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24
随着古风插画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国绘画元素出现在插画作品中。这种创作理念的大行其道当然离不开青年一代的追捧,但归根到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插画设计中得到重新认知的体现。
中国画凝结着历代中国画家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审美理想,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反映出我国特有的文化维度与文化自信。插画作为具有通俗性和流行性特征的绘画艺术,反映出青年一代的心理诉求、生活态度、观念表达。同时,作为一种“快”传播方式,插画应用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在文化的传承与宣传方面起到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目前流行的古风插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在插画设计中加入中国风格元素、加入中国装饰元素与加入中国绘画元素三大类作品。
所谓加入中国风格元素的插画作品数量最多,包含的内容与范围也最广,它们大多数在画面的构图、人物的造型、绘画的技巧等方面沿用现代表现手法,受国外动漫与电影影响较大,只是加入了一些象征中国古典风格的符号性元素,其如近年大热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其人物原型很多来源于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但其打破了古典人物的历史还原性,人物、场景的设计以大量流行元素为主,混搭了一些中国古典元素的图形,如瑶琴、灯笼、舞狮、福字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有传统文化索引的功能,但其不具备宣扬中国核心主流文化,体现中国精神气质的作用,文化附加值不高。
加入中国装饰元素的插画同样并不少见,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图案化、符号化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因其带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与气质风貌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设计中。如2018年的《传家日历》,以377张手绘插画,画出故乡生活百科式的内容版块,为我们创造最有温度的生活指南,以中国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生活符号讲述乡愁,慰藉游子的心灵。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语汇的运用,对提升画面意蕴,形成较有深度的作品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加入中国绘画元素的插画则重在表现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审美,因此这种插画内涵更丰富,格调更加隽永,使人欣赏,令人回味。中国画历史悠久,具有深远而充实的灵魂,繁多而丰富的遗迹。由于插画表达的篇幅通常有限,因此,撷取国画元素,做一番爬梳剔抉的工作自然在所难免。一般来讲中国绘画元素在插画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种:
1.造型上的引用
任何视觉艺术都离不开造型。《尔雅》云:“画,形也。”谢赫的“六法”提出“应物象形”,可以说形象是造型的基础。形象从生活中来,为外师造化,必须亲身观察体验,才能“迁想妙得”。顾恺之认为描绘外形不可有“一毫小失”否则“神气与之俱变”,可见“形”的重要性。但中国画并不拘泥于“形”,反而非常重视“传神”,“画固所以象形,然不可求之于形象之中,而当求之于形象之外。”(清·董《养素居画学钩深》)全部的自然逼真并非中国画的追求,注重形神相得益彰才是中国画的造型要点。
形是物象表面的、外在的皮囊,神才是物象本质的、内在的灵魂,二者的对立统一才能真正地表现物象。因此,对中国画造型上的借鉴不应只重视可视的表象,生搬硬套,而应对所绘物象的内涵深刻理解,做到知其所以然。“画之妙处,不在华滋,而在雅健。不在精细,而在清逸。盖华滋精细,可以力为,雅健清逸,则关乎神韵骨骼,不可强也。”(清·王昱《东庄画论》)程十发先生编绘的《画皮》一书,人物造型取法梁楷、贯休、陈老莲、任伯年等前辈画家,却并不亦步亦趋,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描绘的对象进行必要的夸张,画风上崇尚“笔减而神全”,着意于人物的姿态和动态,以求神似,从大处着手,不孜孜于细枝末节的描绘,注重画面整体的形式感,一气呵成,凸显画面形象的奇而巧、怪而稳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
2.意境上的沿用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反映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传统水墨画历经唐、宋、元、明、清至近代,始终不衰,有一个神秘的、摸不着的东西起作用,这就是‘道’。”(《现代中国画论集》郎绍君 广西美术出版社425页)“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道德经》)这里所谓的“道”与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无言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意境的核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有限及无限的境界。
如何表现出画面的意境,自古以来心得画论层见叠出。“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这种“虚实并用,无画处皆是画”反映出中国画一个重要的、特有的表现技法——留白。西方传统绘画,画面饱满繁复“有画处是画”。而生动幽远的中国绘画则善于利用空白,形成实空间与虚空间相生相伴互为依存的关系,符合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格调。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一位老翁于一叶扁舟之上聚精会神,随波垂钓,万里江波不着一笔,只留下旷远空寥的意境让人回味,反而给观者更丰富的心灵体验。
领会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虚实之妙,才能在插画绘制时因势利导,发扬它的审美价值。几米的绘本中就大量运用了留白的手法,显现出“又寂寞又美好”的清冽诗意。此外,蔡志忠的禅学系列漫画,特别是《参禅步道:觉悟》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加入绘本之中,简单而富有禅意的画面空灵飘逸,有古典山水画的情致,虚实相生的画面如镜子反映万象一般形成“空”的禅意美学,创造出一种直指人心的精神境界。
3.笔墨上的借用
画面要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除了营造意境,还要靠笔墨韵致,古语云:“境能夺人,笔能夺境。”关于如何运笔用墨历代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用笔方面讲究灵活有力、气势连贯、意在笔先。用墨方面有墨分“五色”“六彩”之说。不同的画家、不同的画法笔墨运用千差万别,有人重笔,有人重墨,有人笔墨兼重。如梁楷人物画的书法化运笔和徐渭大写意泼墨花鸟画,虽各有千秋,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唐王维《山水诀》)
在插画的绘制上我们完全可以借用皴、擦、钩、斫、丝、点的笔法和黑、白、干、湿、浓、淡的用墨技巧。程十发先生的插画运笔灵活、洒脱,笔法变化极大,在用墨上干湿相济,经常运用破墨方法达到酣畅淋漓、跌宕起伏的画面效果。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笔墨元素只是表现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最终决定作品成败的是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是否契合。如戴敦邦先生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创作的水墨风格的插画,《水浒传》和《红楼梦》就有明显的区别。《水浒传》描写的多为民间的草莽英雄,因此用笔雄健,力透纸背,多用“写”的方法,节奏感强,形态夸张,墨色粗犷厚重、豪放不羁;《红楼梦》用线明显精致细腻了许多,类似白描,墨色清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画家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表达得自然流畅。
4. 工具上的运用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元素的一个重要特点,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表露:“无线者非画也”,抽象的线条可以明白地表示出对象的骨肉、气韵与动势,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里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将衣物褶纹的描法概括为十八种。我们看到,连环画大家刘继卣先生绘制的具有浓重工笔重彩风格的《大闹天宫》组画,就是多种线描技法并存,造型准确,富丽精致,以流畅的长线表现天神仙女衣袂飘飘,以健拔的线条表现金刚力士骁勇剽悍,整幅画如行云流水,“卷舒开合任天真”。
中国画之所以产生表现力如此丰富的线条与它独特的绘画工具分不开。不同于西方使用硬笔造型,中国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笔杆长而直,便于执笔;笔肚圆而饱满,可以吸收保留水分;笔毫聚拢时,笔锋长而尖,笔尖压平后,笔毫平而齐,运笔时可呈现各种笔法效果,表现力极强,可作为插画绘制的利器。
此外,国画最主要的用纸是“宣纸”,可根据其渗化性分为“生宣”“熟宣”。“熟宣”不易渗化,可平涂、晕染;“生宣”易渗化且有墨痕水迹,能够体现运笔的缓急,墨色的干枯浓淡,更适合表现个性化的偶然效果。此外还有皮纸、麻纸、白笺、洒金笺、仿古笺甚至绢等等均可作为插画绘制载体,我们可根据客观条件、服务内容或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同理,墨和国画颜料也可根据其物理属性灵活运用,使画面达到一种变化莫测的特殊效果。总之,有效地利用中国画特有的媒介工具可以在插画设计中表现独特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中显示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成为国家形象的亮点,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之一,插画在运用中国绘画元素方面既有优势又有局限性。与单纯的艺术表现不同,插画是附着于文字或主题上的,是会随着语境的要求、语义的变化和受众的范围而进行演化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如同样是戴敦邦先生画的《红楼梦》,1978年出版发行的英译本,画风偏向西式,画面满铺浓郁的颜色,没有传统留白,甚至有些地方还绘有阴影,这是考虑到西方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推介中国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和对东西方绘画的纯熟掌握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完成有深度有质感的中国风插画不但要有妙手丹青的功力,还要有洞鉴古今的能力,才能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流于生硬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