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2018-01-24华成庆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感拇指体温

华成庆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西医认为,发热是由于病原菌侵入人体后,作用于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大量致热性细胞因子,促使中枢产生发热介质,从而使体温调节中枢调点上移,引起调温效应器反应[1]。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是由于体内阴虚内热,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肌表,内热不散所致,这种理论与西医学认为的“热”代谢平衡失调的理论基本一致[2]。小儿推拿退热的效果已得到临床验证和认可,但由于小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若发热期间护理不当,会加重病情发展。笔者对外感发热患儿实施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3例外感发热患儿进行观察,其中男139例,女134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岁,平均(3.4±0.7)岁;1岁以下47例,1~3岁73例,4~5岁69例,6~7岁53例,7岁以上31例;体温37.5~39.2℃,平均(38.3±0.3)℃;病程最短6 h,最长4 d,平均(1.5±0.4)d。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伴咳嗽、流鼻涕、鼻塞、头痛、畏寒、咽喉肿痛、全身困痛等症状。

2 治疗及护理方法

2.1 推拿方法 开天门:使患儿端坐或仰卧,年龄较小者可有家属抱入怀中。操作者双手拇指蘸取少量爽身粉,双手拇指指腹放于患儿眉心,其余8指分别置于患儿面颊两侧,双手拇指从眉心向上推至前额发际,如此反复30次;推坎宫:拇指指腹从眉心推向两侧眉梢,共30次,中指指腹蘸取少量爽身粉,按揉太阳穴30次;揉总筋:操作者一手扶患儿手指,掌面朝上,右手拇指端揉掌后腕横纹中点30次。以生姜为介质,推五经:分为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的脾经,食指末节螺纹面肝经,中指末节螺纹面心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肺经,小指末节螺纹面肾经,分别推100次。推三关:双手拇指蘸取少量爽身粉,用其桡侧面自患儿腕部推至肘部,反复90次;取胫骨外侧一指处的足三里穴,用拇指肢端按摩300次;推涌泉:双手拇指指腹从小儿足底向足趾尖推300次[3]。捏脊3~5遍,根据患儿病证及辨证论治原则,适当加减次数;患儿背朝上,医者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肤捏起,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至枕项部,此为捏脊1遍;医者用食指、中指指腹自上而下推脊柱60次;揉曲池、合谷、外关穴各30次,掐揉大椎穴50次。上述操作每日2次,每次30~60 min,3 d为1个疗程[4]。

2.2 护理方法 ①健康指导:小儿发热时会有头痛、鼻塞、全身疼痛等临床症状,给患儿带来诸多不适感;此时医护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向其解释发热原理及处理措施,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急躁、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②生活护理:小儿高热期间衣物易被汗水打湿,湿润衣物接触皮肤,增加其寒冷感,甚至加重病情;此时应协助患儿及时更换干燥衣物,衣物应选择纯棉质地,有利于吸汗。同时对年龄较小、体型较胖的患儿,应用温水擦拭皮肤皱褶处,避免汗水刺激皮肤。③物理降温:由于推拿降温法需要一定的经络传导与反应时间,为防止体温较高患儿持续高热引发患儿惊厥,应给予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帮助患儿尽快降温,避免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心理诱导:小儿推拿手法较多,推、揉、按、搓、提等手法会使患儿有少许疼痛感,另外穴位经络受刺激的麻木感使患儿对推拿产生恐惧、抵触心理;此时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引导,通过抚摸、唱儿歌、讲故事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降低对推拿刺激的抵触,使患儿配合治疗。⑤补液护理:发热患儿出汗增多,体液严重丢失,应加强液体摄取,可给予淡盐水饮用以补充体液,避免失液过多引发休克发生[5]。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体温在24~72 h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体温在24~72 h内下降至37.5℃以下,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体温在24~72 h内恢复正常,但有所反弹,不超过37.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体温下降不明显或升高,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结果 273例发热患儿经推拿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后,10 min内体温下降≥1℃为53例,占19.41%;4 h内体温下降≥1℃为194例,占71.06%;4 h内体温下降<1℃为24例,占8.79%,4 h内体温下降<0.5℃为5例,占1.83%。治疗10 min后,平均体温为(38.1±0.3)℃;治疗4 h后,平均体温为(37.6±0.2)℃。大部分患儿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16例患儿临床症状消退不明显,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 d后,痊愈194例,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16例,痊愈率为71.06%,总有效率为94.14%。

4 讨论

小儿发热属于临床急症,中医认为外感发热主要是六淫邪气侵袭机体所致。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神经传导易泛化,持续高热可对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危害,轻者引发休克、抽搐,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找准病因、快速退热是小儿外感发热的首要治疗目的。临床中,西医退热主要依靠激素、解热镇痛等药物,虽然退热效果明显,但易复发。且此类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一系列药物不适反应,而小儿脾胃娇嫩,对其影响更为明显,副作用也更大。小儿推拿通过多种特殊手法交替使用,作用于小儿某些穴位,对这些经络穴位产生不同程度地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与运化,最终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从而协调患儿机体“热”代谢平衡,实现退热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外感发热患儿的疗效显著,系统有效的推拿疗法和科学的选穴搭配,是临床疗效的基础;而护理干预是保证推拿治疗顺利进行的保障,对提高患儿舒适度、依从性及避免病情加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没有关于小儿推拿治疗发热的具体选穴和操作次数、操作时间等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未来临床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马书杰,严隽陶.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30-32.

[2]张淑华.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热20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7):91-92.

[3]李筱婷,柳丽华,周宜. 温热推拿穴位“三关穴”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28-29.

[4]杨秋波,王晓静,吕高燕.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409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2):174.

[5]赵运平,胡应辉,余定元.小儿发热的护理与健康指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1):326-327.

[6]娄冉,黄克勤,张红.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63.

猜你喜欢

外感拇指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绿拇指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有趣的拇偶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绿拇指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