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2018-01-24张建高
张建高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三全育人”理念,给高校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新理念,可以破解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到现在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高校创业教育在快速推进。在高校里面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多高校都有明确的创新教育指导思想,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统管创新创业教育,以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为突破口,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利用各种比赛活动搭建创业实训平台,根据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提升教育效果。
但是,在热闹的现状背后,创新创业教育在政策制度上的部分缺失和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创新创业教育最主要的原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就业问题。目的不同、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不同。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初创期”,经过查阅文献,调查分析,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有待提高,创业教育的过程明显存在功利化。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高校就将创业教育作为扩大就业的途径。但是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创业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到位,多认为创业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内涵。
(二)高校创业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目前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专业任课老师较少。在教学模式上搞同一性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缺乏创业型就业能力提升平台的构建。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还需完善。目前很多高校虽然都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但具体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又分属不同部门在管理,协调沟通有难度,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教务部门、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训部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在不同的学生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按照自身工作需要和工作安排部署创新创业工作,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长,效果难以分析。在评价指标上,定性的比较多,定量的比较少,弹性比较大,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参考指标还不完善,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评价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理念,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善创新创业教育。
(一)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各高校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力量比较分散,没有整合在一起,形不成合力。如各类学科比赛、科研活动分别归几个部门主管,各部门各行其是。需要高校统筹全局,设计好考核激励政策和制度,引导全员力量良性发展,方向一致,避免相互影响。
(二)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中。以学生为对象,以提升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理念转变,通过拓展课堂、搭建平台,增加学生实践训练,将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创业型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能力建设。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又是在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背景下推出来,很多教师自身也存在着观念认知和经历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不完善,特别是很多老师是刚从学校走出,又到学校教书,没有开过公司,没在企业待过,没有更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迫切需要引进和培养并举来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队伍建设。
(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完善的指导和服务,目前主要形式是以赛代训,通过各类比赛培训锻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需要继续完善政府和社会、学校对创新创业政策扶持。
(五)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基地、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组建新老交替的稳定团队,加强校企之间信息沟通,持续对项目进行研究、实践、总结,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六)完善创新创业考核体系。探索形成适合各个高校实际的相对统一的考评体系,加强引导和鼓励,从学生参与度、收获感、贡献性、可推广价值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