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栓塞材料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8-01-24孙志成
孙志成
(丹东市第一医院介入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大咯血是一种继发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内科保守止血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高。近些年,随着栓塞术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已经被广泛用于大咯血的临床治疗。研究显示,BAE治疗24 h有效止血率高达90%,可显著降低病死率。然而近些年的研究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复发率会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且栓塞材料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咯血的远期复发率[1]。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大咯血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内科治疗无效的118例大咯血患者,其中男90例,女28例;年龄18~75岁,平均(51.19±3.36)岁。其中,82例患者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弹簧圈(KMG)或明胶海绵(KMG组),36例患者单用明胶海绵(GS组)。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动脉造影、CT、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确诊。病因:肺癌1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92例,不明原因支气管病变12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行栓塞治疗前,均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合并禁忌证患者,排除肺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导致的咯血。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行常规CTA,以确定是否有异位供血动脉,并确定支气管的动脉分布情况。然后行BAE,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将5F导管鞘置入。根据术前CTA结果寻找双侧的支气管动脉,然后将导管头放在支气管动脉开口并注射300 mg/mL碘海醇行血管造影,观察是否有对比剂溢出血管,支气管动脉是否增粗、病变区域小血管是否增多等出血征象。确定血管无异常征象后,可结合CTA结果寻找胸廓内动脉、膈下动脉、肋间动脉等其他可能异常的供血动脉。确定无对比剂反流、无脊髓动脉显影后,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操作。栓塞材料:①KMG,大小300~500 μm,在使用前反复冲洗3次,加入对比剂,使微球在对比剂中均匀悬浮,在透视下将病变血管缓慢注入,必要时加用弹簧圈或GS条加强栓塞,若存在支气管肺动脉瘘,使用KMG联合弹簧圈对病变血管的主干进行栓塞;②GS,首先将其制成1~2 mm直径的颗粒,使用对比剂进行浸泡,主要对较细的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待血流减慢后采用GS条对血管主干进行栓塞,直至出血现象完全停止。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在统计软件SPSS20.0进完成,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BAE。116例患者行BAE术后24 h内咯血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8.31%(116/118)。12个月内18例复发咯血(KMG组6例,GS组12例),总复发率为15.25%(18/118)。KMG组12个月内咯血复发率为7.32%(6/82),GS组12个月内咯血复发率为33.33%(12/36),经χ2检验,KMG组的咯血复发率显著低于GS组,P<0.05。
3 讨 论
大咯血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肿瘤侵袭等导致的支气管壁受损,管腔变形、扩张,并伴有肺血管终末支、支气管动脉出现异常吻合等,导致病变血管出现破裂出现。急性大咯血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尽早有效的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2]。BAE是近些年用于治疗大咯血的常用治疗手段,KMG或GS是临床常用的栓塞材料,在临床中只要能找到确切的责任血管,均可迅速止血。GS属于一种中效栓塞材料,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稀少,一旦出血部位不能牢固修复,GS即可被吸收,从而导致出血的复发。而KMG属于多糖钠盐,属于一种长效栓塞材料,其有效栓塞时间显著长于GS[3]。
本研究结果显示,KMG组的咯血复发率显著低于GS组,结果表明,与单用明胶海绵相比,在BAE术中采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弹簧圈或明胶海绵能有效降低术后大咯血的复发率。
[1]金鑫,施海彬,刘圣,等.采用不同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3):179-182.
[2]丁明超,程钢,张敬华,等.不同栓塞剂治疗大咯血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92-1094.
[3]王立非,盛景春,王薇,等.大咯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