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思维形式的体现
2018-01-24田雅婧
田雅婧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所谓琵琶演奏,这是一种具备艺术性思维活动与心理趋势的一种演奏,演奏过程中的思维对于动作与乐曲的情感表现造成直接影响。不同思维形式在琵琶演奏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笔者主要对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一、抽象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体现
对于琵琶的学习与演奏而言,声学和力学与生理学等多种自然学科的规律在演奏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是该规律需要在抽象思维的帮助下进行深入分析与认识。第一,演奏者要对人体存在的生理结构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力学出现的原理,高效地发挥人类具备的各部位功能,做出自然的技术动作;第二,演奏者还要了解关于声学的知识,尽量让弦的振动出现音响能够达到的最佳效果。在演奏训练的过程中,要对每一种动作的发出部位进行掌握,该动作运用的形式等。如此一来,就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力量,是指这一动作发出的部位活动。比如轮指,演奏者的手指发出的动作表现成伸和屈。伸指时,指甲经过弦的一刹那,伸肌收缩过程中的力量会更加大,与此同时,要放松屈肌。动作就会比较自然。当进行伸指时,和屈指有关的肌肉就会收缩,出现对抗,演奏者的伸动作就会比较困难。屈指如果放松不到位,就会导致伸指动作更加笨拙和生硬,并且没有弹性。例如“臂的重量作用”,也是在抽象思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在运用时,不能正确地运用臂等部位的重量,不知道在任何条件下,演奏者的手指动作都是作用于弦时,就包含有臂等部位的重量变化原理,也就不能够对音量和音色与速度变化等多种技巧进行掌握。该生理学和力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掌握,不能脱离抽象思维的运用。
二、灵感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体现
所谓灵感思维,这是长时间在音乐积累的基础上偶然出现的,也是有意追求的产物,是人们在寻常思索的前提下得到的。总是会出现出其不意的效果,或者是因为外界的刺激突然有一种启发,还有的是因为某种联想触类旁通。对于灵感的激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对于音乐的兴趣,顺其自然地留意工作和学习与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在此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经验,这是对灵感进行捕获的重要条件;二是,保持自我心情的愉快和情绪的轻松。演奏者的灵感一般来自于长时间紧张思索后的松弛状态;三是,要对客观事物产生新鲜的感觉,要脱离习惯性思维产生的束缚,同样,也是对灵感进行捕捉的心理条件;四是,学会及时有效地捕捉灵感火花,不能放弃所有有用的闪光点。
就演奏技巧而言,灵感思维的出现都是在日常的辛苦练习以及情感想象前提下,进行了技巧能力的升华。琵琶演奏人员受到灵感思维的影响,会得到在技巧动作方面的突破,实现出其不意的演奏效果。很多具备独特风格与非凡魅力的一些琵琶的演奏效果,一般都是演奏人员在灵感方面迸发的产物。例如,曾经有一位琵琶演奏人员说过:“我日夜不停的练习琵琶,为了让手腕更加地灵巧……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可以学会它。然而我所复出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白费的……因此,我反复地进行练习,然而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结果,最终我失望了,觉得永远不可能练好了。就在此时,一天的晚上,我练习了多个几小时后,便上床睡觉了……就在那一刹那,我的脑子灵光一闪,‘啊,原来如此!’随即,我跳了起来,拿起了琵琶。你看,可以了!我在连顿弓时特别的快。”因此,灵感思维是在长时间的练习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解和顿悟,能够让技巧与演奏动作冲破难关,更加地流畅。
三、形象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体现
就形象思维来说,这是琵琶演奏与学习过程中非常鲜活,并且生动的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能够激发演奏人员在琵琶演奏中的思想情感,利用心象和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模式,让演奏人员内心的表演情形和动作以及乐曲表达的情感相同,让演奏在传承的前提下创新琵琶曲,对琵琶曲进行了二度创作。形象思维运用在琵琶演奏与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表演人员在琵琶演奏当中总是按照乐曲意境,凭借直觉“观察”到某一种场面,还要在内心出现视觉与听觉的感受,进而形成心象,随后大脑又在之前的心象基础上不断优化形成一种新的心象,也就是进行想象。并在其基础上,琵琶的演奏人员调动心理生活的情感,还要将其投射在作品想要表现的一种情感当中,实现投情。在这之后,演奏人员就能够对演奏过程展开生动性和具体性地形象化设想。属于动态化的作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形象思维当中存在的心象与想象不只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头脑当中有意识地联想与显现的乐曲音乐形象以及画面,是指在练习时期通过熟练和“动力定型”的演奏把有关的技巧程序在乐曲当中呈现。此时,演奏人员心中形成的“形象”早已“物化”了表现的形式,向手中所表现的技巧和音响进行转化。形象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有效体现是在乐曲练习与音乐处理中进行的,并不是演奏者在舞台演奏的一刹那。
四、动作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体现
动作思维还被称为实践性思维,和先于观念的思维,其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最初阶段,具有浓厚的一种本能色彩。一般而言,儿童思维形式大多数都是动作思维。有些成人也会出现动作思维,然而思维模式要比儿童的思维模式更为复杂,一般和其他思维形式进行结合。
(一)动作思维能够调控琵琶演奏的基本动作以及表现性技巧
受到动作思维的影响,如果琵琶演奏者察觉到音准出现错误时,就会随即命令手指动作进行适当地调整,让音高能够和听觉标准相符合。在演奏过程中,动作思维能够指引整个演奏。比如琵琶曲《寒鸦戏水》,这是潮州大套曲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套,是重六调,其对于推拉弦与揉弦技巧的要求非常高。
(二)动作思维有助于“动力定型”的建立
动作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运用,能够建立“动力定型”,进而保障演奏琵琶曲的流畅性,并能够克服紧张和怯场等多种消极因素。琵琶演奏过程中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其要求和情感之间相联系,对空间与时间的要求非常高,根据具体的方式对组合进行排列,依次支配肌肉,实施整个动作。也就形成了“动力定型”。一般而言,建立“动力定型”要历经四个时期,即泛化和分化与巩固以及自动化时期。“自动化”可以说是“动力定型”成熟的时期,到了这一阶段,琵琶的演奏人员做出技术型动作时,不需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控制,一系列动作会自然地出现,及时调整推拉弦出现的音高位置。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中,琵琶的演奏音高要到位,在节奏的把握上要准确。
所以,受到动作思维的应用,演奏人员所建立的“动力定型”,一般会比较自然和连贯地把琵琶本身的基本动作与表现性技巧完美地展现,并且能够流畅地对乐曲进行演奏。但是熟练的掌握动作与技巧,会促进演奏者的自信心,进而克服紧张和怯场的心理障碍。所以,动作思维是琵琶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优点比较突出,还对演奏动作与情感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灵感思维、动作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都是琵琶演奏中至关重要的思维形式。其一,不同思维形式的特点不同,其在琵琶的演奏中是相对独立,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二,不同演奏方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共同发挥对于琵琶演奏的作用,表达琵琶曲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属于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认知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能够将思维划分成不同的形式、各个思维模式的特点和作用都是不同的,其在琵琶演奏过程中的运用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演奏者要对不同思维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模式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进而高质量地演奏乐曲。
[参考文献]
[1] 吴芮逸.潮州音乐琵琶器乐化改编的探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6.
[2] 陆小璐.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秦派民乐”创作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
[3]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2.
[4] 周丽娟.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及其演练[J].中国音乐,2012,02: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