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2018-01-24娜荷芽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调奏鸣曲肖邦

娜荷芽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肖邦是极具个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气息,在作品结构上不拘一格,即保持着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的作曲题材之外,又有自己独到的艺术创新。他的音乐作品表现了丰富的个人情感,使听者情绪受到感染。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以及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降b小调奏鸣曲》这一作品进行演奏分析。

一、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创作背景

《降b小调奏鸣曲》是肖邦较为成熟的一部音乐作品,在他所有钢琴演奏曲目中,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艺术内涵,都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因为它除了技巧上的突破之外,还有着情感上的释放,带给听众酣畅淋漓的听觉感受,在演奏上,一些技巧的加入,使得这种情感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1937年,肖邦就开始创作葬礼进行曲,当时他的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心理情感上也没有大的波动,在这一时期也是肖邦创作的高峰期,有大量的作品问世,并且保持着较高的作品质量。[1]《降b小调奏鸣曲》这部作品在风格表现上与肖邦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不仅是当时的评论家,甚至他的朋友也觉得《降b小调奏鸣曲》风格与其他作品相比太过“另类”。肖邦曾经说过,这部奏鸣曲的灵感来源自早期创作的葬礼进行曲。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降b小调奏鸣曲》是前者的延伸和扩大,是肖邦爱国情怀的音乐表现,通过音乐表达对故土波兰的思念之情,哪怕他在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法国有大的成就。传统的肖邦作品带有柔情蜜意、浪漫情怀;然而,《降b小调奏鸣曲》一反以往作品的风格,情绪表达上更加压抑,仿佛灰云笼罩着天空,每一个琴键敲击都代表着声声丧钟,表达肖邦对波兰沦陷的哀痛。

二、《降b小调奏鸣曲》乐章与演奏分析

《降b小调奏鸣曲》由4个乐章组成,在体裁、结构上与传统奏鸣曲一样,但在乐章表现上体现了肖邦的创造性和风格。传统奏鸣曲乐章采用的是慢、快、慢、快的顺序结构,但海顿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则不沿用这样的结构,他们按照作品需要改变乐章呈现结构。肖邦也沿袭这样的创作传统,按照创作需要布置乐章,体现其作品意图和风格展现。[2]

(一)第一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降b小调,2/2拍,是整部奏鸣曲中比重最大的乐章。乐曲以庄严的慢板开始,这样的设置能够表现“悲伤”“苦闷”等负面情绪,通过这一乐章反映肖邦对于波兰国土沦陷的哀痛心情。这一乐章主要呈现着悲伤的气氛,因此,演奏时要注意情绪表达,在弹出第一个音后,要迅速将力量传递到中指,这样才能让琴音沉下去,由此展示斗争开始。第三小节则采用右手分解的方式,与左手进行拉伸,由此得到和弦音展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小节应把降re弹成八度,如此能够加强整体的语调,实现向激荡快板的过渡。透过前四个小节的情绪推进,为接下来要发生的情感变化做好铺垫。

首先是使用左手率先弹出激烈的主部主题,在这一过程需要注意力度控制,要呈现鲜明的层次感。明确左手的弹奏动作,象征着感情、思绪激荡,在保证节奏规整的前提下,适当强化弹奏的力度,将音乐气氛推向高潮。在这段演奏里,有许多的休止,反映了面临抉择的情况,带有跃跃欲试、反抗的情绪累积。由于这一段弹奏,有较多的休止,踏板采用点踩,以此把两个连接部和弦音收住。在主部中有41个小节的调性变化,然后副部变为降D大调。然后演奏进入了副部,这时注重节奏、速度的对比,由前面强烈、激昂的节奏转为平静,体现副部气息深长,同时要适当降低音程的密集度,特别是踏板留有一点余地。在副部,每一个音要保持足够清晰,使高、低音保持明确的界限,呈现两者冲突后沉思。第81~103小节为副部结束部分,此时可适当打破平静的氛围,呈现强烈的节奏变化。

(二)第二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采用的是谐谑曲,节拍为3/4拍降e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谐谑曲并非表现传统的幽默、轻松之意,而是暗喻着威严和反抗热情,作曲家将前一个乐章谐谑曲与第二乐章连接在一起,由此完成素材布置的创造。乐章的1~80小节为第一部分,在第1、2小节中,以f力度决定了整个乐章的情绪,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这一段的情绪表达,并通过第2、3小节加强两个音连续,强化两个和弦的独立性和连续性。从第3小节开始,踏板松开,以右手旋律音连接余下部分,由此避免对左手弹奏的影响。到了第37个小节,要开始营造阴森的氛围感,这一阶段预示着暴风雨、革命的带来,这一段技巧要求较高,要确保演奏弹出的音清晰,并且各音连贯,由此营造电闪雷鸣、乌云盖顶的声音效果。第一个总结和弦音上扬,以及接下来的半音阶音下沉,为加强音乐气氛还要六和弦连续伴音阶。由于长时间密集的弹奏,手臂会出现僵直状态,因此,在保证演奏速度的前提下,需要适当调节,避免影响演奏状态。

从第81小节开始,音乐转入中部,以将G大调呈现优美旋律,与第一部分呈现强烈对比,因此弹琴键的力度要有所可知,呈现音乐的呼吸感。直到第144小节,音乐转变为激烈节奏,呈现悲伤的情绪,要保证左手弹奏流畅性,右手则是和弦切断旋律,由此让弹奏音乐慢慢平静下来。到了第189小节,优美、平静旋律后情绪转为激昂,预示着“战争”即将开始。弹到结尾时,要注意放慢节奏,这时“战争”已结束,幸存者疲惫的脚步为共同战斗的人举行葬礼,要注意悲伤情绪的渲染。由于这一乐章采用的复调手法,因此各旋律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三)第三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的旋律很大部分取自葬礼进行曲,采用的是4/4拍,共有三部。葬礼进行曲是肖邦早年是对于波兰起义失败、在祖国沦陷的悲痛情境下写下的一首悲歌。旋律总体保持着凝重、深沉的氛围,从中所透露的死亡,并非地狱的阴郁和湿冷,而是带有天堂般的祝福,体现作曲家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评论家认为,在《降b小调奏鸣曲》四个乐章中,都是基于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扩写的。

进行曲以缓慢而庄严的速度开始,象征着破国的人民为英雄送葬。根据这个表达意象,左手落下要保持自然的力度,右手尽量减少抬起的频率,以黏着琴键的力度表达缓慢、无力的送葬脚步,整体营造默哀的范围。同时,保持情绪克制,因为送葬的队伍并没有嚎啕大哭,悲痛但是坚定往前。从中段的31节开始,音乐情绪、节奏趋于平稳,表达这种悲痛的情绪只是回忆的一种,要注意衔接的自然。音乐由深沉转向明亮,此时要特别注意音乐的层次和音色变化,好像暴风雨后的乌云散去,太阳又重现天空,人们看到了希望。

(四)第四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采用急板,节拍为2/2,乐章较前三个乐章短,演奏时长大约为1分30秒左右。从旋律表现上像是练习曲,但演奏时不能当作练习曲弹奏,要保持弹奏均匀,以左右手三连音展现太阳透过阴云照射战场废墟,了无生机只有断壁颓垣,一片荒凉。在弹奏力度和着色变化上,相应减少弹音的间隔,双手八度齐奏。由于这是最后一个乐章,可以不用考虑后续演奏的休息,以最饱满情绪和弹奏技巧营造令人喘不过气的密集气氛。在最后三个小节的二分休止符进行短暂停留,为后续的强音积蓄力量,同时也让听众有喘息的空间,然后以强劲主和弦结束。

三、结论

综合上述,《降b小调奏鸣曲》采用的曲调结构并非沿袭传统奏鸣曲的结构,而是根据创作需要进行调整。这部奏鸣曲情感充沛,对于技巧要求也较高,并且弹奏技巧要严格配合音乐的情感进行转变,对于演奏者来说难度主要在于情感把控方面。就演奏对这首奏鸣曲四个乐章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小调奏鸣曲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四 季 相 思
肖邦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饥饿奏鸣曲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