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现代摇滚乐的发展现状
2018-01-24于心阳
于心阳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一、摇滚乐的历史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摇滚乐从国外流入,在中国的发展随社会转型而演变,并逐渐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摇滚乐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最具批判性格的音乐形式,中国的摇滚音乐人把摇滚乐当作反映和批判现实的工具,是摇滚音乐让这一群人有了丰富的精神诉求。不得不说,这也是精神的进步。但又和传统的古典的音乐不同。
所以有人形容,摇滚音乐是偏激的音乐。因为它追求批判,追求革命,追求反叛,追求颠覆,追求推倒重来,它是偏执狂,是深刻,是毁灭,是玉石俱焚,它向往自由,向往海阔天空,不被任何外物所束缚。而所谓摇滚精神,就是“打碎”精神,它并不带有符号意义,它就是它,它就是符号本身。
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手就是大家所推崇的崔健了,他的一首《一无所有》红透大江南北,使摇滚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是令人感动的,是用歌声、器乐倾诉的一种生活和思想。在过去,还有许多像崔健一样的摇滚大师,他们把自己作为埋葬精神的供品,这种末世情怀经过沉淀,完全融入了摇滚文化的骨髓里。
但是发展到现在,摇滚乐展露给观众却大多是黑暗一面。虽说我们在看待一项事物时不能带着刻板偏见,但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物欲横流,诱惑愈来愈多。摇滚乐手往往对于毒品、暴力、滥交等行为的接纳程度确实要比大众观念宽容的多。这本是一种可以释放压力,独立精神的音乐。如果仔细倾听近代摇滚乐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摇滚歌曲都在嘲笑和怒骂着什么,这里面的和平与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震耳欲聋的强音的刺激和恐吓。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不太友善的发展和演变。2008年发生了臧天朔的恶性事件,这样的事件令人震惊也引人深思。首先,它反映了中国摇滚界黑暗的一面,许多现代的摇滚音乐人没有继承和体会前辈们的摇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也反映了摇滚音乐发展鱼龙混杂的环境和娱乐圈所谓名人监管的缺失。
那么究其根本,为什么摇滚乐的发展日渐低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摇滚乐发展的阻碍
(一)反叛与堕落
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听摇滚乐的中国人来说,曾经一度认为“头发凌乱造型搞怪的,衣着黑皮衣,纹身吸毒酗酒的便是摇滚”。这种理解在今天来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为此,著名演员陈佩斯甚至还专门拍过一个短片《九六摇滚指南》专门讽刺这种偏激的理解认知。但不可否认,摇滚乐一直是代表着离经叛道,一些反传统的事物和感受。它更像一种精神,与你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无关,外表包装无关,舞台风格无关,它应该是富有创造力、颠覆性、拥有蓬勃而年轻的生命力的。它诞生的意义就是与传统、陈旧、古典、故步自封的一切进行斗争,因此它应该永远是充满活力,年轻的!由于摇滚乐包含代表着这种精神,所以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反叛”,这种反叛精神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音乐性,这也是摇滚乐生命的来源,一直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种独特的精神,使一个美国黑人在舞台上抱着吉他唱歌跳舞演变成如今如此宽泛广阔的音乐风潮,同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梦想。然而,正是这种反叛精神的两面性和模糊性,导致了摇滚乐如今发展的非议和自相矛盾。
反叛,反传统代表着标新立异,这种新和异的特性不仅体现在歌唱和演奏方式上,进而发展到审美,文化娱乐乃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摇滚乐队The who的主唱歌手在舞台上第一次摔吉他,观众们看得是目瞪口呆,后来这个动作变成了许多乐手表达自己情感表达反叛的标志。这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形式,但再发展演变,歌手john lennon在自己出版的专辑封面上印刷了自己和妻子的裸照,导致许多唱片店拒绝出售专辑。这个尺度显然越来越大,这究竟是反叛还是堕落,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也不能很好的被观众分辨。尤其是涉世未深,经验浅薄,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的青少年。因此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和反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口诛笔伐。这无疑对摇滚乐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消费主义对摇滚音乐的侵蚀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化商品经济以及广大消费者和观众的大量出现。观众评论一个乐队的好坏,不再是以其录音棚成品的质量、创作的诉求、受众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具有时代代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等等为标准,取而代之以音量够不够燥,破音的够不够猛,跳水的够不够多,牛逼的够不够响为评判指标。这个年代,对演奏,对技术,对器乐表达的重视没有以前多了。
如今大量选秀节目,可以发现唱摇滚的越来越少。而旋律和歌词小清新的民谣则更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其实是音乐界某些体制的缺失。一些认真的摇滚歌手用心做音乐却没人带。举个例子,有个知名乐队anvil,可以说是金属乐的鼻祖,但是在现在的发展形式下,乐队成员都需要副业来维持生计,主唱需要当司机挣钱 ,鼓手需要当工人挣钱养家,甚至创作出新作品出一张专辑都需要他们自费。他们坚持得何其辛苦,何其艰难。
(三)摇滚作品的讨好性存在
从摇滚乐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它从作曲技法、思想内涵、艺术趣味各个方面都很难与传统的古典音乐相比,它们对自身的美、合理性、艺术性负责低。从古至今,音乐就泾渭分明成两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春白雪自然是指专业音乐家的作品,科班出身,每一个音,每一条旋律,每一个和声层都是经过曲式进行严密创作的。相比之下,“下里巴人”就俗多了,大部分指民间音乐,劳动号子等等,创作时大多凭兴致而起,技巧性和艺术性较低。当然,两者虽不相同,但并非形同水火。民间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专业音乐创作的丰富素材来源。大作曲家的作品虽然精美,更高雅,艺术性更高,但不能没有养料和素材。专业音乐对民间音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相互维系的状态下,二十世纪末,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异军突起,受众在不断扩大,占领了民间音乐的地盘,加上民间音乐受地域文化的限制不利传播,所以流行音乐就成了俗文化的代表,专业的作曲家在创作取材时也常常参考流行音乐的素材。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摇滚乐。在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个性的同时兼备了流行音乐的弊端。
一般来说,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它要投大众所好,大众才能让它流行。所以它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比较没有自身的音乐标准。创作经常迁就大众的思想惰性和欣赏习惯,同时在保证背大众广泛接受的前提下,不断小打小闹,花样翻新。几乎从不涉及重大历史、现实和个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摇滚音乐试图还原和结实真实,那它就具有了反对它自身的性质。
其次,摇滚乐和艺术音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艺术音乐的创作不是为了取悦什么,而是为了自己的美、理性、个性、艺术责任,所以像“敖包相会”“空山鸟语”、“春江花月夜”,像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才是个个独一无二,绝不世出的。
在这个方面,摇滚乐需要向艺术音乐转型,每一首作品力求充满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四)学界权威的缺乏
摇滚这种音乐形式,杂糅着乡村、布鲁斯、爵士乐等等诸多音乐形式。而且,从诞生至今,摇滚乐一直是兼容并包。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没有很清晰的框架能明确定义所有摇滚乐,所以说从某张程度上讲,摇滚乐是“散漫”的摇滚乐的“散漫”从名称分类就可以看出。摇滚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朋克、金属、暗潮、独立以摇滚的其中一个分类金属为例。有金属、重金属、古典金属、工业金属、新工业金属。看过了这些高大上的名称,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产生命名的含义。重金属是hard rock失真开大点riff再硬朗一点。一些科班出身的,比如学大中小提琴二胡琵琶唢呐的,加入自己学的中西各种和声体系,再加点巴洛克曲风进去,这就是新的古典金属。有些人在摇滚乐里加入电脑合成音,命名为工业金属。还有些人不满足与嘶吼了,于是多吼两句,好嘛说唱音乐诞生!其余的还有什么死亡金属、黑金属、华丽金属、毁灭金属、前卫金属、鞭挞金属、速度金属等等,光金属分类就这么多,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因此,一句话,没有学界权威,是摇滚乐不能系统化的原因。
(五)何为摇滚精神?
当一个艺术种类有超越作品本身的欣赏价值的时候,他就是一种奇观。比如说,听爵士,如果就是听爵士乐,听得再多,它也就是音乐本身。但咖啡馆爵士不同,它不仅仅是爵士,还代表着听众的文化认同。反观摇滚乐,如今的创作大量在卖人设,和艺术本身的比重分配失衡。现在的摇滚爱好者,大概正直一个人的青春成熟期,荷尔蒙爆发期的激情与迷幻。他们更热衷于软绵的情怀,更偏爱于靡靡的美感。却已经不喜欢老摇滚的粗粝和放荡不羁了。当下的时代,并不是一个有摇滚土壤的时代,因为到处都有模仿,到处都有鸡汤,温暖无处不在,正能量与爱无处不在。所以所谓的摇滚啊,那些丽江暗潮,抑或秦淮河说唱,除了抚慰年轻人们躁动不安的心,还能代表青年们的情感诉求吗?这是一个让人无欲无求,却又骄奢淫欲的时代。当今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有人说,现代我们唯有两样无法用AI代替的东西,一是文学,二就是艺术了。因为音乐乃至艺术的本质是“不一定”的变数,当这个变数被数据驯服了,那它就死去了。有多少人崇拜摇滚精神,是在崇拜这份不一定和不一样呢?
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一个命运,当来到这个世界之时,就注定了一种生活状态,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战争与和平,死亡与复活,公正与黑暗,欢乐与忧伤。在那样一个时代,摇滚乐诞生了,它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反叛给所有观众带来深深的思索,并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流行文化,上世纪60年代摇滚音乐进入它的黄金时代,它如一颗流星,用最绚烂最夺目的光彩照亮世人。摇滚乐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自由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旋律,摇滚乐在成长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已经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形态,具有了相当分量的社会效应,而在这种摇滚文化的传播中,就必然要有一个主题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个方向或者说主题就是摇滚精神。那么什么是摇滚精神?崇高的理想?社会的批判?人性的回归?艺术的延展?恐怕都不全面.这里把摇滚乐称为艺术不知道有没有人反对.艺术的本源和使命也就是目的。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艺术的理解五花八门,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上也更是千奇百怪,但是这些形式的艺术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历史上的"革命",当人类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下,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娱乐大众的形式上来引导大众,从而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引导作用.摇滚乐作为外来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中国具有如此广泛的发烧友,如果仅仅依靠的是旋律,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着它的传播,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力.而这种精神的前提,必须是高尚的.能够引导一种可以向大众传播的艺术形式的精神,高尚是首要的.而作为都曾经年轻过或者正在年轻的人们,道德,理想,信念,意志。在早衰之前,在走上该死的社会之前,这些难道不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一面吗?所以,对于大众来讲,精神的高尚性是首要的一段摇滚乐的旋律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很多摇滚乐歌手写的歌词都是别有深意.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或者崇高或者堕落,崇高者是怀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堕落者在控诉这个倒霉的世界的种种无耻,也是怀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当然一种艺术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很多分支。
当下的乐队,再也听不出U2、老鹰、蝎子、披头士、圣约书、警察那种黑白时光的味道了。现代窦唯用另一种形式演绎了它内心的庄严与解脱,这是我们这个的时代里最崇高的摇滚了,因为比起它的形式,它的内涵更加深刻更加有诚意,它不是为了取悦大众的听觉,而是为了还原真实,为了步入你的内心。
中国的摇滚乐如果想继续蓬勃发展,需要改制的地方太多了。制片人、企划、市场、观众、经纪人、钱、基础教育。这些是外部因素,当然还有上述的种种内部精神。也许,谁也不能掩盖这个圈里光明的一面,可爱的一面,有活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