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童声训练中实物直观练习法的运用

2018-01-24

歌唱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童声音色气息

目前,随着学习声乐的孩子越来越多,专业的童声训练方法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进行此领域的研究。童声较成人声乐的训练在心理、生理上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童声有着清亮、毫无杂质的声音特质,声乐训练应是科学、规范的发声系统与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相结合,这是进行童声教学至关重要的原则。现在的童声教学多数还是沿袭成人声乐训练的教学方法,这是不科学的。对于孩子的嗓音训练仍需进一步系统化、细节化,按照孩子所属年龄段的思维习惯把声乐中的专业术语形象化、方法直观化、表现力放大化,就会实现“孩子爱唱歌、唱好歌、歌好唱”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趣的实物直观练习法的经验,从几个方面逐一介绍,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什么是实物直观练习法?童声训练的实物直观练习法是借助一个或一组实物独特的形态、特性,来分析童声训练中所要表达的抽象术语及技巧练习的本质,从而发挥儿童的感官能力、思维能力,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有效、有趣的学习。

一、运用实物直观法进行气息训练

对于初学者来说,气息练习是“开声”之前最重要的练习,气息是歌唱的源泉和动力。所谓科学的用气,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肌肉群来控制呼与吸。童声教学中,许多教师第一节课都会先讲气息,让学生摸着腰部来感觉气息的存在,也经常会讲到“丹田用气”“用肚子来唱歌”“嘴巴长在小腹上”等。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气息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时孩子不理解就会问:“唱歌是用嘴巴唱,怎么会用肚子来唱歌?”这其实是教师没有讲明白,没有把专业术语直观形象地描述给孩子,以致学了一年半载的声乐还没有搞清楚气息的概念。

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吉诺·贝基当年与男高音歌唱家王信纳先生一起排练歌剧《丑角》时,曾谈到呼吸的状态。他甚至当场躺下,让王信纳先生坐在他的肚子上,发声示范,声惊四座,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气息对抗的力量。人的身体在平躺时,是最放松、最好的呼吸状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将字典之类的厚重的书本放在小腹的中间,让孩子自己感受呼吸的状态、书本起伏的高低与气息量的关系,从而达到感受气息存在的目的。孩子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在歌唱中不漏气,气息量直接转化为声音的能量是最难的。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气球,让孩子去体验气球吹满且没有封口时的状态,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歌唱漏气、泄气的问题。

二、运用实物直观法进行练声曲训练

练声曲是一种有钢琴伴奏但无歌词的发声练习,也是童声训练时必要的基础课程。通常会用母音或单个音节演唱,每首练声曲中都会有侧重练习的技巧。练声曲一般包括音阶、琶音、跳音、颤音、三连音、切分音、装饰音以及乐句、气口等技巧练习,盛行于19世纪,往往作为演唱歌曲之前的准备练习。著名的练声曲有G.福雷的《声乐练习曲》,拉威尔的《阿瓦内拉舞曲形式的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和沃恩·威廉斯的《三首由单簧管助奏的女高音练声曲》,技巧最难的是梅特纳的《练声奏鸣曲》《练声组曲》。目前,我国音乐院校常用的练声曲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和《西贝尔三十六首八小节初步练声曲》等。

对于童声的训练,选择练声曲时我们一般会根据儿童的嗓音音色、音域的特点,选择旋律性强、段落结构比较简单、完整的来练习。那么,该如何选择呢?最重要的是要对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年龄段孩子力所能及的,同时又要把练声曲中的技巧融入所要演唱的歌曲中去。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运用实物直观教学法帮助孩子有效地解决发声问题。

(一)歌唱的连贯性

运用道具:糖葫芦图

歌唱的连贯性是歌唱技巧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经常会选择连音练声曲来进行训练。

糖葫芦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孩子喜爱吃的一种食物,在童声训练中,我们通过让孩子观察糖葫芦的形状和特点,进一步理解气息的连贯性、气息和声音的融合,做到“声中有气、气中有声”。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把练声曲中每个所要演唱的音,像糖葫芦的形状串联起来,音符似山楂,竹签似气息,让孩子们把每一个音符用竹签串起来,动与静相结合,分组进行。借助实物直观易懂,孩子可以迅速地掌握此条技巧的要点和练习的难点!

(二)音色统一练习

运用道具:可稀释的颜料

音色,又称音品,是指不同的声音频率在波形方面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物体的大小、材质、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就会不同。同一发音体,不同的音域范围,音色也有所不同,如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音色也会有差异。人声音色一般表现为低音区的低沉,中音区的坚实,高音区的嘹亮。歌唱中音色统一可以使作品听起来有整体性,富有色彩感。为了使歌唱中三个声区的音色统一,我们会用很多方法来练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佩尔蒂主张初学声乐时,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音区,然后用头声唱过渡音。童声的三个声区的音色,相对成人来讲,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运用可以稀释的颜料进一步让孩子“动眼、动手、动脑”。授课教师可以把同一色系的颜色进行分组,画出同一个事物或主题,颜色有层次,又相互映照,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是既要统一、相近又有不同。依此类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练声曲来找与其有共同特性的事物进行类比,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枯燥、单调的练声曲变得有趣。

三、歌曲实例

童声歌曲较成人歌曲更形象化,结构简单、整齐,歌词意境容易理解。童声歌曲较多的体裁为摇篮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以及流行童声等。近年来,教师采用的少儿童声教材多数是各类少儿声乐考级曲、原创作品、电视主题曲等,我们从中选取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分析并运用实物直观教学进行练习。

(一)歌曲《三只小喜鹊》(李幼容词,晓丹曲)

运用道具:电子小喜鹊

该曲为三段式结构,讲述了三只小喜鹊学唱歌的故事。通过歌词递进的方式、拟人化形象,该曲让孩子明白学习唱歌需要坚持练习的道理。《三只小喜鹊》适合五至八岁年龄段的孩子演唱,借助眼神、肢体动作,以及不同音色的呈现,用生动活泼的画面演绎了作品风趣、诙谐的风格。

教师在讲解技巧的同时,可以准备一个电子小喜鹊作为道具,讲解小喜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借助小喜鹊叫声的音色来深化歌曲中所要表现的声腔,观察小喜鹊的眼睛来感受歌中出现的六度音和叹词的演唱技巧,借助小喜鹊“蹦步”的行进方式让孩子明白唱歌时运用气息要用巧劲,而不是用蛮劲。

(二)歌曲《假如我是一片雪花》(金波、刘桂香词,张莉香曲)

运用道具:雪花装饰品

该曲为二段式结构,歌曲围绕“假如我是一片雪花”的主题展开,我们可以用纸质雪花当道具来讲述雪花的颜色、形状、生成及融化的现象。孩子们通过学习雪花洁白纯净、孕育万物的精神深入地理解歌词,从而更恰当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控制声音走向,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歌曲《大鱼》(尹约词,钱雷曲)

运用道具:海浪鼓、沙锤、蓝色薄纱布

歌曲的主旋律部分动听悠扬、深入人心,歌词画面感丰富动人;副歌旋律辽阔空灵,声音的通透带有几分思念和哀怨,让人深深陷入整个音乐故事中。十岁以上的孩子会特别喜欢此类风格的歌曲。

前段时间,笔者曾看到一篇关于儿童是否可以演唱流行歌曲的文章。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每首作品都可以带给他们独特的内心感受,流行童声的概念并非完全等同于流行歌曲,而是要求表现形式力求发自内心、情感处理源于作品本身的意境需求。就如《大鱼》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海浪鼓、沙锤、蓝色薄纱布等道具,让孩子们用纯净的声音配合道具营造出大自然的意境会更富有美感。在歌曲的前奏部分运用海浪鼓,速度和力度由弱渐强,用沙锤来模拟小浪花的音色,蓝色薄纱布作为视觉上的填充,同时按照顺序安排声部的嵌入,这样就会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作品带给大家的感官刺激。

以上是笔者在进行童声训练中运用实物直观教学法的一些经验。另外,还有一种无伴奏合唱,即阿卡贝拉,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演唱形式。孩子们学习演唱阿卡贝拉应从易到难逐渐提高难度,可以先从乐器音色的模仿,人声打击乐、音控、和声、倍低音,领唱的单项练习到合成作品。起初练习模仿乐器的时候,比如海浪鼓的声音,可以让孩子先聆听,找出节奏、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也可以借助道具海螺找出更多的音效加入等。将阿卡贝拉加入童声训练,能更好地解放孩子的声音天性,更好地挖掘孩子的音乐才能。

童声训练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总结和研究,不仅是演唱技巧、嗓音生理条件的梳理,更多的是孩子在演唱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从中得到的自我肯定和对美好事物的客观认知!希望每个孩子的声音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天籁之音,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世界里遇见最棒的自己!

猜你喜欢

童声音色气息
童声里的中国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夏 天(童声合唱)
自然的气息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春的气息”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春的气息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