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需求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2018-01-24包玉珍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牧区生产性借款

包玉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10)

“三农三牧”问题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历届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的途径有推动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保持农牧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牧区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内蒙古东西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农牧民的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的金融服务也不一样。深入研究内蒙古农牧户的资金需求特征,加快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当地实际,高效率运作的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是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内蒙古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家庭收入等因素不同,农牧户的金融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别。调查发现,农牧户的金融需求主要分为生活性金融需求和生产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的表现是教育支出、医疗费用、建房和婚丧嫁娶等,生产性金融需求分为农牧业生产性金融需求和商业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具有偶然性,农牧户多采用民间借贷的方式满足。生产性金融需求又可分为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传统型生产性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春天农户对传统农作物如玉米、水稻、小麦、蔬菜等的初始投入。非传统型金融需求主要是指为非传统作物的种植业或养殖业的投入所产生的资金需求。

1 农牧户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

1.1 农牧户金融需求规模和被满足情况

农牧户的金融需求整体规模较大,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大额贷款需求较难得到满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共借款555笔,单笔借款20 000以下的农户有220户,占全部借款农户的39.6%,单笔借款20 000~30 000元有269户,占总数的48.5%。30 000元以上的大额借款仅占11.9%。据了解,多数农牧户的借款期望值都超过3万元以上,而实际获得的金额不足1万元。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的借款频次是410笔,3万元以上的大额借款92笔,占全部合作金融借款农户的22.4%。可以看出,正规金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多数农牧户的借贷规模,大额借贷需求不易被满足。调研中发现,在同一地区,多数农牧户的多笔贷款都发生在同一年,而且用途一致,这就反映了农村牧区金融市场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牧户的借贷规模,使很多农牧户的借贷规模受到约束,形成了借款额度小而分散的特点。分析不同借款途径发现,民间借贷主要为小额借款,2万元以下的借款频次较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借款额则大多大于2万元。随着借款金额的增加,农牧户更加倾向于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借款。

调查农村信用社的借款案例发现,60.5%农牧户认为能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39.5%的农牧户则认为借款额度不够。明间借贷中,有73.4%的农牧户认为能满足资金需求,26.6%的农牧户认为不能满足。家庭收入不高或没有经济偿还能力是农牧户借款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主要原因,没有抵押担保是农牧户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其次原因。

1.2 农牧户借款渠道与用途

农牧户的借款渠道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借款和民间借贷。调查发现,农牧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贷款频次和规模都高于民间借贷。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的覆盖率扩大,使得农牧户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显著增加[2-3]。从全区的范围看,虽然亲戚朋友等个人借贷现象普遍,但有组织的民间借贷较少发生,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鄂尔多斯曾是民间借贷非常活跃的地区,民间吸收存款107.4亿元,融资总额200亿元,民间融资公司632家,注册资金合计达到92.61亿元,农户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贷款在其全部的贷款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分析贷款用途,金融机构贷款中生活性用途的占19.6%,生产性用途的占80.4%;民间借贷的贷款中生活性用途的占48.3%,生产性用途的占51.7%。表明金融机构贷款主要用于农牧户的扩大生产性投资,而农牧户的生活性借款主要来自于亲戚朋友等民间借贷;产性借贷的频次和规模明显高于生活性借贷。教育和医疗是生活性借款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规模不大且具有频繁性。当出现偶然的大额资金需求的时候,生活性借款比生产性借款更难以获得,农牧户将面临到处筹集资金的窘境。

从单笔借款的额度来看,生活性借款规模小于生产性借款。发展工商业贷款的1/3来自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其他的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发展种养殖业贷款的2/3来自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其他的来自亲戚朋友等民间借贷。调查结果表明,发展种养殖业的贷款比发展工商业的贷款更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这主要得力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3 借款的期限与利率

农牧户的借款以短期性为主,一年以内短期借款占比72.2%,一年以上的借款只有19.0%,还有8.9%农牧户的借款期限不确定。大部分正规金融借款的期限都是12个月,但是多数农牧户希望借款期限能够延长到一年以上。调查发现,借款按时偿还的农户有239户,占有效样本的73.8%;到期未偿还的农户有27户,占借款农户数的8.3%。说明,农牧户的还款意识在逐渐增强,且生活性借款的逾期率高于生产性借款的逾期率。研究发现,生产性借款具有一定的生产收入来源,只要不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损失,有偿还保证。调查发现,非正规金融借款的逾期率高于正规金融借款的逾期率,因为非正规金融借款在期限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还款的期限约束不高。

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借款的年利率主要集中在10%~30%,有406户,占借款农户的96.7%;没有利息的12户,占借款农户的2.8%;年利率在30%以上的有1户。在亲戚朋友的借款中没有利息的35户,占有效样本的47.3%;年利率为10%~30%的38户,比例是51.4%;年利率在30%以上的有1户。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无息借款比例显著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无息借款。

2 农牧户金融需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1 农牧户收入水平对金融需求的影响

收入水平是影响农牧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随着农牧户的家庭收入和自有财产的上升,借贷需求会有下降的趋势。收入水平越高,农牧户对各种支出的应付能力就越强,自有储蓄能够解决各项费用支出,需要借款的可能性就越小;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差,在遇到意外事件及生产经营风险支出时,必须依靠借款来维持生产和生活。本次调查中发现,收入水平对农牧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并非单向性的。

农牧户的收入水平对借贷需求具有“现下降后上升”的特性。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下,借贷需求并不明显,且具有微妙的下降趋势。年收入超过30 000元,借贷需求逐渐上升。这是由于生产投入水平直接决定农牧户家庭收入的高低,而收入水平越高,农牧户的生产性投入就越多,产生资金的流动性,会有更强烈的借贷需求。

农牧户的收入水平对借贷需求规模具有正面的影响,而对实际获得的借款数额具有负面的影响。农牧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家庭消费层次被收入水平所决定。收入水平越高,其借贷需求规模就越大。高收入农牧户将面临流动性约束,资金需求量就更大。高收入农牧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大,扩大新生产项目的意识也高,生产性资金需求较大;高收入农牧户的生活质量也高,因为有较高的预期收入,更多的为生活性消费活动而借贷。

一般情况下,农牧户的收入水平越高,而实际获得的借款额度就越高。农牧户的收入水平与家庭财产状况是金融供给主体判断借款人偿还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牧户的借款获得率并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为,农村牧区金融信贷供给还不能完全有效的满足农村牧区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它具有明显的规模限制;高收入农牧户的资金需求是属于扩大生产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有限的农村牧区信贷供给主体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高收入农牧户的借款获得率相对比较低。

2.2 农牧户的家庭特征对金融需求的影响

2.2.1 户主的年龄与农牧户的借贷需求

调研中发现,随着农牧户户主年龄的增长,借贷需求会逐渐下降,中年家庭的借贷需求最强烈,而且实际借款获得比例也最高,55岁以上的老年农户的借贷需求最低。从家庭的生产投资行为看,中年农户有更高的生产投资意识和能力,同时中年时期会对未来生活有长远的打算,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在生产投资上,比起老年农牧户有更大的生产投资倾向。中年农牧户对未来的收入持有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年龄越大,农牧户的生产投资意愿逐渐下降,生产性借贷也减少;同时医疗,教育,婚丧嫁娶等家庭支出逐渐增加,因而农牧户的生活性借贷逐渐上升。35~55岁年龄阶段农牧户的借款最多用在生产性投资上。

2.2.2 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农牧户的借贷需求

本次调研中农牧户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占有效样本农户的87.5%。随着农牧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借贷意愿和借款实际借款获得率都有上升的趋势。高中学历农牧户的借贷意愿与实际借款获得都比较高。初中学历农牧户的生产性借贷比率最高,因为这些农牧户更多的依赖于农牧业生产经营。高中学历农牧户使用正规金融机构途径借款的概率最高,因为高学历农牧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程序更容易熟悉。农牧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借款的平均规模就越大,因为受教育程度和农牧户消费需求层次有直接的关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牧户更多的满足于简单的生产和现在生活的状况,受教育程度高的农牧户更愿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因此借贷需求比较高。

2.2.3 农牧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对金融需求的影响

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影响家庭收支的重要因素,因此会明显的影响农牧户的金融需求行为。一般来说,生产经营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就越大。耕地规模对农牧户的借贷需求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对借贷规模没有显著的影响。对调查农牧户耕地面积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耕地面积正向的影响农牧户的借贷需求和实际借贷发生率。结果显示,耕地面积1.33 hm2以下农牧户的借贷需求比例是39.6%,耕地面积2.67~4 hm2农牧户的借贷需求比例是61.4%,耕地面积5.33 hm2以上农牧户的借贷需求比例超过了70%。而耕地面积对农牧户的借贷规模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因为耕地规模决定了农牧户种植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资金流动性问题;但种植业和养殖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经济成本较低,生产投入不高,从而资金需求规模并没有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2.2.4 农牧业外收入正向的影响农牧户的借贷规模

对农牧户来说,农牧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工商业收入、打工收入和各种补贴收入。对农牧户来说,打工和补贴收入的差距不明显。在农村牧区,工商业虽然是投入高,但属于利润率较高的生产经营项目,所以农牧户的投资意愿也比较高。在农村牧区的信贷供给约束下,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需求会受到限制,因此工商业借贷需求会提高。随着农牧业外收入比例的上升,农牧户的借贷规模需求也在增加,借贷规模需求1~3万农牧户的农牧业外收入比例是58.9%,借贷规模需求8万~10万农牧户的农牧业外收入比例是超过了80%。工商业收入正向的影响着农牧户的借款规模。

3 小结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6个试点省区之一,开放了农村牧区金融市场[4-5]。调研发现,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力度在逐年增强,但农牧户的金融供给渠道单一,农村信用社和非正规金融贷款依然是农牧户借款的主要途径。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的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局面,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机构不仅做好基础业务,而且还创新并推广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民工卡、惠农卡、农业订单、抵押贷款等适应农牧民特点的新产品。部分农村信用社为了解决农牧民因无抵押担保而贷款难的问题,推出了种植业协会贷款、养殖协会贷款、流通协会贷款等产品满足了农牧业生产的资金需求,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但是从整体上看,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发展中仍然缺乏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思路是建立多层次,适度竞争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增加农村牧区金融供给主体,引入民营银行和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是关键。另外,加快建立农牧业信用担保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扩大担保品范围。

[1] 姚耀军.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绩效评价[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1):96-101.

[2] 金桩. 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发展报告[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3] 刘玲玲, 杨思群.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 龙云飞.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J]. 人民论坛, 2013(8):168-169.

[5]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2008[M]//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牧区生产性借款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西藏牧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牧区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