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音乐元素
2018-01-24李简
李 简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一、山西民歌的艺术特点
山西民歌是由山西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山西特有的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它的曲调高亢、嘹亮,歌声婉转动听,语言质朴、真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和山西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联系紧密,是他们心声的流露和生活的写照。
(一)山西民歌的分类
山西地方特色的山歌有“开花调”“山曲”“卷席片”等,其中,“山曲”以河曲的山曲最为出色;左权地区的开花调最为出名;“卷席片”则是五台、定襄、忻县等县镇对当地山歌的叫法。
(二)山西民歌在演唱和方言上的特点
山西民歌大都短小、高亢、自由欢快,经常用于表达男女间相思爱慕的情感。原生态的山西民歌大都是用方言演唱的。山西方言特有的叠词、衬词、语气助词和声调等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陶冶、民俗风情的影响及黄土高坡文化的熏陶,呈现出山西特有的的地域色彩。例如,左权民歌中第一人称的“俺”“咱”“奴”“奴家”,爱情歌曲中的“亲格旦”“小亲格呆”“小亲亲”“小爱爱”等各种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可增强听众的参与感,拉近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歌曲的感染力。
二、《桃花红杏花白》作者简介及创作手法
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桃花红杏花白》,其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富有表现力的创作改编,受到了许多人的熟知和喜爱。
王志信,1942年生于河北,国家一级作曲家和指挥家。
刘麟,1943年生于山东,是国家一级编剧、著名的词作家。
他们二人共同合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代表歌曲有《昭君出塞》《鸿雁》《母亲河》《桃花红杏花白》等。他们合作的这些曲目,不仅音乐和语言上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而且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气息及浓郁的时代气息。在歌曲创作方面,他们善于将戏曲的传统声腔和山歌的曲调韵律大胆地与现代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曲式复杂,结构庞大,情绪和速度对比强烈,并在创作时特别注重演唱者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这一点为演唱者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声乐歌曲的感染力。
三、《桃花红杏花白》主题音乐元素
《桃花红杏花白》是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部的代表作之一。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的开花调,又融合了作者多年累积的灵性表达,表现出起伏跌宕、细腻深刻的情感,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曲调浓郁的地域特征。从创作背景来看,那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作者通过对山村中兄妹爱情的描述,表现出农村发展的新面貌。正如歌曲结尾处唱到“一阵阵暖风来,山乡春如海”等这些句子喻示着我国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语言上的特点
《桃花红杏花白》是唯一一首带有江南特色的山西民歌,“憨憨的哥哥他看花来,啊个呀呀呆”,这句很有黄梅戏的韵味。从歌词韵律等方面分析,“桃花杏花”“榆树”“翻山越岭”等词汇,暗示着一个山西男子和江南女子的爱情故事。“呆”字则是左权民歌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衬词,有时也表语气助词,一般用于加强情感。两位作者捕捉了原民歌中的这一特点,生动地描绘了兄妹二人的相思之情。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的民歌风格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山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孕育出山西人朴实豪放的性格特征,形成了山西独有的民歌特色和体系,歌词简单直接,情感浓烈。这首《桃花红杏花白》以大调为主,通常歌曲中大调都是用以表达慷慨恢宏的情感特点,而本歌运用大调表达婉转细腻的情感,这应该是运用了江南戏曲音韵的缘故。
(三)左权民歌在歌曲中的运用
在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中,主要的音乐素材是左权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调会哥哥》,其中的旋律节拍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保证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其中“开花调”是从山西民歌中派生岀来的,它大多由两个乐句构成,级进为主,并且是我国汉族民歌中极少出现的八三拍节奏。使得作品的音乐形式更加简单直白,情感格外亲切质朴。
(四)曲式结构分析及写作上的创新发展
左权民歌《开花调》、黄梅戏、山西方言,再加上山西特有的地域风情,这些音乐元素在词曲作家的手中进行了巧妙的拆分和编排,把两首短小的地方民歌发展成完全不同的三段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衬词的加入,增强了歌曲的情感释放能力,完美地彰显了该曲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该歌曲整体风格婉转、抒情,演唱时除了要注意曲中哥哥妹妹音乐形象的展现外, 更要注重细节上对方言和地方风格特色的把握。改编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旋律节奏变化多样,三个部分在情绪、速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原有旋律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力。
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运用的是多主题的结构原则,复三部曲式结构。其呈示部和展开部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现部则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整个中部又是一个独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更加深入细致地描绘出曲中的爱情,这也正是两位词曲作者创作该曲的精髓之处。
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及《会哥哥》作为该歌曲最主要的音乐素材来源,通过对音型、旋律、调式调性等多方面的补充和改编,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篇幅和结构,增强了音乐向下继续进行的内部活力,使得该曲以较强的叙事性和抒情功能性成为一部极富情感表现力的爱情颂歌。
四、结语
山西民歌是山西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山西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中西文化的大融合以及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山西民歌的继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这些困境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民歌主要听众不断减少,传统文化继承人缩减,艺术质量降低,新创编民族音乐作品数量的降低以及传统民歌传承面临发展中断等问题。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去思考、去创新,需要对传统的山西民歌进行有效的继承、宣传和保护,这样才能使山西民歌摆脱现在的发展困境,让人民群众在流行音乐、 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依然能够保持对传统音乐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