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理念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
2018-01-24饶思敏
饶思敏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研究背景于问题提出
武汉作为“大学之城”,拥有各类高校89所,而高校中的优质大学生更有着高涨的公益热情以及不可低估的公益实践潜力。而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公益理念现状如何,各高等院校内公益组织的宣传行为是否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公益理念产生影响呢?基于此,笔者以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大学生公益理念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访谈及抽样调查的实施
本研究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工作,研究员于2017年5月3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内,根据本校男女生比例情况采用了配额抽样的方法,发放了300份纸质问卷,经筛查,删除了漏题、填答具有明显规律性和答案前后矛盾的无效填写问卷,样本容量为300个,有效样本为261个。其中,男生88人,女生173人。样本结构相对合理。问卷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20.0进行同一分析和处理。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涉及的控制变量为人口统计学指标,包括性别、年级、家乡所在地、户口类型。自变量为“对高校公益组织宣传的接触程度”,为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将其定义为五项量化指标:大学生是否知晓高校公益组织,高校公益组织宣传的效果,大学生对高校公益组织宣传内容的了解情况、对高校公益组织宣传形式的了解情况和对高校公益组织宣传的时间接触情况。
本研究因变量为大学生公益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公益组织的特点、类型、目的以及内涵的认知;公益态度,根据前期对普通大学生及高校公益组织成员进行的一系列深度访谈,可总结出目前大学生面对高校公益的六大观点。
三、研究发现
(一)受访对象的公益组织宣传接触情况
大学生对组织信息了解情况:47.8%大学生对公益组织类型有模糊印象,只有15.3%完全不清楚;超过50%大学生对组织LOGO、组织活动内容有模糊印象;60%大学生完全不清楚组织成员人数。
大学生所接触到的高校公益组织宣传内容主要有组织成员招新宣传,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宣传,组织日常动态展示,组织形象宣传以及组织活动宣传。对公益组织宣传形式的了解情况:大学生所接触到的高校公益组织公益宣传主要形式有六种:横幅、传单、宣讲、宣传片、QQ空间、微信公众号、QQ群软文。但大学生的接收渠道主要是线上宣传。
最近一次接触大学生公益组织宣传主要集中于一个月至一个学期。
(二)受访对象的公益理念
1.大学生公益认知
公益组织一般具有四大特点,反映在问卷中为:80%以上大学生选择自愿参与、不求回报,但其专业性只占31.4%,功利性表现不明显。
公益活动类型一般包括五种类型,支教活动、义卖活动、募捐活动、志愿服务、公益讲座,其中只有公益讲座大学生不够熟悉。
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是为积累社会经验和实现自我价值。
2.大学生公益态度
根据前期对普通大学生及高校公益组织成员进行的一系列深度访谈,可总结出目前大学生面对高校公益的六大观点。本研究以此为变量,采取李克特量表进行了态度测量,反映在问卷中为:“我愿意更多关注公益信息”(M=4.25,SD=2.46),“我认为参与公益是一件能提升自我价值的事情”(M=4.40,SD=2.44),“我认为公益活动对社会是有益的”(M=4.48,SD=2.41),“我有参加公益活动的想法”(M=4.24,SD=2.39),“我认为应该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M=4.27,SD=2.37),“我认为学校应该大力扶持公益组织的发展”(M=4.33,SD=2.37)。
四、讨论与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公益组织宣传采用线上与线下并行的方式。网络化传播兴起,信息的全开放化、媒介融合趋势的出现使文化传播及沟通的实际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高校公益组织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流中打造“独树一帜”的形象,利用融合媒体的优势,针对不同宣传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效果,力求突破一成不变的定式;与此同时,宣传范围也应不再局限于校内,注重与其他高校公益组织或社会媒体展开合作,在不同平台对焦点进行全方位宣传介绍。
[1]王秀丽.微行大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益变革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守杰.慈善理念从传统恩赐向现代公益的转型与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3]陈力丹,闫伊默.整合传播构建社会公益理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09).
[4]安娜青,崇维祥.突破与珍视:现代公益的理念认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