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智能化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对接模式研究

2018-01-24

山西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联网智能化档案管理

智能化是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智能化导入更为高效和便捷的档案资源运营模式,加快了图书馆深化改革的步伐,也在很大程度上了助推了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演变。随着普适计算﹑智能感知和定位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也开始与物联网平台深度整合,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对用户的消费吸引力。受制于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偏低﹑对接标准不统一和用户信息安全风险较大等,在对接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和物联网平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技术更新滞后﹑服务体验不佳与用户忠诚度偏低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图书馆的运营实效性。因此,图书馆应当科学定位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交互关系,为促进二者的全方位融合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与保障;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兼顾技术手段升级与服务体验提升,以实现智能化档案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融合发展。

一、对接档案智能化管理服务机制与物联网平台的必要性

(一)加强了档案管理服务的线上﹑线下的协同性,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图书馆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化手段,完成了档案资源从纸质到电子档的形态转化,极大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存储和传播的效率,让配套的档案服务更为便捷和高效,为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系统内的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技术升级。借助分布式与动态化的数据传输网络,将线上与线下的档案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可以构建起覆盖面更为广泛和管理模式更为先进的运作体系。随着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充分对接,纸质与电子档案资源均能完成即时的查询﹑阅览和存储,这有利于线上的指令操作与线下的资源传输实现高度同步,不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的影响。获取途径的持续丰富,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便于他们依照自身需求,快速﹑精准地搜索和获得所需的档案。

(二)形成了便捷性和集成化的管理制度,全面优化了档案管理服务机制

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传统定义上的档案管理制度相比,突破了对人工作业的依赖。它借助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使档案管理更加快捷和高效。这极大降低了时间﹑人力和财力等成本投入,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与综合收益。物联网平台与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的对接,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模式参照。将原本分散的档案资源进行统一分类和归档,利用物联网完成数字化存储,能使管理机制完成高度的集成化建构,形成集合多种功能的综合型管理服务模式。这加快了图书馆现有档案管理服务机制的调整与升级,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同步更新,围绕智能化管理完善档案管理的细节流程,探索更为多样﹑高效的管理服务方式,从而让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制度保持求新求变的发展活力。

(三)充分提升了档案查询的实效性,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服务

为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是档案管理服务机制的核心功能之一。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自由﹑多样的搜索方式,提高了档案资源交换﹑利用的效率。在这一背景之下,用户对于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也在快速提高。得益于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在建立网络化搜索的基础上,又导入了实时定位﹑自动识别和虚拟感知等多种体验方式。用户在搜索档案的过程之中,可以借助物联网平台所提供的服务途径,即时搜索和在线预览各类档案。用户也可以利用虚拟感知工具,获取更具震撼力的感官体验。图书馆整合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顺应了当前主流的消费需求,强化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助于自身及时调整与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也有助于图书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二、制约档案智能化管理服务机制与物联网平台对接的因素

(一)缺乏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持,管理成本有待降低

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对接,是一项复杂的整合工程,需要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其中的RFID电子标签就属于技术难度较高﹑前期投资较大的媒介。全面实行RFID电子标签管理是实现二者有效对接的基础。当前国内不少图书馆正处在市场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普遍面临经费不足和收支失衡等难题,在短期内很难有富余的资金用于RFID电子标签改造。由于在人员管理制度改革上推进较慢,各项支出费用较大,国内图书馆在管理成本上一直承受很大压力。所以,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必然要经过多方的讨论与博弈,甚至遭遇多重阻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二者对接的进程。

(二)缺少统一的对接标准,融合交互的兼容性偏低

长期以来,RFID技术一直未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愈发受到图书馆行业的重视,在技术导入上也形成了规范的执行标准;然而在跨平台的兼容性上,仍面临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未针对RFID,达成发展共识,各自制定了技术标准,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平台构架。所以,在使用不同架构的RFID技术之时,就要进行参数的再调整与系统的再完善。对于国内不少图书馆而言,有效解决RFID技术的跨平台兼容问题,仍存在技术攻关上的困难。因此,大部分图书馆只能通过支付高额费用,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平台搭建。这进一步增大了图书馆的运营压力。

(三)系统安全系数仍需提高,用户隐私面临较大风险

在建立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机制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要变革原有的管理观念和制度,而且面临网络安全隐患的考验。RFID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集大成者,因相对开放的属性,允许进行自由编程和传播。在使用RFID进行用户身份信息核对和储存时,容易为不法分子窃取用户隐私提供可乘之机。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内图书馆对RFID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保护用户隐私的技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网络安全隐患防控上也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因此,不少用户在利用RFID搜索查询档案时,会面临个人隐私被窃取﹑被修改甚至被传播等危险。这导致他们对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产生了怀疑和抵触心理。这当然不利于图书馆的长效发展。

(四)馆内人员服务素养差异较大, 用户忠诚度不高

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对接,不仅要求图书馆实现技术层面上的无缝衔接,而且对馆内工作人员的发展思维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相关培训与考核机制跟进滞后,馆内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当前国内的大部分图书馆中,被动﹑单一的服务意识仍占据主导地位,难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服务。这既削弱了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的对接效果,又弱化了用户的实际体验,与其所要求的智能化与人性化的预期体验存在一定落差。

三、实现档案智能化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深度对接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线上档案服务管理职能,精准捕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要求将优化线上的档案服务管理作为切入点,依据用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送更具针对性与多样性的服务;在同步开发PC端和移动智能设备终端配套服务的基础上,打造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精确化检索,扩大关键词的录入范围,实时更新热点档案资源。考虑到当前用户强调消费形式的个性化与互助分享,图书馆应及时搭建集合了语音搜索﹑定位预览﹑虚拟感知以及即时分享等功能的集成化服务平台,提供精准与丰富的服务内容,给予用户更加快捷的档案获取和传播体验,以此增强对用户的吸引黏性。

(二)扩大线下档案服务的自助覆盖范围,推送动态定制式服务

图书馆应当在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现有智能借阅卡的相关功能,将加强人性化阅读引导与动态化精准定位作为完善线下档案服务机制的突破点,不断扩大用户自助服务的覆盖范围。首先,要建立多卡合一的借阅机制,为用户提供实时充值﹑快速认证以及热点推送等实用功能;其次,需借助导读信息反馈,同步调整智能引导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持续提高用户搜索与获取档案的便捷性;再次,要整合借阅﹑归还和复印等配套服务,与自助查询﹑搜索等服务进行充分对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三)提高馆内人员的综合服务素养,提供全方位的档案安全保障

行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和用户消费需求的持续提高,要求图书馆将培养综合型服务人才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打造基于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和物联网平台对接的展示﹑学习和交流平台,对馆内人员进行深入的知识讲授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其服务观念与能力,促使其形成着眼全局与积极负责的服务意识,强化防患于未然与防治同步的信息安全理念;激励与带动馆内人员去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及品质,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以此全面提升馆内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起高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四)加强实时监测服务管理,强化用户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控

构建牢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智能化档案管理服务与物联网平台全面对接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在加强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规范性与专业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档案文献的物理防护等级,升级RFID技术,运用加密和混淆等技术去强化用户信息的保护。考虑到物联网因开放性与自由性而容易受到潜在的网络攻击,图书馆应强化信息备份的实时监测和核查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用户信息遭到窃取﹑篡改和非法传播的损失,采用分散存储与即时调取等管理手段,为用户档案信息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风险防控保障。

猜你喜欢

联网智能化档案管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简介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抢占物联网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