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徵调式与苗族音乐

2018-01-24黄玉翔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荆楚苗族民族音乐

黄玉翔

(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苗族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苗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民族音乐来自于民间,是歌颂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发出的声音,也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文化调料。民族音乐的起源非常早,有的节奏来自于田间劳作,有的节奏来自于田野森林。这些音乐元素都是人民群众最早的音乐启蒙,也是“音乐造人”的开端。所以,徵调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苗族音乐。徵调式讲究乐态、情态、美态,要求音乐家在创作民族音乐的时候要注重发挥当地语言的特色。只有从民间吸取音乐养分,才能使得所创作的音乐表现出极强的音乐性,这是坚持徵调式民族特色的重要原则之一。比如,在歌曲《走上街走下街》中,既体现了民间的慢生活节奏,又把徵调式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民族歌曲在创作方式上大同小异,并且都是将民间的特色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苗族音乐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借鉴了徵调式。

一、徵音是苗族音乐调式的种子音

徵音作为最古老的音乐调式,是民族音乐起源的基础,并且后来的民族音乐都是在徵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保存下来的苗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徵宫二音调式的传统,并且主要以民间的演唱风格为主。徵音是苗族音乐的种子音,主要体现在音节和韵律方面,因为苗族音乐的核心就有徵调式的特色,比如,“今天我去山上打猎回来”,在这句歌词中,如果按照徵音表现出来就有一种豪放、轻快的喜悦感,而加上苗族音乐特色就要有苗族语言的特色。首先,充分说明了徵调式是来自于民间的音乐形态,有着民间的特色和人民群众豪迈的一面。其次,在徵调式的基础上加入苗族音乐的特色,首选就是语言方面的特色,因为语言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是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如果苗族的语言特色结合徵调式的特色,则创作出来的歌词或者旋律都有这两方面的特色,这是民族音乐创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徵调式在民族音乐的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形态都有徵调式的影子,所以,徵调式在民间音乐的创作中一直是主旋律。另外,苗族音乐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群众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继承和发扬苗族音乐的传统文化,既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也要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让更多人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创作队伍中来。

二、三声基音,确立调式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古代就出现了民间音乐,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词的基础上谱曲歌唱,并且古代流传下来的词都是句式整齐,有着深远意义的诗句。同时,每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在经历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这些民族歌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传递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对于民族团结、民族繁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苗族音乐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目前至少有25个少数民族坚持三音歌,即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有三声腔歌唱,因为在“荆楚”地区,从古代就形成了三声腔的发声模式,有一定的历史继承的原因。其中,“以词配腔”是最常见的创作方式,即看到歌词后,再根据歌词确定其腔调,这种创作方式一方面丰富了音乐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它也违背了人们平时的出声规律。“三音歌”确定调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中,既体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也弘扬了传统的民族音乐的创作方法,这是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楚声调式,以徵为主

徵调式是民间歌曲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江南一带和荆楚地区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今天的荆楚地区仍然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民族歌曲。从今天保留的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中可以发现其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借鉴了徵调式。一方面充分说明了徽调式的创作方式在荆楚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在当时享受徵调式的文化风格,使得更多人投身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中来,苗族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充分借鉴徵调式的民族歌曲创作风格,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使得苗族音乐始终是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佼佼者”。同时,徵调式音乐风格在当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使得徵调式的创作风格在当时的环境中得到很好的传播。另一方面,徵调式的民族歌曲创作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它的创作方式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方法。一般而言,一定形态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会孕育出适合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形态和内容,而文化的形态和内容又反过来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发展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徵调式在荆楚地区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说明荆楚地区有适合徵调式发展的土壤和文化环境。除此之外,在荆楚地区还出土了很多古代的乐器,并且音阶排列的方式被证明为古代的一种音响设备,这些都可以证明徵调式在当时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开始从创作转化为演唱和“制造”音响设备的阶段。这是少数民族音乐得以被重视、被创新的重要表现。

四、移宫换调

中国的转调方式一是“移宫”,还有在移宫同时进行“调式转换”(统称移宫犯调)。为什么要两者同时转呢?首先,古代政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能够充分理解徵调式的创作方式,并且在转调的过程中没有从乐曲的整体性出发,导致创作出来的歌曲在风格和内容方面和荆楚地区的徵调式有所区别。另外,因为在五声音阶的乐曲中,单纯作调式转换,推动力极其微小 ,给听者“转”的感觉非常淡薄,且容易误认是乐句在变换末音。若宫系与调式同时转,推动力就大,情况就大不一样,在中国古代称“移宫犯调”的,就是既移了宫,又同时换了调式。以乐段为单位进行定调转换(如甲调转到乙调),称作“移调”,这种手法中西均有,但只有转的一霎那间,会给人带来新鲜感,几小节之后,新鲜感就渐渐消失了。比如,很多地方比较讲究字正腔圆的传统,而徵调式和一部分苗族音乐正是打破了这种字正腔圆的创作方式。《民族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是解释民族音乐特色以及文化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民族音乐起源的参考书之一。(除非是乐曲内容需要,或性格上、感情上,前后应有所不同,即必须在另一个高度上表达。但也要在速度上、或音色上、或伴奏织体上同时予以变化及配合)。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 ,多以同宫系诸曲牌作互相连接,称“同宫套”,而不多用“多宫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徵调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苗族音乐。徵调式讲究乐态、情态、美态,要求音乐家在创作民族音乐的时候要注重发挥当地语言的特色,只有从民间吸取音乐养分,才能使得所创作的音乐表现出极强的音乐性,这是坚持徵调式民族特色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徵调式的创作方式在荆楚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在当时享受徵调式的文化风格,使得更多人投身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中来,苗族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猜你喜欢

荆楚苗族民族音乐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老乡敲钟忙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