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南县菜稻轮作主要模式、成效及发展途径探讨

2018-01-24赖联赛沈年桥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轮作产值番茄

林 辉,赖联赛,沈年桥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苍南 325800)

近年来,苍南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快,截至2016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3 100 hm2,设施蔬菜总产量28万t,设施农业总产值10.8亿元。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稻菜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在设施栽培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生产模式下,土壤连作障碍、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1-3]。实践证明,开展新一轮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稻菜轮作新模式是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缓解政府要粮与农民要钱矛盾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菜稻轮作,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修复和改善,土传病害得以减轻或消除。因此,水旱轮作是土壤用养结合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4]。

1 主要模式及效益

以生态循环、安全高效为目标,不断探索和推广稻-菜高效轮作模式。目前,全县稻-菜轮作模式有大棚番茄-水稻、大棚丝瓜/黄瓜-水稻、大棚蒲瓜-水稻、大棚西瓜-水稻、大棚草莓-水稻等,种植面积947 hm2,现把设施蔬菜与水稻轮作的主要模式茬口安排及效益情况介绍如下。

1.1 大棚番茄-水稻

该模式分布在马站镇、灵溪镇和龙港镇等乡镇,应用面积280 hm2。番茄于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9月底至10月上旬定植,次年2月上旬至5月下旬收获;晚稻于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移栽,9月下旬收获。番茄产量87 t·hm-2,产值32.1万元·hm-2;晚稻产量7.5 t·hm-2,产值2.4万元·hm-2,两熟合计产值34.5万元·hm-2,扣除农资成本,效益21.75万元·hm-2。

1.2 黄瓜/丝瓜-晚稻

该模式应用面积167 hm2,分布在灵溪镇新岸村、大路村等。丝瓜于11月中旬播种,11月底至12月上旬定植,次年2月底至7月上旬采收;黄瓜于11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采收;晚稻于6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移栽,11月上旬收割。丝瓜产量55.5 t·hm-2,产值24.9万元·hm-2;黄瓜产量52.5 t·hm-2,产值10.95万元·hm-2;晚稻产量8.25 t·hm-2,产值2.64万元·hm-2。合计产值38.49万元·hm-2,效益26.4万元·hm-2。

1.3 大棚蒲瓜-晚稻

该模式种植面积153 hm2,分布在灵溪镇南水头村、坑源村、浦南村等。大棚蒲瓜于11月中旬播种育苗,12月初定植,次年2月初开始采收上市,5月中旬采收结束;单季稻于6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移栽,11月上旬收割。蒲瓜产量94.5 t·hm-2,产值23.7万元·hm-2,单季稻产量8.25 t·hm-2,产值2.64万元·hm-2,两季合计产值26.34万元·hm-2,纯收入16.5万元·hm-2。

2 成效

2.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设施蔬菜种植效益的驱动,苍南县设施蔬菜发展迅猛,每年增加设施蔬菜面积超过133 hm2,对粮食生产的压力逐年加大。为此,该县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应用稻菜水旱轮作模式,在蔬菜收获后种植一季水稻,每年设施蔬菜与水稻轮作面积933 hm2,可增加粮食产量7 000多万t,对稳定苍南县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发挥重要作用。

2.2 增加单产,提高品质

通过稻菜轮作,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菜、稻根系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蔬菜、水稻的高产、稳产,水稻单产可提高5%以上,下茬蔬菜产量可提高8%以上。同时,水旱轮作后,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蔬菜的商品性有效改善,优质果率明显提高。

2.3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旱轮作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大为改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明显减少,残存的病虫源得到有效抑制,连续种植蔬菜而产生的连作障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番茄黄萎枯病、番茄青枯病等根部土传性病害明显减轻,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3 工作措施

3.1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激发农户应用农作新模式积极性

苍南县政府高度重视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将其作为稳定该县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2014年来,县政府连续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推广应用菜稻轮作新模式,鼓励大户季节性流转种植大棚蔬菜后茬水稻,对设施蔬菜后茬轮作水稻1.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在粮油种植大户补助的基础上,再追加1 500元·hm-2的补助。对购置小型水稻收割机,每台在中央、省直补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追加农户自负部分资金50%的补贴。县农技推广、县现代农业等项目对稻菜轮作模式项目给予优先立项。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财政部门做好扶持资金的落实,粮食部门优先收购菜稻轮作的粮食,农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及相关服务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保障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

3.2 建立基地,典型带动,加快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步伐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是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有效方法,为了树立典型的示范样板,推动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依托省循环农业农作制度创新、县农技推广等项目,大力开展不同模式的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效果明显。2016年在灵溪镇水垟村建立的番茄-水稻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0.1 hm2,水稻产量7.8 t·hm-2,产值2.49万元·hm-2,番茄产量91.5 t·hm-2,产值35.4万元·hm2,两季产值37.89万元·hm-2,扣除农资成本支出,纯效益24.9万元·hm-2。

3.3 突出重点,加强公关,推进稻菜轮作模式技术创新

由于菜稻轮作种植模式推广应用时间较短,种植的配套设备和技术还不完善。2014年开始,相继引进了广西开元(4LBZ-100型半喂入履带自走式)、久保田208小型水稻收割机,基本解决了棚内水稻收割难的问题。针对水稻种植品种以早稻品种为主,其生育期短、产量不高的问题,相继引进了甬优2640、甬优1540、江丰优269和甬优720等晚杂品种进行试种,筛选江丰优269、甬优1540等品种作为番茄后茬栽培,明显提高了水稻单产。通过不断引进和试验,初步解决和探明了菜稻轮作的关键问题及技术。

3.4 加强培训,扩大宣传,促进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

菜稻轮作的生产主体是番茄种植大户,是种植番茄的技术能手,但对种植水稻技术不熟悉,通过召开技术培训会、田间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菜稻轮作技术,提高了农户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在水稻生产如病虫防治等关键环节和技术,农技人员都到现场指导,为农户及时解决技术疑难问题。

4 存在问题

4.1 菜稻轮作模式应用比例还不高

菜稻轮作由于受农户种植习惯、茬口作物等情况的差异,不同的乡镇、不同的种植模式间应用不平衡,如灵溪镇黄瓜/丝瓜-水稻、蒲瓜-水稻两种模式,茬口前后茬季节宽松,所有种植黄瓜、蒲瓜的农户都实行稻菜轮作。番茄-水稻模式由于受茬口前后季作物季节比较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轮作比例不高,该模式应用面积只占番茄种植面积的11%。因此菜稻轮作的发展潜力巨大。

4.2 适宜棚内操作的机型少

目前,现有的插秧机基本可满足棚内插秧需求,但收割机机体高、机型庞大,不能在大棚内作业,国产的小型收割机械多存在马力不足、脱粒不干净、谷物损失率高等问题,适合棚内收割的农机少、问题多。近年引进的久保田208小型收割机,机体较小,棚内操作灵活,收割效率较高,但该机型在国内没有生产,进口单价高,未列入农机补助目录,农户购机的成本高。

4.3 棚内农事操作不便、生产成本提高

大棚由于长期旱作,田间蓄水困难,为满足水稻生长需求,需要持续灌水。大棚的棚门较小,作业机械不能进出,需要拆除,种植蔬菜又要重新装上,花费劳力。棚内空间小、毛竹结构的大棚还有柱子,机械在棚内运作不灵活,机械效率较低,插秧、收割的成本加大。种植蔬菜前需要重新开挖棚沟、翻耕做畦,人工的成本提高。经测算,番茄-水稻种植模式,番茄茬比单种番茄提高成本6 000元·hm-2,水稻茬比棚外水稻提高成本4 200元·hm-2。

4.4 配套栽培技术还不完善

菜稻轮作模式的技术关键是既要不耽误主栽作物的农时和农事操作,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生育期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番茄收获后的空闲季节,使水稻季能达到较高的产量,并具有一定的种植效益。如水稻生育期短,稻谷成熟过早,此时其他水稻还未抽穗,田间鸟类可取食物少,则鸟害损失严重,667 m2约损失稻谷1.2 t·hm-2以上;水稻生育期长,成熟过迟,会影响下茬番茄的种植及产量。同时,水稻的抽穗和成熟期还受台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因此,菜稻轮作高产配套栽培及避灾生产技术还需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5 发展途径

5.1 加强政策扶持,切实提高农户发展菜稻轮作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菜稻轮作模式及配套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把它作为稳粮、增效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菜稻轮作的种植、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机械购置、统防统治、粮食收储等环节的补助,切实提高农户开展菜稻轮作的积极性。

5.2 加强技术攻关,不断完善菜稻轮作配套关键技术

抓住菜稻轮作的关键环节,重点开展水稻的品种筛选、茬口衔接及避鸟害、避台风危害等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公关,进行菜稻生产环节省工、节本、增效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不断完善菜稻配套栽培技术。同时要通过蹲点办法、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宣传与普及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

5.3 加大轻简农机、设备的引进,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要针对生产实际,积极引进、示范推广适用于大棚内作业的小型翻耕旋耕机械、插秧机械和收割机械等农业机械,同时建议农机部门牵头生产厂家加快研发小型机械的开发步伐,努力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菜稻轮作的机械化程度。

5.4 加强机制创新,增强菜稻生产主体的优势互补

番茄种植大户由于缺乏粮食生产的设施、机械设备及水稻栽培技术,种植水稻效益不好,甚至亏本;而种粮大户备有较完善的粮食生产设施和农机设备,并掌握水稻生产技术,种植水稻较番茄种植大户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要创新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种粮大户、粮食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季节性转包,或种粮大户与番茄种植户联合种植番茄后茬水稻,实现其优势互补,提高种植效益,扩大菜稻轮作的种植面积。

[1] 李凤根,张丹,徐君,等. 浙江省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的积累与组成特点[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561-563.

[2] 童敏,陈文海,滕明益,等. 海宁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调查与成因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955-958.

[3] 宋尚成,李敏,刘润进. 种植模式与土壤管理制度对作物连作障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31-235.

[4] 吴早贵. 农作制度创新理论与实例探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970-973.

猜你喜欢

轮作产值番茄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研究表明:玉米-大豆轮作磷肥两年施用一次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
HOME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