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依托与技术展现
——扬琴独奏曲《黄土情》作品研究
2018-01-24杨瑾怡
杨瑾怡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扬琴独奏曲《黄土情》主要由引子、主题、赋格、快板、尾声五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情感主题与演奏技巧。节奏自由的引子,抒情的主题,亲切自然的赋格,热烈的快板,宁静的尾声,它们创造出深邃的音乐意境,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以及西北人民的淳朴热情。此外,在演奏中也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扬琴独奏曲《黄土情》作家介绍
黄河,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早年间他跟随扬琴大师项祖华教授和郑宝恒教授学习,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管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文化部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黄土情》《古道行》《川江韵》《拉萨行》等。此外,还参加了许多电视、电影、唱片、磁带等音乐节目的策划、编辑、录制工作。黄河先生面对这样极高的荣誉、职位不为所动,反而内心平淡,积极向上,时刻心系着我国扬琴事业的发展。
黄河先生的作品,题材内容深刻又蕴含哲理,主题生动且鲜明,旋律优美,过渡流畅。在创作手段上,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下仍具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使得作品焕发出全新的艺术生命力。在演奏风格方面,黄河先生以不同的演奏技法丰富乐曲的表现形式,演奏技巧娴熟,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和师生音乐会。
二、扬琴独奏曲《黄土情》创作的背景
在黄河高中时候赶上了“学农”时期,每当农作物收获的时候,就必须下乡体验生活。在每天起床去劳作的早晨,黄河的嫂子会在睡梦中的他的手中放一个鸡蛋。因为手中一旦有了鸡蛋,人就会不自觉地把手握紧,然后黄河便被嫂子这种温柔、安静的方式唤醒,开始着一天的劳动生活。土地荒漠化是西北地区的特征之一,生态脆弱,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1]由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即使农民整日奔波,但生活依旧贫苦,没有什么起色。所以,在那个时候,一枚鸡蛋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奢侈的东西,黄河被农民的真诚与朴实深深感动。在多年之后,黄河回想起黄土高原的美丽景色,回想起西北浓厚的风土人情,便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以乐符的形式投入到创作《黄土情》的过程中。也正是黄河对这片黄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才产生了剪不断的苦恋之情和感激之情,使得作品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从演奏方面分析扬琴独奏曲《黄土情》
《黄土情》的五个段落既写景,又表达情感。不但有黄土高原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还有深沉的文化沉淀和淳朴热情的西北乡亲。下面从演奏方面分析该作品,使得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准确、得当,技巧使用正确、娴熟。
(一)引子
在情感表达方面,引子部分节奏的划分不明确,节奏相对自由,但内部又存在一定的逻辑性。例如,这首乐曲开篇两个同头异尾的乐句相互对称,组成了引子的第一部分,剩下风格迥异的部分组成了引子的第二部分。这两个部分语壮而情深,第一部分主要凸显出黄土高原的雄浑激昂,而第二部分又转变成凄婉苍凉。后半段的齐竹速度由慢变快,力度由弱渐强,最后轮音使得旋律慢慢平缓,直到归为平静。
在技巧方面,第一部分左右手都带同音的修饰音,演奏者很好地把握住演奏力度,不急不躁,两个音演奏得紧凑、整齐。也充分灵活地利用手腕,与手指共同发力,使得每一个音都清晰有力,落在节拍上。第二部分低音区的揉弦技法用手掌根部进行揉弦,这样不仅更容易发力,也更易产生悠长绵延之感。此外,在勾弦时使用的是手指肚,因为手指甲勾弦发出的声音较为尖锐,不能满足此曲的情感需求。[2]
(二)抒情主题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一段主要是情感表达,描述站在黄土高坡纵目远眺,面对一望无际的景色时,内心无比平静、开阔又感伤的心情变化过程。
在技巧方面,这一部分运用了黄河先生独创的九连弹技法,主要是为了增强音乐的连绵性。这种技法是一个单手连续弹奏九下,双手连续交替完成演奏的过程。因此,它对演奏者的手腕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每一个音符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音量的强弱也与情感变化息息相关,这需要演奏者保证一个时值内速度、力度的平均,还要在整个乐句中体现出力度的起伏变化。同时,手腕能力与气息运用能力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点线结合的音乐特点,[3]凸显出九连弹技法的运用价值和效果,进而表达出作者意境深远、百感交集的情怀。
(三)亲切赋格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一段的音乐相对亲切自然,对比鲜明的高低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明暗相对的音色描绘着轻快活泼的情绪,渲染着一个美妙、深远的意境,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在技巧方面,运用了对比、倒影的手段和复调的写作手法,使得旋律充满律动,富有高洁的人格力量。第一小节到第四小节,节奏起得较慢,酝酿情感。最后一节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类型进行连续演奏,上下声部呼应,突出首音。左右手有不同的力度、旋律标准,相互独立,节奏参差不齐,切实增强旋律的厚度和动态感。[4]
(四)激烈快板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一段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变化急速且多样,重音突出不规则。也正是这复合节奏音为乐曲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达到意境的高潮。
在技巧方面,作者利用切分音的特征,在前几句中加入该元素进行三次节奏上的改变。在演奏过程中,左右手不断变换节拍,使音乐产生不规则的律动,赋予音乐极强的震撼力和节奏感,突出西北地区雄姿英发、万象更新的热闹景象。在后半段,音乐的情绪逐步推进,在最后一部分有意识地降低演奏力度,形成强烈的对比,把乐曲带入高潮。
(五)宁静尾声
在情感表达方面,上声部轮音使情绪重归平静,观众开始思绪万千,慢慢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丝丝惆怅[5],让人感同身受。下声部单音节点奏,一切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意境深远。这一部分表现出作者离开他喜爱的黄土地,告别他深爱的乡亲们,往事难以忘怀、依依不舍的情感。
在技巧方面,虽然只有两行,但弱奏力度的把握和气口的运用很难,因为不仅要表现出弱音,还要有对比,也不能虚,节奏要有结束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这首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民族风格特色鲜明的扬琴独奏曲《黄土情》在近几年得到扬琴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要逐渐掌握扬琴及其乐曲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和民族知识体系,还要学习黄河前辈的创新精神,对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增强扬琴的表现力,丰富表演技巧,有效推动扬琴音乐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