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角色的再塑造

2018-01-24李帅

视听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播主持人

李帅

互联网时代,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担负内容生产的各工种也在这场变革大潮中被重新定义。有不少业者和学者认为,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主持人的功能与角色正在被逐渐削弱甚至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传统媒体间竞争加剧,促使视听节目在模式与呈现方式上求新求变,创新过程中客观上对主持人表达进行再定义。首先,节目嘉宾承担主持人功能已成一大趋势。如《我是歌手》主持,就由当季参赛歌手承担。嘉宾主持或许在语音面貌和口语表达上不占优势,但舞台中呈现的“不擅长”反而拉近与观众距离降低违和感,还能增加节目黏性与宣推卖点。同时,这些嘉宾主持都带有鲜明个性标签。这一独特优势,让绝大多数主持人望尘莫及。其次,主持人控场功能被重新解构。时下,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淡化主持人,如在《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控场表现被有意压缩,反倒是放大特色广告词播报串场。在《我想和你唱》《蒙面歌王》等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开始以嘉宾团成员亮相,他们被要求插科打诨制造效果和完成广告播报。第三,新媒体节目与主持人之间仍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纷纷拿出“融合”这一锦囊,主动适应和占领新兴媒体阵地。笔者通过大量检视发现,在当下绝大多数融媒体节目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成本运营下,主持人角色往往由记者替代。此外,大多数主持人尚不能很好把握新媒体传播特征,以至于在新媒体节目中,出现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在内容尺度把关不准、语态表达把握不准。时下,已有学界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上,尝试提出网络主播方向。虽然这一培养方向的科学性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从侧面说明新时期主持人在功能定位与塑造上存在危机。

一、融媒体实践中主持人定位的三大误区

(一)主持人标签的确立不等于搏出位

融媒体环境下的大变革,让传统行业在转型中愈发焦虑,主持人也不例外。在新老更替加速期,需要在短时间内赢得越来越挑剔的观众认可。而认可的第一步则是设立自身人物标签,成功吸引观众注意。笔者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主持人出现了形象失范,其中以穿着暴露、语言随意最为普遍。主持人代表所在媒体,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不触碰红线,遵守行业规则是基本要求。若靠暴露的着装吸引观众,用具有争议性的语言博得关注,这样的人设或许会成为一时焦点,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噱头不仅不利于主持人自身业务提高和良好形象的建立,也有损制播机构权威性等利益。

(二)部分主持人尚缺乏主动再学习思辨能力

应该意识到,融媒体传播下大屏与小屏的差别化内容分发正在缩小,客观上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专家提出主持人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再整合与再学习。然而就现状而言,主持人还是多关注服饰妆发、少注重内在修养提高和逻辑思维训练。在节目完成过程中过于依赖脚本,一些新闻主播仅留在演播室播报,缺少一线采访撰稿经验,导致在新闻稿件处理,特别是直播连线提问环节出现语言匮乏、问题简单、逻辑不通等“掉链子”情况。此外,笔者还注意到,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以外的学科,从业人员很少主动获取学习,知识储备缺乏更新,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专业知识“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加深外界对“主持人是花瓶”的刻板印象。

(三)主持人不等于纯粹意义上的网络主播

网络直播平台的崛起让普通人也能成为主播。大家通过实时直播展现自身优势,从而获得观众点赞或礼物认可。传统媒体正在主动学习新媒体之传播优势,同时更应跨平台抢占市场。当下,许多广电机构的网络电视台纷纷转型,在原有构架上创办各类APP,并借两微一端平台,扩大自身内容传播。电视主持人参与网络节目已是普遍现象。客观上,由于播出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节目的选题更大胆,话题更辛辣。许多主持人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水土不服”:一是用传统节目思维,不符合网络传播特质。二是过于模仿对标网络主播,依葫芦画瓢流于表面形式,内容传播的内核仍不掌握。

二、融媒体时代下主持人角色塑造原则

(一)强化政治意识,注重积累学习

不论是传统电视节目还是网络播出内容,主持人都应有较强的政治站位意识。主持人应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尤其是一段时期的宣传重点与宣传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少喊口号加强学习,弥补薄弱环节。从业务内看,应该紧盯行业最新变化,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更新专业学科知识。从业务外看,要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或现阶段自身主持节目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除了学习专业内容外,笔者建议充分利用行业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对专业学习由浅入深,且贵在坚持。

(二)主动拥抱融合,实践中获经验

融合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在不断试错中进步。同理,主持人转型也需要一个过程。主持人转型与角色塑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主动迈出试错第一步。再次,主持人应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总结得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融媒体品牌“荔直播”,该品牌就是以“直播+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平日,主持人有机会参与到几个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中,更好锻炼主持人的控场、临场应变和逻辑能力。推出“主持人试吃”特色短视频,让主持人有的放矢。短短几分钟的节目中,完成人设与个性化表达。

(三)做到一专多能

融合传播中,主持人还应努力在采编播上成为多面手,强化编辑意识和节目统筹能力,从节目环节参与者变为节目内容掌握者。通过参与度的提高,强化核心能力,找出传统电视与网络节目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在主持场景变换中迅速调整,达到主持人功能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主播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人气』主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