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照片档案管理的实践探析
——以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2018-01-24张丽萍
张丽萍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6年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嘉兴市农科院”)建院60周年,为配合做好院志暨60周年纪念册(1956—2016)编纂和展厅建设工作,嘉兴市农科院档案室对室藏照片档案进行梳理,分析存量照片管理存在的问题,启动以补救措施为主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1 存量照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归档质量不高
(1)收集不齐全。室藏纸质照片档案的年度范围为1957年至2002年,其中有关于本院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专题的照片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多数照片也没有按底片、照片、照片说明配套归档,且底片与照片数量存在不对应的情况。
(2)归档重复率高。室藏纸质照片在归档时未做筛选,常见多张内容相近的照片,存在大量的重复归档。该种情况同时也存在于2002年以后产生的数码照片档案中,相关照片的形成人员往往是将所有照片往文件夹一放,直接以原始状态归档。
1.2 整理不规范
(1)未按规范入册。纸质照片未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的要求,分别进行底片、照片的规范化整理。室藏底片以完整一卷的状态放置,未做编号、登录底片号和入册;室藏照片部分入册、部分散放在冲印袋中,均未做编号、填写照片说明和编制目录。
(2)著录信息缺失。部分纸质照片由于年代久远,照片附加信息较少;数码照片则由于归档部门移交时未编写照片文字说明等原因,导致档案室在对数码照片整理时,无法完整著录每张甚至每组照片档案的信息。
1.3 保管条件不达标
纸质照片和底片的保存需恒温、恒湿环境,需定期抽检并采取补救措施等,但本院现有纸质照片档案保管环境较差,底片、照片保存在简易的密闭容器内,达不到保存要求,致使部分照片已出现泛黄褪色、底片变质等问题。
2 存量照片档案的补救措施
2.1 收集、补充照片档案
为做好院志编纂和展厅建设工作,院档案室工作人员先后走访了多位老专家、老同志及单位旧址所在地,还向全体退休、在职职工发出老照片征集倡议,如愿收集到了一部分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信息和老照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先纸质照片档案收集不完整的缺陷。本院数码照片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收集、补充工作的难度稍小,通过全院征集、相关条线分头提供等方法,也收集到了一系列照片和相应的文字素材,提升了数码照片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2.2 对照片档案进行规范整理
纸质照片总量不多、年代已久,本次整理不做鉴定,全部入档。
第一步是考证照片信息。据有限的原始信息如少量照片背面手写的文字,结合照片内容、冲印年份、照片存放位置,通过查阅文书档案、咨询退休职工等方式考证出年份、事由等信息。
第二步是对照片进行分类、排序。先按照时间阶段把纸质照片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再按事由结合时间进行分组、排序,无从考证信息的,按张编号、不分组。
第三步是对照片进行编目。由于不少照片档案缺失文字说明,著录项只能从简录入、能录尽录。即对留有字样的照片,照实录入信息;对退休职工回忆的信息,经文书档案等查证后,予以录入;对无法考证信息的照片,仅录入序号、推测年代等项目。
2.3 开展照片档案数字化加工
对室藏所有纸质照片进行数字化扫描,并按编号存入照片文件夹。由于纸质照片普遍清晰度不高或尺寸较小,为了保证数字化质量,在扫描时优先采用扫描仪的最大分辨率1200 dpi。本次数字化加工共扫描照片950余张,为今后本院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3 进一步加强照片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提升归档质量
除做好存量照片档案的补救性工作,对档案室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增量照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此,一要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主动收集、主动归档的意识。二要完善本单位的照片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最新的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明确照片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归档要求,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提升照片档案质量,使照片档案内容完整、内涵丰富,能够有效反映本单位发展轨迹。
3.2 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具有特色的照片档案库
在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要特别重视照片档案资源建设,着力建立独具特色的照片档案库,以更好地服务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就嘉兴市农科院而言,科研人员田间工作足迹、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田间长势、南繁精神的传承等,都可作为特色专题,应在照片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加以重点关注,及时收集并建立相应的专题数据库。
3.3 持续做好开发利用,发挥照片档案价值
要继续充分挖掘、发挥照片档案的多种价值。一是加强照片档案的编研工作,编辑印刷各类宣传册,服务本单位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活动。二是做好照片档案的展览工作,在为单位展厅提供高质量的展出照片之外,还应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照片展等活动,进一步彰显照片档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