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

2018-01-24高圆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精神

高圆圆 尤 瑜 林 莎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老年人精神需求是源于现代社会的价值流变、组织型庇护的变化、社会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变量因素变化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了平稳心态、排解消极情绪、满足尊严,从而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关系切身权益问题所产生的强烈感情需求〔1〕。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体包括情感、娱乐、求知、交往和价值需求。情感需求居于核心位置,即老年人情感的归属和尊重需求,这是老年人最基本最强烈的精神需求;向外推至第二层是娱乐、求知和交往需求;继续往外推则是再高一层的价值需求,实现价值和尊严的要求〔2〕。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加强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问题〔3〕。老年人在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角色转变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421”家庭普遍化,失独、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照顾、陪同,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4〕。老年人精神需求涉及代际和人际关系,亲情和友情,老年人很难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满足这种需求〔5〕。养老服务研究内容偏重于物质生活和收入维持方面,部分学者已将研究视野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形成了分析框架,但是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并没有探究其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和项目规划。而且,相关文献大多阐述老年精神文化服务项目涉及内容比较单一,范围面窄,缺乏对文化教育和精神慰藉方面关注。社区老年人活动和服务作为实现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社区精神文化服务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6月调查组就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问题在贵阳市云岩区和花溪区展开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对社区老年人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地点为Z、Q和X社区。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0份(90%)。Z社区在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方面具有优势,Q社区处于市区繁华地带但是空间较狭窄,X社区处于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均处于弱势,问卷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社区精神文化设施建设和组织建设;二是服务内容,包括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中的娱乐体育活动、文化教育活动和心理疏导服务状况;三是老年人参与活动和享受服务的实际情况。

2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现状与问题

2.1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供给状况

2.1.1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①Z社区建有社区广场、多功能厅、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并由居委会来主导建立老年活动队,但相关设施残损、检修不及时,部分活动队徒有其名。Q社区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部包含文体娱乐室等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场所主要为棋牌室为主,空间较小。X社区则建有个别简单露天健身场所,其他室内娱乐设施缺乏。②资源、环境和资金条件好的Z社区建有书画苑、多功能厅、图书馆等设施,而各方面条件欠缺的Q社区虽然有图书角、书画角,但是都处于活动室的大厅,与麻将室毗邻,难以营造安静的读书、写字的环境。X社区建设的阅览室、书画苑距离社区中心较远,对老人来说行动十分不便。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社区图书室内书籍数量不多、种类少。书籍多为党政宣传类书刊,不能满足老人广泛的阅读兴趣。③每个社区都有一个谈心室,谈心室所处位置,均在居委会或者社区服务中心的进门位置,同时会挂其他牌子如群众事务处、咨询办公室等。但是,谈心室利用率不高,较少有老人进去,几乎是形同虚设。

2.1.2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组织建设状况 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组织建设分为三类。①自发活动型。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多为老年人自发,活动常常具有暂时性,缺乏延续性。由老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群众依据共同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如公园跳广场舞,由老年人自行寻找活动场地和准备活动工具、设备。②政府和社区委托型,一般是社区接到上级的活动通知而开展,如社区在老年节、重阳节等节假日举办活动或给老年人发放津贴。③社区组织型。在一些条件好的社区,由社区和业主委员会协商共同组织开展,如举办广场舞比赛、疾病预防宣传,但这样的活动大多都没有固定的举办时间,同时大多数活动的参与需要老年人有相关才艺和技能,所以社区老年人的参与度不高。

2.1.3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内容 ①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括棋牌、上网等老年室内活动;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等集体娱乐活动;广场舞队、歌唱队、摄影小组等兴趣项目队伍。Z、Q、X三个社区老年室内活动的比例分别为27.5%、14.7%、27.5%,具有集体娱乐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3.3%、16.7%、15.0%,具有兴趣项目队伍的比例分别为35.1%、18.9%、18.9%。目前各社区的文化活动参差不齐,多偏重于老年室内活动以及兴趣项目队伍,集体娱乐活动比较少。②文化教育活动内容简单,不够丰富。社区建有图书室和书画苑等,老年人大多数是自行安排的看书看报,像茶艺、插花、琴棋书画、烹调技艺等教育服务几乎都没有。Z、Q、X三个社区有技艺提升交流活动的比例分别为8.8%、5.0%、10.8%,有教育服务的比例分别为6.9%、6.7%、8.1%。社区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仅限党员教育活动、疾病预防讲座。③心理疏导服务专业性不强,缺乏针对老年期老年人心理特征的考虑。目前社区老年人心理疏导的形式多是非正式的心理支持,以节日慰问和谈心聊天为主,没有时间的保证,慰问对象通常是有经济困难的贫困老人,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

2.2老年人享受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情况 老年人的参与程度是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效果的重要体现。Z、Q、X三个社区老年人在三个精神文化活动项目中“老年室内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高,比例分别为45.5%、32.6%、22.9%;而室外活动中老年人参与的比例更低,“集体娱乐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5.9%、14.0%、20.5%,参与“兴趣项目队伍”的比例分别是25.0%、25.6%、18.1%。文化教育活动形式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普遍对所提供的服务不感兴趣。Z、Q、X三个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文化教育服务不太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的比例分别是32.3%、24.2%、21.2%和19.4%、21.2%、9.1%,而感到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比例较低,分别是(3.2%、0.0%、6.1%和9.7%、6.1%、15.2%)、一般分别为35.5%、39.4%、36.4%。社区老年人接受心理疏导服务的人数少。老年人出于对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担心或者不信任,不愿将真实情感吐露给他人。社区联合其他志愿者机构所提供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由于难以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而受到冷落。而且,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需要付费,对于经济情况不太好的老年人,通常会拒绝接受有偿的服务。

2.3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3.1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设施缺乏规划、分布不合理 缺乏建设场地,设施分布不合理,设施总量少、种类单一。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使更多的土地被用作经济建设用地,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缺乏场地。居民区建设年久,新旧住宅混杂使社区已建成的文化设施往往分布不均、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位置偏远或与附近单位、公园重复建设等情况,导致社区提供的精神文化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性需求。硬件设施不到位影响了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发展及服务的质量。

2.3.2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内容单一、欠缺人性化内容 社区内现有设施主要为锻炼设施、棋牌室、书画室等,设施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多样性和优质化。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内容主要是文化服务、体育娱乐服务,缺乏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的服务。尤其缺少对孤寡、独居老人的定期服务。当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员多数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或临时招聘社会人员,其中多数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社区根本没有开展此类服务。

2.3.3社区缺乏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组织机制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大多由政府主导,具体实施部门单一,在社区精神文化服务建设思路、工作步骤、活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方式开展,缺乏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组织机制。政府力量过于强势,政府和社区职责不清,阻碍了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实现〔6〕。同时,社区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在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上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或者志愿者参与力量有限,有很强的偶然性,参与行为没有内化为参与意识。

2.3.4社区缺乏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意识 社区对建设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偏低。经济水平高的社区相对较重视精神文化服务建设,但仍停留在文体活动方面,对于更深层的精神文化服务,如文化教育、精神慰藉等还不够重视;经济水平低的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几乎空白。部分社区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兼顾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且精神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时间长、见效慢,导致党委政府到基层社区工作者往往会出现“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少”的情况〔6〕。

2.3.5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经费主要来自上级部门拨款和社区老年人集资两种渠道。被列入社区文化活动建设规划的项目,一般是由政府财政出资,拨款给社区,由社区负责活动项目组织及活动经费的使用。而老年人自发活动由老年人自筹资金,自行组织,自行使用。由于政府在社区的财政投入不足,社区运行经费中缺少精神文化的专项经费,直接导致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硬件建设落后,维修不足。

2.3.6社区缺乏精神文化服务专业队伍 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人员人数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和福利不到位,发展空间较小,社会地位偏低,造成社区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社区工作人员精神文化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精神文化服务的质量。社区工作人员号召、组织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动性不强,降低了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认识。由于缺乏心理疏导服务的专业人员队伍,社区对老年人开展的心理疏导工作几乎没有。

3 完善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的组织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志愿者档案及长期的、规范化的志愿者服务制度,将志愿服务计入个人档案,注重考核和奖励,提高服务队伍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培训机制,设立社区老年精神文化活动服务专业指导机构,聘请社会工作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咨询;最后,社区要对社区内开展的各项工作予以支持,并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设置高水平的社会工作者岗位,完善岗位薪酬福利制度及发展路径;鼓励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大学生就职对口工作,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要用在需要的地方;通过定期培训和深造来加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3.2加强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区老年精神文化服务,必然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政府应适当鼓励和吸收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民营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建设中来,建立精神文化服务机构或服务投资机构,给予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社区建设事业的热情。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老年精神文化服务事业。设施建设应当放眼周边区域,避免与附近单位、公园及其他公共设施重复,同时,要考虑设施的使用便捷和安全。对于因场地资源紧张而未能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社区,建议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会同办事处将每一个社区居委会同辖区市直单位联合起来,实行联手共建,资源共享,解决社区老年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7〕。丰富设施种类,建设多功能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除了基本的健身设施和活动场地外,还应当加强对书籍、字画、球类等等的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多功能厅,使会议室兼具培训教室、交流讨论厅、观影室等等的功能,经过合理布置,达到多种使用目的。

3.3完善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内容 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利用各方力量统计社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通过互联网根据老年人自身情况变化及时更新;根据社区实际状况建设老年人管理组织结构,以居住点为单位进行组织,设立志愿楼长、层长来联系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进行分类,通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教育组织及精神慰藉服务等活动组织来实现。

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社会地位及个人兴趣的差异,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因此社区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的活动设计。对于生活能够自理且社会地位高的老年人,应当注重其老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建议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平台,通过获得居委会和周边居民的荣誉、轻微的权威感和社会互助感,而提高其幸福感;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且社会地位低的老年人,应当给予其特殊关注,定期组织志愿者探望及与社区内生活能够自理且社会地位高的老人“结对子”进行帮扶。同时,应当利用社区互联网平台做好心理疏导服务,可以由老人自主选择相关服务。

在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中应强调服务的人性化,要求社区服务人员转变服务方式和态度,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开设社区老年人服务热线,对老年人办理相关事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渠道,同时接受老年人的服务反馈意见,改善社区服务质量。

3.4提高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质量 为保证社区老年精神文化服务质量,社区应该制定和优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考评体系。在考核服务人员时,以“个人能力”、“服务态度”等多方面考量,可以采取活动积分卡的方式,根据其每次参与活动的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积分,并根据积分给予奖励或进行谈话和再培训,但是要坚持“评价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理念。对老年人给予组织鼓励,激发和挖掘其参与热情。老年人在活动和组织中都希望获得认同感,所以在管理和组织活动时,应该给予老年人一些组织制度性鼓励,如荣誉称号、奖品等等,从而激发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老年人在社区服务中满意度。贵阳市是西部欠发达城市,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贫困和失能老年人居多。贵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居家养老方面,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目前服务项目偏重于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8〕,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支持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探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情感表现予以关注、引导和合理满足的精神关怀体系〔9〕具有重要意义。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社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是社区服务走向人性化服务的体现。建设能够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保障体系,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9〕。

1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J〕.市场人口与分析,2005;11(6):68-72.

2明 艳.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J〕.南方人口,2004;15(2):56-60.

3尹鸿祝.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N〕.光明日报,1999-06-25.

4陈始发.发展老年文化丰富老年生活〔J〕.求是,2000;(10):593-5.

5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124-9.

6张 弦.如何老有所乐——社区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7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1):88-91.

8杜 鹏.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挑战与对策〔A〕.2012.学术前沿论丛,2012:246-52.

9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J〕.市场人口与分析,2005;11(6):68-72.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精神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