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表情包制作使用潜藏的法律问题
2018-01-24邹琴丽
邹琴丽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44)
一、“真人”表情包制作使用现状
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社交软件成为在虚拟空间里为联络现实生活而不可或缺的交往方式。然而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导致单纯的语言文字无法满足人们在互联网世界的情感表达,轻松幽默又不失优雅的表情包运势而生,成为社交软件的新宠并酿为表情文化。“真人”表情包是其中之一,因蹭热度优势,招人喜欢。真人表情包多为明星、公众人物等肖像图片配以夸张、诙谐的文字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以真人表情图片加配文的“真人”表情包其实质是一种言语的表达方式,具有替代语言文字的效果。
风靡的表情包市场,让制作使用者超越了法律底线。除却少数明星等公众人物明确授予制作使用者肖像使用“许可证”,现在流行的大多数“真人”表情包并没有获得“准生证”。部分被表情者表示不在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为侵犯了被肖像者本人享有的制作使用专有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被表情者可随时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定时炸弹”带来的不安全感促使制作使用者们谨慎,倒推表情文化理性化、文明化。正如语言学家泰勒·史诺柏林所说:“表情包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已经在人们的通讯社交中占了一席之地。而过去几年中蜂拥而出的大量表情包相关案件也让我们踏入一片崭新的法律领域。”[1]
二、“真人”表情包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拓印版“真人”表情包制作者责任
以真人表情模仿而来的漫画、Q版画等效果图,部分面部表情比较夸张幽默的被表情者不仅限于“真人”表情包,还有被拓印模仿的漫画版、Q画版表情包,网友出于玩笑、娱乐、恶搞的初衷而制作。这一类拓印的卡通漫画其实是具有高度识别性和具象性的,见画如见人,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漫画中的具体人物。因此笔者认为,没有经过肖像权人许可制作这类表情包是对被表情者肖像权的侵犯,若被侵权者主张权利,制作者应当承担责任。
(二)某明星表情包案与肖像权的博弈
从2016年开始轰轰烈烈的某明星侵权案终于在2018年2月落判,某公司没有经过该明星本人同意,擅自发布含其本人肖像表情包的微博,以营利为目的将个人肖像表情包用于该公司产品商业宣传。该公司的行为因侵犯公民享有的肖像使用专有权被判侵权,法院判其赔偿被侵权人经济损失、其它合理费用共计7.5万元并赔礼道歉。本案中表情包是作为一种广告语、宣传道具而存在的,其实进行单纯商业宣传是没有任何过错,但其在没有经过被肖像者本人允许“准生”的前提下,制造了侵犯他人肖像专有权的瑕疵品,该行为被法律明确规定为侵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情包的源照片是某部电视剧照,本案侵权者的该行为同时也是某电视剧版权者的权利侵犯。由此可见,一个行为可能侵犯多个主体权益,潜在的法律问题问题防不胜防,真人包情包的使用必须审慎。
表情包可自由使用,但前提是不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如若权利建立在侵犯他人合法利益之上,并要求法律保护基于其自身侵权行为上的合法权益便是无理取闹。法律如果许可,岂不是为虎作伥?
(三)当表情包与公民个人肖像名誉隐私不期而遇
把周围亲朋好友、同窗同事等普通人的表情配以文字制成表情包玩笑,随着使用范围扩大成为流行而引起制作者与“被表情包”者间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2]尽管这类案件制作者的初衷乃调侃娱乐,不以盈利为目的,但笔者认为,这类案子最后的结果是“被表情包”者的肖像被广而流传、人尽皆知,“被表情包”者的隐私也被侵犯,赤裸裸地被放大在公众眼前,被表情者的形象名誉也会受到侵犯,若仍坚持其肖像权没有受到侵犯有失偏颇。“被表情包”者作为一个无过错的当事人甚至是一个被害者,他所承受的后果应当由制作者在其损失的范围内予以补偿或赔偿。一个理性的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因重大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应当承担其行为引起的后果。
(四)“真人”表情配文隐患
当肖像图片配以文字,文字部分同样应当注意。真人表情包配以相应的文字是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特定情感主要源于文字部分。暴黄、低俗、侮辱等性质的表情配文不仅是对被表情者权利的侵犯,也是对聊天对象权利的侵害。因表情包实质是表情包配文或者其本身含义的表达。若被侵权者对此提起诉讼,笔者认为表情包可作为证据被拷问。
三、结语
真人表情包的生产需要合法“准生证”,出产需要“合格证”。需注意的不只是其中的真人图片还包括图片配文,具有损害人格性质的言语应当谨慎使用。当“真人”表情包与公民的合法权益狭路相逢,潜在的法律问题不可胜数,本文列举的仅冰山一角。[3]对此,首先要明确每个公民都享有其应当享有的权利,但是当权利间碰撞产生的熊熊大火,就需要我们根据案件情况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为配方,研制出科学合理的灭火剂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