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风格性的训练分析
2018-01-24郭珺
郭 珺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前言
我国的民间舞蹈的区分,一般按照地域和民族两种要素。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谈论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就是分析舞蹈蕴含的某个地域或者某个民族的独特的审美文化取向和价值,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就是探讨舞蹈中蕴含的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或者特定民族具有个性化的文化审美心理。
在实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教学对象所反应的某个地域某个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然后根据其形成发展历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指导舞蹈教学的实践和训练。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以及对风格性训练的呼唤
当前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大多坚持元素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内涵进行提炼,进而得到具有推广价值和作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提炼过程中,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因此很容易引起舞蹈本质的丧失。首先,针对舞蹈元素的提炼无法全面反映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其次,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提炼得到的往往是可直接训练的规范性动作,这只是民族民间舞蹈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不能完全体现其内涵和价值,尤其是不能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而风格正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所在,是将其与其他舞蹈进行区分的关键。
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往往局限于简单的动作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要领和节奏变化,但是往往无法将民族民间舞蹈的神韵传达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无法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体现的风格和个性。这种教学模式下训练出来的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只具有外形,而不具有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学生在元素教学法训练下掌握的民族民间舞蹈,往往显得生硬机械,没有舞蹈原有的那种灵性和情感,有一种失真的感觉。
在这种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于风格性训练的要求就更加迫切了。风格性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各种舞蹈动作教学之外,更加注重探索各种民族民间舞蹈自身具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并注意分析舞蹈中蕴含的反映特定人群和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其融入到舞蹈的训练中来,促使学生不仅能迅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节奏等基础性的东西,更能够领悟民族民间舞蹈体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心理,从而将民族民间舞蹈真正学会、真正传承下去。
二、分析应用风格性训练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例
本文以东北秧歌为例分析,其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风格性训练的应用。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舞蹈形式,具有轻松、活泼、搞笑、幽默等特点。此外东北秧歌还是当地风俗、民情、人情、民风等元素的结合体,展现了东北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价值取向。
首先简单分析一下东北秧歌中的动律元素,东北秧歌中最基本的舞蹈元素就是前后踢步。前踢步这个动作要做到轻捷快速,同时落脚要做到稳,其具体特征就是急出稳落。东北秧歌之所以具有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动作,源于秧歌起源于该地早期盛行的踩高跷活动,踩高跷在举步时必须做到迅速利落,不能拖泥带水,而在落脚时则必须做到稳定,避免落脚不稳促使人体发生倾斜,甚至失去平衡摔倒。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深刻体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那种利索和干脆。此外东北秧歌中还有与前后踢步配合的各种动作,包括转头、扭腰、屈膝等,这些动作配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表现形式。
再来分析东北秧歌各种动作背后体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东北秧歌中的前后踢步以及各种动作不仅仅是动作本身的要求,同时还带有东北人民特有的性格特征。东北地区气候苦寒,历史上为了很多东北人们都是由当年闯关东的人民组成,这个过程前后延续了两百多年。东北地区气候恶劣,在东北生活必须学会稳扎稳打。这不仅要求人们在开荒种地时做到稳扎稳打,也体现在东北地区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们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历程中。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东北秧歌,这种舞蹈在动作中体现的稳,往往就是这一时期人民形成的文化心理的自然流露。而在东北秧歌中体现的利索,则是因为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必须做到迅捷快速,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较差,人们在做农活时必须尽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实际例子充分说明了民族民间舞蹈与当地人们思想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秧歌的动作要领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可以这么说,正是东北人民在生活中创造了秧歌这一舞蹈形式,同时秧歌也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深刻反应出东北人们勤劳、利索、追求稳定到方面的特点。这充分说明,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具有高度个性,这也是进行风格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三、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训练分析
为了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真正实现风格性教学,老师除了需要充分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要领,还需要对于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背景、体现的地域特色、民族的精神特征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对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的讲解。老师在为学生展示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这些舞蹈动作产生的过程,可以为学生还原舞蹈背后的生活场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动作背后体现的民族精神风貌和文化审美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文化场景的再现,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动作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思想内容。最佳的文化场景再现当然是去采风,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近年来采风在实施起来更加困难。因此为学生科学展示文化场景就成为实施风格性教学的首选了。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东北秧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秧歌的纪录片,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实际情景,从而将秧歌转变为活生生的舞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东北秧歌体现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人们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仅仅要充分发挥元素教学法的优势,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风格性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其代表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再次实施动作节奏训练,就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校热情和积极性,大幅提高教学效果。风格性训练的方法较多,老师除了注重为学生讲解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内容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看民族民间舞蹈的纪录片,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舞蹈动作与人群、民族行为习惯、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深刻联系。还可以组织学生还原民族民间舞蹈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深刻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