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的田间管理指南
2018-01-24
一、管理原则
以提高“采净率、采收率、采收品质”和保证稳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提质增效为原则,把控关键技术环节,合理进行调控管理。
二、土壤管理
(一)土地集中连片
单位面积不小于6.67 hm2(100亩),棉田长度应在1 000 m左右(不少于500 m,不多于1 200 m),且有行车道直通棉田。
(二)土地达到“六字”标准
土地达到平、净、松、碎、墒、齐标准。通过机械和人工清洁田间秸杆、杂草,残膜,整修地头地边,结合化除后及时耙地,耙深3 cm~3.5 cm,达到土地平整、细碎、无杂草、无残膜的整地标准。及时秋耕冬灌或茬灌秋耕,茬灌亩灌水量60 m3左右,冬灌亩灌量 80 m3~100 m3,做到灌水均匀,不重不漏。施好基肥。根据棉田土壤肥力,确定基肥数量和比例。
(三)做好土壤化学除草封闭处理
用1 500 g/hm2~1 800 g/hm2(100 g/亩~120 g/亩)氟乐灵或2 250 g/hm2(150 g/亩)施田补进行土壤处理,程序是插线——打药——对角耙——直耙后收地边一圈——待播。
三、播种管理
(一)种子准备
播前选种、晒种,保证种子破籽率<5%、含水率<12%、发芽率>85%,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防止出现大小苗,为机采打下基础。
(二)合理确定播期
当膜下5 cm地温连续3天~5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南疆适宜播期为4月10日-20日,北疆为4月15日-25日,东疆为4月1日-10日。
(三)播种要求
注意躲避不利的气候过程,遇到低温、冷害、倒春寒、大风等灾害性气候过程,要停播、推迟播种。
四、第一果枝节位高度调控管理
(一)管理目标
第一果枝节位高度控制在20 cm~25 cm。
(二)管理措施
出苗至现蕾是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形成期,主要采用化学和机械手段调控。以主茎日增长量0.45 cm/d为标准,主茎日增长量明显偏低的棉花,及时进行叶面肥、植物生长促进剂和中耕等措施促调。一般用尿素 1.5 kg/hm2~2 kg/hm2(100 g/亩~200 g/亩)、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赤霉素(10 mg/L)喷施1次~2次,中耕2次~3次。对于主茎日增长量明显偏高的旺苗棉田,采用缩节胺进行控制,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喷施缩节胺7.5 g/hm2~12 g/hm2(0.5 g/亩~0.8 g/亩)。
五、株高调控管理
(一)管理目标
植株高度控制在75 cm~85 cm为宜。
(二)管理措施
通过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打顶等措施调控植株高度。打顶以“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为原则。机采棉田打顶时间一般7月10日前结束。打顶后单株平均保留果枝8台~9台,形成“叶面积适中,棉铃上中下、内外围分布合理,以内围铃为主”的株型,棉株高度控制在75 cm~85 cm。
六、群体冠层结构调控管理
(一)管理目标
株高控制在75 cm~85 cm,果枝数8台~9台,叶面积指数3.5~4.0,大行封行期推迟到8月上旬,呈现似封非封状态。
(二)管理措施
根据棉花生长发育快慢,通过肥水和化学调控措施的合理整合,塑造好群体冠层结构。根据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调控,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其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5~1.0、1.5~3.0和3.7~4.0,适宜的株高分别为18 cm、48 cm和66 cm,适宜的主茎日增长量分别为0.45 cm/d、1.16 cm/d和1.67 cm/d。株高及主茎日增长量明显偏低的棉田,及时进行叶面肥、植物生长促进剂、中耕等措施促调。对于主茎日增长量明显偏高的旺苗棉田,采用缩节胺进行控制,以少量多次为原则,随生育期推移缩节胺用量可逐步加大。
七、发育进程调控管理
(一)管理目标
机采棉田棉花合理生育进程为四月苗(4月20日-25日为出苗期,4月25日-5月20日为苗期)、五月蕾(5月20日-6月20日为蕾期)、六月花(6月20日-7月15日为花铃期)、八一花上稍(8月初花位到顶),7月15日-8月15日进入铃期、九月见絮,吐絮集中,霜前花率达90%以上。三桃比例(伏前桃∶伏桃∶秋桃)为2∶5∶1或3∶4∶1。
(二)管理措施
以促早熟为主。采取适期早播及合理运筹肥、水、化控和打顶等措施,促进棉花壮苗早发。适时停水停肥,防止棉花出现贪青晚熟或早衰,影响机采效率和产量。建议一般情况下:8月20日停肥;停水时间,北疆不晚于8月25日,南疆不晚于8月底,东疆不晚于9月5日。最后一水原则上应在吐絮初期。
八、发育时期的管理
(一)苗期
1.管理目标。
总体达到株高18 cm~20 cm,第一果枝节位5节~6节和第一果枝高度大于20 cm。第一果枝节位5节~6节,生长中心开始向生殖转化,第1台果枝开始形成,处于伸长状态,第一果枝已有可见蕾,呈现叶苞蕾状态,蕾数1个~2个、果节数2个左右。期间主茎日增长量0.45 cm/d,避免高脚棉、破叶棉、僵苗。
2.管理措施。
主要采取化学调控和物理机械调控。根据叶龄长势,采取2次~3次化控(即采用赤霉素、缩节胺等化学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促和控的措施)。
正常棉田,在叶龄1.5时,采取15 g/hm2(1 g/亩)缩节胺进行化调。
对于旺苗棉田,可增加喷施缩节胺次数和剂量,控制苗期始节高度大于20 cm。
对于弱小苗棉田,及时进行叶面肥、植物生长促进剂、中耕等措施促调。一般用尿素1.5 kg/hm2~2 kg/hm2(100 g/亩~200 g/亩)、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赤霉素(10 mg/L)喷施1次~2次,中耕2次~3次。
(二)蕾期
1.管理目标。
5月25日-6月25日,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株高50 cm~55 cm,下三台果枝主茎节间长度5 cm~6 cm,中三台果枝主茎节间长度6 cm~7 cm,主茎叶片数12片,有效叶片数5片,果枝台数7台,果枝长度15 cm~20 cm,果节数6,果节节间长8 cm~10 cm,蕾数15个左右。
2.管理措施。
采取化控和水肥一体化调控。
(1)化学调控。
主要通过应用缩节胺对棉田进行化学调控。正常棉田喷施2次缩节胺,喷施量为22.5 g/hm2~30 g/hm2(1.5 g/亩~2 g/亩),同时根据棉花主茎节间长短确定化调用量和次数。
(2)水肥调控。
通过滴灌进行棉田肥水管理,盛蕾期滴灌第一次水,滴水量 450 m3/hm2(30 m3/亩),视情况追肥。注意对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棉蚜虫的防治。
(三)花期
1.管理目标。
6月下旬到花期,棉花株高达到50 cm-55 cm,叶片数12片~13片,果枝台数7台左右,总果节数15个左右,蕾数15个左右。
2.管理措施。
主要采取以稳水、稳肥、稳化控为特征的组合管理措施。正常棉田,滴水300 m3/hm2~450 m3/hm2(20 m3/亩~30 m3/亩),追施尿素、硫酸钾45 kg/hm2~75 kg/hm2(3 kg/亩~5 kg/亩)。滴水后3至5天喷施缩节胺30 g/hm2(2 g/亩)。随后5至10天,根据土壤持水量、天气、棉花长势长相,进行第二次的稳水稳肥稳控措施落实。
(四)断花期
1.管理目标。
8月7日左右为断花期,棉花自然株高保持在80 cm~85 cm,花位到顶到外围,可见铃7个~9个,伏前、伏桃为主,有1个~2个盖顶桃(秋桃)。
2.管理措施。
采取以稳水稳肥断花主要特征的调控措施。根据棉田土壤持水量、棉花老相程度,适时适量滴水追肥。棉田土壤持水量保持在60%~65%,正常棉田滴灌450 m3/hm2(30 m3/亩),追施盖顶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过嫩棉田推延滴水并喷施缩节胺;过老早衰棉田保障肥水。
(五)铃期
1.管理目标。
8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在各种结构基本定型基础上,应保持棉花叶功能期长,倒三台果枝长,吐絮早,群体通风、透光。土壤持水量保持在55%~60%。一是避免早衰、二是避免贪青晚熟。
2.管理措施。
采取以稳水稳肥叶面调控为特征的技术措施,保证中上部铃叶对肥水需求,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根据棉田持水量,适时适量滴灌375 m3/hm2(25 m3/亩),追施专用复合肥 45 kg/hm2~60 kg/hm2(3 kg/亩~4 kg/亩)。对早衰棉田加施叶面肥,晚停水;对贪青晚熟棉田减水减肥、早停水停肥。
九、病虫害管理
(一)管理目标
害虫防治技术必需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据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切实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预防,选择用药,不随意普治,使其产量损失不超过3%。
(二)管理措施
在防治方法上提倡综合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通过综合防治协调害虫、天敌、化防及栽培农艺措施四者之间的关系,谨慎大面积、单一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天敌,维护生态平衡,早防早治,可防止病虫蔓延,将病虫害控制在初发生的中心株、点片可控的范围。了解不同病虫发生规律、时间、习性、危害症状、危害部位,掌握关键技术,把握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十、棉田脱叶管理
(一)管理目标
棉花自然吐絮率>45%时,喷施脱叶剂为宜。用药量的基本原则是生长正常的棉花适量偏少,贪青过旺的棉花适量偏多;早熟品种用药量适量偏少,晚熟品种适量偏多;喷期早、气温高用药量适量偏少,喷期晚、气温低的适量偏多;高密度棉花可适量偏多。
(二)管理措施
选用有资质认证的脱叶剂,于9月7日-15日(正常年份9月10开始喷施)、日平均温度18°C以上(最低温度≥14°C或棉花吐絮率在45%以上)时使用脱叶剂。正常生长、早熟品种的棉田药量可适量偏少,贪青晚熟、郁蔽重的棉田药量可适量偏大。正常年份喷药时间:第一次9月5日-10日,药液要喷到棉株的上、中、下部,叶片受药均匀,受药率不小于95%;第二次在9月15日前,两次用药间隔5天~7天。严禁脱叶剂和除草剂混合使用。
棉花催熟药剂可用“乙烯利”,一般与脱叶剂混合后同时喷施;“乙烯利”用量一般为1.5 kg/hm2~2.25 kg/hm2(100 g/亩~150 g/亩),但需根据棉桃吐絮现况酌情增减。
机械采收前,棉田落叶率应在93%以上,吐絮率应达95%以上。
十一、棉田残膜管理
(一)管理目标
残膜管理应做到“揭、收、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棉田残膜。采收前掩埋好因拆除滴灌装置而产生的破膜和滴灌管头。
(二)管理措施
采用0.012 mm~0.015 mm的加厚地膜,禁止使用0.008 mm的超薄膜。采棉机下地前,应彻底清理棉田地头地边、挂枝的残膜及周边的塑料食品袋和包装材料等,以确保田间和周边没有残膜和塑料制品后,方能开展机械采摘。机采结束后,继续清理棉田多年遗留的残膜,避免再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