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24杨丽
杨 丽
(辽宁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逐年提高,其中喂养技术的改善作用明显。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及胃肠蠕动功能较差,经常会存在经口喂养困难,导致患儿营养无法及时供给,使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1]。传统经鼻胃管喂养是早产儿喂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该种技术存在很多难以克服和避免的弊端,在对患儿进行早期喂养时,容易出现喂养相关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技术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患儿男15例,女15例,胎龄28~34周,平均(25±7.5)周,体质量950~1540 g,平均(1120±210)g;研究组患儿男13例,女17例,胎龄28~35周,平均(25.5±8.5)周,体质量1050~1540 g,平均(1120±250)g。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以及其他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常规组患儿采用静脉营养进行早期营养供给,给研究组患儿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方法如下:①患儿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将胃管顶端涂少量液体石蜡油,经鼻插入胃内,然后经口插入胃内,然后用手指轻揉腹部,使胃管随胃蠕动波顺利进入十二指肠;②慢慢送管,每次0.5~1 cm,以防止胃管在胃内打折,插入深度比胃管长6~8 cm;③整个操作过程应动作轻柔缓慢,插入相应深度后用胶布固定在口腔下唇中部。④确保肠胃养管与会厌及食管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增加肠胃养管拖出阻力,防止肠胃养管从患儿口中脱出。
护理措施:①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减少肠胃管的污染和损害,定期更换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饲奶,每2 d进行1次口腔护理,每周更换喂养管1次;②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呼吸、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监护工作;③当患儿出现呕吐反流等症状时,判断肠胃养管是否在十二指肠内,必要时重新置管;④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状况,注意患儿排便状况,若出现无法正常排便,帮助患儿进行腹部按摩,做好通便工作[2]。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来完成。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的研究组患者,2例患儿出现胃潴留,1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患儿6例呼吸暂停,3例吸入性肺炎,2例呕吐,2例胃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5.6%,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及肠胃蠕动功能较差,比较不容易经口喂养,如果无法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会致使患儿出现死亡[3]。传统经鼻胃管喂养是早产儿喂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喂养过程中存在些许不良反应,比如胆汁淤积、出血、代谢性骨病、栓塞、感染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患儿生长和发育具有严重不良影响。
十二指肠喂养技术是不经胃的肠道喂养方式,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营养问题,确保早产儿能够获得足够营养,促进其身体和肠胃道生长发育,还能降低静脉营养的使用,有效的帮助患儿家庭降低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静脉营养供给的30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多于采用十二指肠喂养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能够有效地解决出生后早期的营养问题,保证早产儿获得足够营养,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保证,还可降低并发症,可较快的达到理想生长指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应用。
[1]石丰月,谭莹,邵新娜.经口十二指肠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225-226.
[2]杨玲,王秀梅.十二指肠喂养法和鼻胃管喂养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46-547.
[3]任香娣,沈清清,孙献梅,等.早产儿胃肠道舒适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