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国外参加学生社会公益活动

2018-01-24张承旸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至爱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公益食物

文|张承旸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对于公益慈善,我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就一直听身边的大人说起,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新闻。但是我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随着自己年龄和眼界的增长,不断地在更新迭代。

2015年夏,我与同学尚元共同创立了东八区EAST8学生团队(以下简称“东八区”),立志于让学生创建或是参与以文化交流、社会公益、艺术创新为宗旨的各类活动。创立这个团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身为IB课程学生对于CAS社会活动课程的硬性要求以及对于将来申请美国大学中综合能力的体现,也的确有着因为我们年少轻狂,都拥有一颗期待能做出一些小小的成就改变这个世界的雄心。当然,当初的我们还是稚嫩的高一学生,团队执行能力与视野想法都相对有限。2015年的暑假,“东八区”自行设计一本介绍上海文化的中英文双语相册,也算是一种“文化交流、艺术创新”。

对于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即使思考了一整个暑假,我们依然毫无头绪。高二,我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佛得谷中学开启了为期4个半月左右的交换生学习。“既来之,则安之”,在不断适应美国的生活与学习模式,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观察并切身融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似乎有了更多想法。

一次校园聚餐时,卡罗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Millennium Goal项目,这是个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包括饥饿、妇女生育、教育等)而设立的项目。为了积极响应项目,学校组建“Hunger Kids Backpack”志愿团队,由学生自愿加入,主要负责将附近居民一些消费过剩的食品收集至学校,并根据食物的种类进行分类。每周,成员会在存放食物的仓库中进行流水线工作,将不同的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背包内;周末,负责老师便会开车将这些装满各式食物的背包,运送至亚利桑那州的贫穷家庭孩子的手中。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团队。虽然每周分类包装活动需要在满是灰尘的仓库中完成,且全程站立没有休息的时间,夏季时仓库内则会尤为闷热,然而我却发现团队中的每位学生从未有一丝怨言。无论是在搬运食品还是包装分类中,我总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毅力。有时我们还会举行一些比赛,尝试在固定时间内包装分类更多的食物,打破以往的记录。团队积极的氛围让我很感慨,也让我有了更大的驱动力和责任感。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鼓励学生参与更多与当地社区的居民一同参与的公益活动,其中的两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钓鱼活动,然而不同于平时我们想象中的钓鱼运动,在这一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或是老师会与当地的一些患有某些疾病的特殊同学组成一队,在两人共同合作下尝试将尽可能多的鱼从池塘中钓出。随后我们还会一起烹饪我们的“战利品”,或是在活动的间隙举办一些草坪游戏,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举行野餐。整个过程,我们与特殊学生的默契也在慢慢提升。

第二个活动是在一个巨大的工厂中举行流水线食物分类竞赛,在两小时内将对食物分类并且包装。相较以往,这一活动的规模更加庞大了,参与者来自亚利桑那州各地,同时趣味性也更强了。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会通报每一支队伍的包装数量和大家总体的包装数量。每当数字突破一个关口时,大家都会欢呼尖叫,无论你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哪个部分,都会从心底为大屏幕上不断向上突破的数字感到激动。除此之外,更让我感触的是这一活动参与者的年龄范围之广:和我差不多大的当地学生、工作的中青年人士、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甚至还有父母带着仅仅一二岁的孩子共同参与。其实无关资历和年龄,在这一个工厂的屋顶下,大家完全平等,不在乎你为团队贡献了多少,不在乎你本身的资质,在乎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那颗为别人着想的 心。

如今,已经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的我依然参与或是关注着许多公益活动。我目前所就读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拥有全美最优秀的医学院和商学院之一。学校也会积极利用学术资源的优势开展不同的公益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到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中定期看望癌症病人,为病人们做一些服务。学校商学院也积极与全美和很多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合作,鼓励学生能够关注并且参与,比如学校会和一些在其他城市的NGO举行类似集野营和训练于一体的活动,学习公益背后的理念、项目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的规划。若你对自然环境或是文化交流方面的公益项目更感兴趣,学校还会提供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帮助极寒地区居民过冬、拉美贫困地区援建项目等。

在中国与美国两国的公益活动中不断切换,我慢慢发现美国的公益活动相较于中国的公益活动,有4个最大的特点:综合、平等、体验和可持续。

首先,不同于国内的公益或是慈善活动,美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从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商业运作到自然科学,从理论研究、课程培训、活动比赛到露营体验,挑战、知识与创新并存,部分的项目甚至会触及到目前社会最前沿的一些领域。所以在这样一个综合的公益氛围与体系下,几乎所有领域或是层次的参与方,中间方还是受助方都能参与进来。

其次,在参与了许多美国高中和大学生的公益活动后我能明显感受到每一个活动中的平等性。即使受助方从某种层面上可能的确弱势,但是策划者在设计项目时都会考虑到对于受助方或是相对弱势一方的尊重和心灵层面的保护,尽可能保证整个活动过程不会出现明显的区别对待。

再次,让我感受到明显不同的是,美国的公益活动非常注重项目本身的体验性。在美国的校园内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时,不会有人去刻意突出活动的公益性质,或是硬性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必须参与,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活动本身的执行过程和参与体验,从活动设计的层面考虑鼓励各个年龄层面、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够自发地加入,我本身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一点便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只有对项目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系统分析如何能将公益慈善与人们长时期的行为挂钩并建立管理,才能确保项目经久不衰。在美国许多高校的商学院、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相关专业中,公益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话题,甚至有一些院校会专门设立相关的课程或是专业。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公益食物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公益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