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现状及改革的研究
2018-01-24杨彦丽
杨彦丽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 021008)
一、呼伦贝尔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现状
(一)专业界定与生源质量
高职音乐表演的招生专业界定不明确。目前,呼伦贝尔地区高职院校对声乐与器乐方向统一为音乐表演专业,器乐专业还细化分为小的专业类别。
呼伦贝高职院校尔音乐表演专业生源质量不太令人满意,由于音乐表演专业高考时考试科目少,录取分数低,所以专业的生源质量一直不高。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延续其他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式,没有根据呼伦贝尔地区特色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分析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现阶段,乌兰牧骑班的开设更加对“一专多能”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缺乏可操作性,与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明显的区别。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大大削弱了音乐表演专业的表演特点,虽然计划安排详细而全面,但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理论教学内容设置过多,专业实践教学时间明显不足,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激发学生实践审美能力的平台。地方三少民族特色专业优势没有发挥,缺少民族性音乐专业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欠缺。
(四)音乐表演授课模式
目前,呼伦贝尔地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课堂教学授课形式套用普通教育课程平行开设的“大班制”模式,没有从专业发展特点规律出发采用“一对一”授课模式,这样不符合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学习的规律。
(五)师资力量
呼伦贝尔地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少、缺少专业培训交流机会,没有“走出去,引进来”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思维,仅限于固有的“教授”上课模式。
(六)实践场地及实践教学
音乐表演专业最重要的专业特点就是舞台实践,而目前本地区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没有专门特定的场地给予他们发挥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与舞台效果融为一体。实践展示方面没有设定课程,缺少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大型乐团的实践能力。
(七)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及对口升学
对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真正走上音乐表演专业岗位的同学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不能满足音乐团体对于一个演唱及演奏员的专业要求。目前,呼伦贝尔地区高职表演专业可对口升学院校较少,每年只有一到两名学生可以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以至于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专业学生错失求学的机会。
二、呼伦贝尔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改革
(一)明确专业界定与生源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建设,要细化招生简章,分为声乐与器乐两个方向,将器乐方向专业按照现有师资力量合理安排招生数量,优化专业结构,避免退学及转专业现象发生。
鼓励本地区中专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报考呼伦贝尔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做好中专与高职专业的课程衔接,突出三少民族的专业优势,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发扬传承民族特色。做好乌兰牧骑演员订单式培养,提高乌兰牧骑演员学历结构。
(二)推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呼伦贝尔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中,应与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际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层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就业方向等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当前教学模式及音乐表演人才的发展需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促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复合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 实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持续发展。体现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计划,加强呼伦贝尔高职院校乌兰牧骑音乐表演人才的定向培养,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乌兰牧骑日常排练相结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升乌兰牧骑节目质量编排和创新可持续性。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核心。新时期下,为了全面促进高职音乐表演人才的专职化发展,需要构建符合音乐表演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呼伦贝尔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应该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删除一些理论性欣赏课程,通过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乐团等实践课形式,利用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练演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创造中感受到艺术教育的魅力。鼓励老师大力推广呼伦贝尔三少民族音乐的发展,制定校本教材,真正投入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将中西方及民族音乐相融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一对一”授课方式
“一对一”个性化授课教学模式在国内兴起于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职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尤其应该大力推行“一对一”个性化授课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修专业遵循“一对一”教学原则,辅修专业可以实行“一对二”或“一对四”教学,这样可根据每位学生的专业程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调整,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这样可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五)师资力量
建立完整的师资培训体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机制,定期输送专业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实践知识,请名师、名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取得双师。多引进音乐表演专业高技术、高层次人才,也可聘请歌舞剧院的优秀演员充实到师资队伍当中,面对面指导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
(六)实践场地及实践教学
建立专业演出场地,成立合唱团、军乐团、室内乐团、民乐团等实践团体,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丰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展示。
(七)就业导向
对于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应该立足于基层需求,将就业目标定位在社会群众文化艺术职业需求中,面向街道、中小企业、社区、艺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在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依据艺术团、艺术中心等实体构建相应的对外实践平台,开拓教学实践与市场接轨的新途径。
做好对口升学工作,进一步拓宽对口升学院校,加大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为专业基础好、音乐素养高的学生提供深造的平台,为本科院校做好高水平演员基本功培养工作。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呼伦贝尔地区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综合素质人才业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和舞台表现的培养,教学改革不是某一段时期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的目的是对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