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化自觉”的理解
2018-01-24周瑞民
周瑞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曾侯乙编钟距今2400多年,是我们的文化国宝,它的出土让世人都为之震撼。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习特会”中曾侯乙编钟的演奏,充分展现了我们传统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实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带来自信和骄傲而且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乐有八音、人有八德”,从传统文化中增强民族自信以使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是传播中华美的过程,因为优秀的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
最近CCTV3每周日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节目秉持着“让文物活起来,文化更自信”的态度,看完这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收获很大,看完《国家宝藏》节目我感到很自豪,从节目中能感受到对文化的传承。我大美中国,雄哉!
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的大命题,在传播文化自信的同时可以对原先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性转化,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在这种理解和阐述文化中实现的,这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探寻、延伸、继承、激活、使用,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文化性自信。
把传统文化让它成为一个活的文化,让它成为在传播当中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又把文化之外的更多的信息传播出来。
电影《闪光少女》,讲述了神经少女陈惊与男闺蜜和小伙伴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故事,学习扬琴的少女“陈惊”喜欢上学习钢琴的学长,却遭到对方无情的嘲笑。为了向学长证明民乐并不比西洋乐低级,陈惊组建了自己的民乐队。在乐队成员的努力下,同学们终于认识到,民乐和西洋乐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能够使我们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因此,民族的音乐和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发扬的。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化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将丝绸之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共同发展之中,致力于与沿线国家现有机制实现对接联通,致力于统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保持既有理又有礼的大国风度,塑造温和而自信的国际形象。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语录。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样的话,培养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天下大同”是我们儒家的理想,同时“天下大同”是各个民族互相融合的。
贾湖骨笛已有8-9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上下五千年,可以这样说:有音乐的历史其实就有文化的存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几千年的风雨历程蕴藏着灿烂的文明。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和源远流长,也让我感觉到无比的自豪和信心满满,这其实就是对我们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有责任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艺术,是习近平主席念念不忘的事情。不论是对外交流还是对内讲话,他都多次提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应该大力提倡,着力弘扬。2017年特朗普访华,特意安排参观故宫、欣赏京剧,并体验中国传统的装裱工艺。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的精粹,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未曾断绝过的文化强国所积累的精华与底蕴。作为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的学习优秀的文化,逐渐增强我们内心的文化自信。对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要有认同,做到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让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重视,传统文化逐步回归,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不仅要认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信心,做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我国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76.
[2]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60.
[3]董波.内蒙古大学生对“蒙古族长调”认同态度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8,04:112.
[4]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