县竹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各乡镇选择3至4个示范点,进行造林、垦复、扩鞭、施肥和覆盖技术示范,实行以点带面,推动基地建设。

3.4 开展企业振兴行动

3.4.1 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科技支撑、协会协调的原则,加大竹加工业的整合力度。走资源培育、产品加工与市场营销一体化的路子,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生产格局。通过竹业协会对现有竹加工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协调整合,组建产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投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到泾县从事竹子加工。

3.4.2 加强县竹业协会建设。组织重点乡(镇)村干部、林业站技术人员和木竹加工企业负责人到浙江安吉、临安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管理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和竹林培育技术。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到当地开展讲座和培训,开阔视野。

4 主要保障措施

4.1 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全民对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认识

泾县林业主管部门要与宣传部门紧密合作,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义,提高广大林农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和支持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4.2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投入

加大竹林面积扩展和低产林改造工程的资金投入,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化组织参与竹林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发展竹业工程,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拓展竹业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加快竹业工程建设步伐。要积极引导广大林农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开展竹产业建设。对具有一定规模,基地基础设施完善,效益明显且有良好示范作用的,给予一定扶持。

4.3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资金投放、土地使用、税费征收等政策优惠,重点向实力强、规模大、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倾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开发竹加工高新产品。

4.4 充分发挥竹子专业协会的作用

竹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国内外竹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掌握丰富有用的信息,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5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搞好服务

切实加强对干部、科技人员、农户的培训,在竹产业发展中,做好栽培技术、高效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搞好竹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猜你喜欢

泾县丰产竹林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寻访竹林隐士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