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工作
2018-01-24徐宝宝
徐宝宝
(浙江大学公共艺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引言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也在大学生的能力教育、人格塑造以及品质培养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成为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音乐教育除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外,还对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思维以及丰富学生知识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很高的协调性,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关注点。大学生音乐教育工作在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要求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内容的选择把控,积极探索课程形式,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共同积累。
一、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音乐教育没有固定的公式模板,也不需要单一的流程评价,所以具有相对较强的发展优势。尤其是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丰富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知识积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直觉性思维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想的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课程改革之下,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掌握更多音乐基础知识,也能了解更多的作品背景和音乐技巧,在开拓视野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1]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美育手段,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律动之美,体会到音乐深厚的包容性和思想性,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建立高雅情趣,实现人文情感的积淀。所以,音乐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课程构成要素,更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感双重积累的重要工具,这种人文素养是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重要品质,不仅可以展现大学生的个人魅力,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等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有很大区别,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以提高学生技能、情感水平为主要目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音乐教育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探索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歌曲学唱,而是通过丰富的知识积累,了解音乐作品独特的创作背景,感受音符变化、节奏转折带来的情绪起伏,达到情感共鸣。高校的音乐课程在专业性和艺术性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表现,系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依靠的绝不是具有强烈冲击性的歌词和节奏,而是能够帮助受众调整情感、表达情绪的深层次作用,所以,高校音乐课程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辨别能力的提升都有所助益。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出众的包容性使其成为人类参与程度较高的活动之一,大学生可以在欣赏、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实现多项能力的提升。首先,音乐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课程认知,人文素养的积淀和审美情趣的完善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稳定的情绪和性格,对学生的素质和品质培养十分有益。其次,音乐教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进行教育引导以外,还强烈依赖学生的直觉与感觉,同一部作品在任意两个学生之间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鉴赏结果,因为学生的情绪感受和表达形式存在差别影响。[2]音乐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引导学生透过音乐捕捉容易被忽略的直觉感受,尝试用更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能够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教育水平的途径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都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做出教育和课程的改革创新。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十分明显,所以,高校应当全面做好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积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以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目的
大学生音乐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设足够的鉴赏课程。鉴赏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受到学生基础水平的表现影响,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课程初期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结构适中的音乐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随后可以逐步加强课程难度,提高对学生音乐感知、表达能力的要求。这个过程教师需要同时做好音乐乐理知识、背景知识的教育工作,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支撑。除此以外,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愿意学、能学会、会表达。鉴赏水平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鉴赏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专注地听赏作品,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的音乐表现,最后实现学生的情感体会和表达。
(二)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虽然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理论上应当在高校广泛开展,使更多学生受益。但是,对于多数高校而言,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庞大的学生需求;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有限,课程安排容易受到限制。所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实现广泛教育的目的,需要利用网络教育做好补充工作。线上课程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主要为广大非专业学生的学习而设置,多涉及鉴赏类课程,应当涵盖音乐发展历史、国内外优秀作品听赏、简单乐理知识等基础性内容,可以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节约专业的教师资源。线下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服务,以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通过专业选修课形式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线上、线下课程实际是在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情况下,实现教育范围的扩大化。
(三)通过音乐文化活动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都只是日常音乐教学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为了使学生对音乐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程问题,在此基础上达到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所采取的一种手段。高校音乐教育还应当通过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体验性。音乐活动的形式应当尽量丰富多样,包括各种专业知识讲座、音乐表演活动以及音乐知识竞赛,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需求。有能力的组织者还可以邀请专业团队为学生进行表演,加强学生对音乐魅力的感知。[3]除此以外,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依靠音乐教育教学举办,还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各种社团组织和宣传机构都可以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从而提升音乐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结语
大学生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情感、人格培养的高层次目标,也是高校深化素质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选择,所以,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发展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方面也有更高要求,所以,音乐教育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多样的课程形式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更加高雅的艺术情趣,从而实现培养协调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