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天津时调的传承与发展*
——网络互动直播和微平台将为时调迎来“第二春”

2018-01-24叶德敏

黄河之声 2018年4期
关键词:曲艺天津

叶德敏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一、天津时调境况

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曲种,天津时调源于下层社会流行的民歌、小调,有手工业者自编自唱的“靠山调”,有青楼妓院的“鸳鸯调”(俗称“窑调”),有胶皮车(人力车)的车夫们劳累之余坐在自己的车簸箕上哼唱的“胶皮调”,以及来自民间生活的“拉哈调”等等。

在词句、腔调和板式等方面,天津时调与其他曲种有别:基本时长在15分钟以内;词句上,全篇最多不过五六十句,甚至只二三十句;唱腔上,周而复始地反复唱定型的曲谱;板式上,只有慢板、二六和快板三种。其腔调豪放,演唱时爽朗泼辣,不拘谨滞涩,尤能表达天津人的一方性情,并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位居天津曲艺中京韵、梅花、单弦之后的第四位。

20世纪初,天津时调自茶园、茶楼兴盛,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乃至辉煌,堪称曲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十年动乱,文艺浩劫,百花凋零。改革开放后,沉寂18年的津门曲荟重获新生。1980年10月第二届津门曲荟开幕,盛况如前。然而好景不长,21世纪后天津曲艺日见颓势,其境况有待探究。

(一)“口耳相传”或能继承一手资料

天津时调的演出困难重重,从艺人员少,演出场次稀,价值内涵难以深究,曲目创作难接地气,再加之观众的日趋减少,导致天津时调乃至整个曲艺界演出的落寞窘境。不少曲牌在我们眼下逝去,想要在今天重新借鉴的这些瑰宝却成为“无米之炊”。当年王毓宝为了多学曲牌,特意于1962年拜老时调艺人姜二顺为师,今时今日又能否有有识之人出头向王毓宝先生学习,尽可能多地收集老牌子,为丰富天津时调音乐存留更多一手资料?第一届津门曲荟时调专场14个节目的中场,小板《柳青娘》作为七人器乐合奏节目,十分难得的聚集了当时仅存的时调音乐高手,一曲作罢,请上时调大师级老先生屈振庭又唱一段靠山调老调《大五更》作兴添花,这些珍品能否通过今人的努力得以再现?

传承时调艺术的工作开展趋于艰难,因为很多曾经的从业者转行,而想学习时调的新人又因“流言蜚语”囿而止步,同时,由时调曲牌之一“大数子”衍生的新曲种天津快板,现再难寻专业人员演出,即使兼职也难数其一。然而,天津快板还是有观众、有市场的,相声演员佟有为的系列天津快板“黛玉走四方”作为返场小段每演必火;央视相声大赛中的天津快板“武松打虎”颇受欢迎;全运会宣传片片段采用天津快板形式,表达精准清晰,在夹白中把天津人的热情民风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正体现了曲艺作品短小精悍,时效性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特征吗?

为何如此喜闻乐见的曲种没有演出场合?或许囿于“出身不洁”;为何当年时调演出的“底角儿”改唱大鼓?或许困于“人言可畏”。与时调有同样“厄运”的快板书,即使曾火遍中小学生间,如今一句“行,要过饭”,孩子们再拿竹板却会遭到家长的训斥,更甚于曾经的专业快板书演员如今公开流露对这门艺术的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诸如此类的观念歧途将会直接影响曲艺发展,乃至人们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鉴赏,如不及时端正思想,便很难在传承时调等大众艺术的过程中蹚出一条坦途。

(二)新创节目缺乏接地气内容

“文革”期间文艺界均遭重创,悉数幸存的文艺精品当属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经王毓宝和她合作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一经问世,久演不衰。究其原因——词句接地气,音乐新颖而不失时调本色,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作为新天津时调的代表作,堪称“文革”后期最优秀的曲艺作品,随时代俱进,伴传承永远。愿曲艺作者们汲其精华以更多优秀作品问世,“曲艺完了”的危言耸听也就再难立脚。

演员后继乏人在于引导,观众难以为继在于培养。2015年第十六届津门曲荟老艺人的专场演出,5个多小时时长再创新高,其演出水平堪称北方曲艺登峰造极,互动气氛更为观众传为佳话。没有曲艺队伍的新生力量,没有广大曲艺观众的不断涌现,“弘扬曲艺”终归是一句空话。在王毓宝之后,天津时调的发展确实值得思考,尤其是如何让这个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继续保留并予以传承。

二、新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天津时调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井喷式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信息时代。“斗鱼”、“YY”、“映客”、“一直播”等直播平台满足了我们个性化的需求,微信、微博、QQ等微平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津时调完全可以联手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化解传承危机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让天津时调再一次唱响中华大地。

(一)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吸引年轻群体

“网络直播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今的直播平台高速发展,已经进入‘随走、随看、随播’的直播3.0时代,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是一种高度保真的传播媒介。”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视频直播文化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表示:将推动网络直播行业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发展,以协作的文化深入行业合作。笔者认为天津时调可以乘着网络直播平台的东风,扶摇直上。目前很多移动直播平台与曲艺携手创新传播方式,例如,经典粤剧《狮吼记》通过酷狗音乐平台进行了直播,吸引了24万网友同时在线观看,让更多观众借此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天津时调同样可以借助网络直播平台,邀请当代时调曲艺家进行演唱直播,这样既能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又能及时与观众互动了解自身的不足,尽快进行完善。

(二)利用网络微课堂,创新天津时调教学模式

天津时调最初的教学模式是口耳相传、言传身教,是一种建立在师徒关系的背景下的传承方式。然而,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这种师徒传承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课堂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猿搜题”是一款辅助课堂教学的APP,它能够解决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为学生解决问题,深受学生喜爱。因此,笔者认为天津时调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微课堂来进行传播。将王毓宝老先生和其徒弟们录制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微课堂中,这样可以让很多喜爱曲艺的网友点播观看,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网络课堂上进行直播教学,方便学生提问,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时调。

(三)利用网络微平台,助力天津时调再创作

微平台是针对大数据时代而言,相比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微平台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微平台契合了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QQ、微信、微评论等传播工具随时随地传播新鲜事件,得心应手地上传图片视频,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另外,微平台的传播方式更加扁平化,可以吸收多方观点,成一家之言。天津时调的发展离不开百姓喜欢的好作品,但百姓喜欢的作品必须贴近百姓生活,表达他们的心声。编创人员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现这些好素材,找到创作的灵感。微平台的传播有利于创作素材源的发现与提升,因为其传播的快速性决定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亮点、难点等社会问题能比其他任何媒体更及时地向社会扩散。这些都能成为天津时调创作的源泉,让创作人员深度挖掘并再创作。

三、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云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日渐完善,以及互联网业态的风清气正,网络直播和微平台不仅可以成为天津时调的传播工具,还可以作为“曲艺微课堂”,为更多的时调爱好者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多种网络教育资源。让未来的天津时调充满勃勃生机,让她成为天津的本土艺术最具时尚感和亲和力的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 唐晋渝.乐海泛舟[M].远方出版社,1999,12.

[2] 刘志凯.王毓宝与天津时调[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9.

[3] 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12.

[4] 潘妍娜.论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戏曲风”[J].歌海,2008.

[5] 赵园.我国戏曲的现状和出路[J].当代戏剧,2005,12.

[6] 张应辉.央视春晚中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J].当代电视,2015.

[7] 沈剑.流行与传统的借鉴融合:戏曲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4.

[8]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2016.

[9] 刘阳洋.“微时代”下推动江西曲艺的创新与发展[J].艺谭,2015.

猜你喜欢

曲艺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天津战“疫”必胜!
七十年的奋斗 七十年的辉煌——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曲艺事业成就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