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散外敷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8-01-24杨玉娥庞利娟
杨玉娥,庞利娟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压疮通常指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缺血、缺氧而溃烂,甚至坏死。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对压疮的新定义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压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笔者采用生肌散外敷治疗压疮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家关注与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病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院外压疮(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分期标准参照我院压疮管理制度。其中Ⅱ期8例(男4例,女4例),Ⅲ期9例(女3例,男6例),Ⅳ期1例(男性);年龄69~92岁,平均80.5岁。其中12例来自于家庭,6例来自于养老院。
2.1 压疮分期
(1)Ⅰ期(瘀血红润期) 指压不变白的红肿,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常局限于骨凸处。与邻近组织相比,该部位可能有疼痛、硬肿或松软、温度较热或较冷等症状。此分期可能对肤色深的个体压疮有困难,但可归为高危人群。
(2)Ⅱ期(炎性浸润期) 真皮层部分缺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疱。缺损涉及真皮层的局部,表现为一个浅表开放的红粉色创面,周围无坏死组织脱落的溃疡,也可表现为完整或开放、破溃的充满浆液或血清液体的水疱。创面有光泽或干燥的无坏死组织或瘀肿的浅表溃疡。此分期不适用于由皮肤撕裂伤、失禁引起的皮炎、浸渍或皮肤擦伤。
(3) Ⅲ 期(浅度溃疡期) 全层皮肤缺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窦道。全皮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可有潜行和窦道。Ⅲ 期压疮的深度因解剖位置不同而表现不同。鼻梁、耳、枕部和踝部没有皮下组织,因此Ⅲ期溃疡较为表浅。而一些肥胖的部位则会较深。此期骨骼、肌腱并未暴露,或不能直接触及。
(4)Ⅳ期(坏死溃疡期) 组织全层缺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窦道。伤口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有潜行和窦道。Ⅳ 期压疮的深度取决于其解剖位置。鼻梁、耳、枕部和踝部没有皮下组织,因此,Ⅳ 期溃疡会比较浅表。Ⅳ 期压疮可深及肌肉和/或支撑组织(如筋膜、肌腱或关节囊),有时伴有骨髓炎。暴露的骨骼或肌肉肉眼可见,或通过触诊可及。
(5)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深度未知) 由于压力和/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受损,在完整但退色的皮肤上出现局部紫色或黑紫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邻近组织相比,该区域的组织可先出现疼痛、硬肿、糜烂、松软、较冷或较热等症状。此期也包括在黑色创面上形成的水疱,可能会发展为被一层薄的焦痂覆盖,即便接受最佳治疗,也可能会快速发展成为深层组织的破溃。
(6)不能分期 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缺损涉及组织全层,但溃疡的实际深度完全被创面的坏死组织(黄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棕色或黑色)所掩盖。无法确定其实际深度,除非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或焦痂以暴露出创面底部。
2 护理方法
均采用生肌散外敷治疗护理,方法:①避免局部组织受压。②每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冲洗创面。③清除局部坏死组织,用碘伏消毒创面,无菌手术钳或无菌手术刀由浅入深清除坏死组织,漏出新鲜创面。④外敷生肌散时要全部覆盖创面,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生肌散脱落。每日治疗2~3次,间隔时间8~10 h。长出肉芽组织后,创面无脓性分泌物时,可改为每日1~2次,直至完全愈合。
清除坏死组织的理由包括[1]:坏死组织自溶后经创面吸收引起机体中毒;坏死组织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易致感染;坏死组织附着于创面形成不良刺激源,影响毛细血管重建与生长,阻止肉芽生长和上皮再生,阻碍伤口愈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每日评估患者的营养、精神状况、活动及大小便等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②观察压疮转归情况,每周二、五评估两次,详细记录压疮创面、范围、治疗措施、护理措施是否到位。③密切观察生肌散与创面的密合性,发现药物脱落及时补敷,保证生肌散与创面密切接触,防止创面长时间暴露。④观察患者创面情况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溃烂、化脓、坏死、恶臭等。⑤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有无过敏、渗液情况。⑥观察治疗前后压疮的范围、深度、分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疗程。
3.2 疗效评定标准 干燥:创面清洁干燥,无脓性分泌物渗出;结痂:创面可见新的痂皮;愈合:皮肤恢复正常颜色,创面愈合;好转:创面缩小50%;未愈:创面无变化。
3.3 结果 8例 Ⅱ 期压疮给予生肌散治疗,疗程5~7 d,全部愈合。9例Ⅲ期压疮给予祛除坏死组织联合生肌散外敷治疗,疗程10~14 d,7例愈合,2例好转(患者自动出院)。1例Ⅳ期压疮治疗12 d,症状好转(患者自动出院)。
4 护理方法
①评估: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从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状况、灵活程度、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方面进行评估,准确测量院外压疮的情况,如压疮的大小、潜行、分期、性状、部位、渗出液的量、感染、疼痛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②体位:正确舒适的体位有利于压疮的康复。平卧位时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半卧位时足底垫枕屈髋30°,根据病情使用气垫床或局部使用垫圈,强迫体位时支撑起皮肤局部受压部位,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③对压疮患者要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擦洗皮肤,勤更换尿布,勤观察皮肤状况。④给予营养支持[2]:充足的营养是治疗压疮的基础,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营养食物,危重患者伴低蛋白血症时及时补充蛋白,提高皮肤组织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力。⑤班班交接制度:护士应建立翻身卡,详细记录患者体位、更换体位时间并签字,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或移动躯体时避免机械性损伤,半卧位时防止身体下滑。⑥检查皮肤状况:观察压疮创面有无渗出,或药物有无脱落,渗出明显或药物脱落时应及时更换或补敷生肌散,保持药物与创面的有效接触,从而保证疗效。⑦创面的保护:
对于烦躁患者,涂药后根据情况用双层纱布覆盖创面,从而达到保护创面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⑧对于腐烂的皮肤组织或硬痂下有脓液的坏死组织,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清除坏死组织,露出新鲜的肉芽组织,再敷生肌散治疗。⑨做好健康教育:详细告知家属治疗目的及配合技巧,保证治疗的有效性,防止局部组织再次受压或损伤。
5 讨论
压疮的形成原因包括:①局部长期受压,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②危重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常伴有低蛋白血症,皮肤组织弹性下降,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③摩擦力直接作用于皮肤,损害了皮肤的角质层。④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导致剪切力的产生[3],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⑤局部皮肤受大小便刺激及潮湿环境的影响,从而加剧压疮的发生。⑥患者家属对压疮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护理不佳,从而导致了老年患者发生压疮。
压疮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躯体痛苦,严重时还会继发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故压疮管理应该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原则是解除患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防止感染及扩散。
生肌散为中药成分制剂,为棕色粉末状,含有赤石脂、麝香、冰片等成分,冰箱干燥保存,具有止血、收湿、祛腐、生肌、止痛、抗炎、减轻细胞水肿、增加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促进局部皮肤结构和表皮细胞再生,有较强的创面愈合作用。故采用生肌散治疗压疮,发现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护理负担。
总之,压疮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正确的评估、有效的预防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是促进压疮恢复的重要手段。全面的压疮教育,合理的营养支持,护士的重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家属的积极配合,形成全程化的关注,从而使压疮的护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1]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富玲,邓卓霞,张金桃,等.百多邦软膏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74-175.
[3]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J].全科护理,2008,6(1B):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