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师幼师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2018-01-24刘振东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幼师儿歌歌唱

刘振东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一、幼师专业的定义与意义

幼师专业,即幼儿师范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幼儿教育又称“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新生儿从出生到6周岁(学龄前)的教育和保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3周岁(进入幼儿园小班)到6周岁(幼儿园大班毕业前)的教育和保育。

二、高师幼师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及研究意义

高师幼师声乐教学有其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幼师生源的特殊性,由于幼师的专业方向是学前教育,而学前专业课程众多,声乐只是幼师学习众多课程中的一项,所以生源在声乐学习方面的条件无法保证。在招生时,无法详细考核学生声乐方面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声乐学习基础,甚至是否具备声乐学习的基本条件(包括乐感和嗓音条件等),往往由于入学考试考核内容较多,而被弱化甚至忽略;二是幼师教学要求的特殊性,幼师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综合型人才,仅仅在技能方面就要求掌握弹琴、唱歌、讲故事、舞蹈、美术等,“多面手”是幼师的特点,并不是把幼师培养成声乐的专门人才,这决定了高师幼师声乐教学的形式和特征;三是幼师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幼师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园里的3-6周岁学龄前儿童,这些儿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有相性的特殊性。

三、高师幼师声乐教学与其他高校声乐教学的区别

高师幼师声乐教学与其他高校声乐教学的区别主要反映在生源和培养目标上。一般认为,中国(大陆)的高校按学科设置的数量可分为综合性高校(例如北京大学)、多科性(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单科性高校(例如中央音乐学院);按照学科设置的类别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高职高专类等。其中,高师幼师专业在生源、学生在校时间、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其他高校都有不同。

(一)高师幼师声乐教学与音乐学院声乐教学不同

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歌唱演员等演唱表演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较强的演唱功力。为达成这种目标,音乐学院对声乐学生的入学选拔也是极为苛刻的,以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为例,“入学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其中专业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三试。声乐学生招收28人。专业初试第一轮:演唱一首歌曲(中外不限);专业初试第二轮:演唱一首中国歌,一首外国歌(外国歌用原文演唱);专业复试:一、演唱一首中国歌,一首外国歌(外国歌用原文演唱)。二、综合表演素质考察(考察舞台表现力);三试:一、视唱练耳和乐理。二、检查发声器官(如有疾病、畸形,一票否决)。”[1](摘自《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招生简章2017》)看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简章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学院在学生的招收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人数也有限制。这种高门槛,低人数招生模式的目的就是招收演唱方面极具天赋的学生,然后把他们培养成精英。

(二)与综合类及师范类大学不同

综合类及师范类大学的声乐培养目标是培养与音乐相关的综合型人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简章》中所述“历年毕业生中许多赴国内外名牌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有的进入教育机构、出版公司、电台电视台、传统与新兴媒体、 音乐制作和演出单位等音乐产业机构就职。”[2](摘自《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简章》)

四、高师幼师声乐教学的自身特点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向,幼师声乐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对学前专业师范生的演唱技能训练,包括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演唱基本功训练、艺术实践;另一个是对学前专业师范生的教唱能力培养,包括幼儿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儿歌弹唱、教学实践。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前提,有机统一,没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学生无法胜任教唱要求;缺乏教唱训练,又会使学前系学生迷失声乐学习的目标,甚至失去声乐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教唱技能是他们专业学习的目的,也是学前专业对声乐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必备条件。学生必须完成从会演唱到会弹唱,再到会教唱(儿歌表演唱)的学习过程。

(一)教学要求的特点

1.能唱能弹

是指学前专业的学生除了自身能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并用于舞台实践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的伴奏技巧,并为歌唱进行伴奏,特别是一些儿歌的伴奏与弹唱。幼师专业的学生只有从唱和弹两方面对其进行要求,才能为将来胜任幼儿教师职业提供技能基础。

2.有声有色

学前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声乐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处于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声带发育尚未完全,并且孩子之间的声带发育差异性很大。肢体协调能力也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活泼好动,但无法理解和完成复杂的表演动作,且幼儿个体间差异较大。幼儿的歌唱表现是与成人不同的,他们更加需要借助动作来表达情感,也需要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来理解歌曲情绪。所以说幼儿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幼儿如何运用声音表现音乐,也需要编排合适的歌唱肢体动作,提高幼儿歌唱兴趣和歌唱表现力。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法和艺术实践法。高师幼师声乐课由于条件所限,基本上是以大课的形式为主,个别有条件的学校会辅助小组课教学。大课教学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在集中的时间和地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教师讲授的知识,节约教育资源,使其利用最大化。在声乐学习的初期,一些普及性的基础声乐知识,例如发声原理,演唱原则,声部介绍,声乐发展史等,运用大课教学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声部介绍,可以通过随机挑选或者提前每个声部选择一名典型代表进行示范发声练习和演唱,通过不同性别、不同声部间音色及音域的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声部的区别,进而为自己的声部确定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案例支持。然而,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每个人的嗓音条件,歌唱天赋,乐感能力,甚至发声习惯,性格特征,努力程度,学习热情等等都不一样。更加具体的声乐问题以大课的形式来教学难度是相当巨大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利用小组课对学生按照上述特点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声部进行划分。当然,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演唱方法(美声,还是民族)来划分。每个老师的个人习惯不一样,每种划分都有其用意和道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首先,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主要包括钢琴、声乐、视唱、乐理、弹唱等。其中,声乐课目前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次,对幼师学生进行成人声乐歌曲教学能够防止幼师学生由于长期接触幼儿歌曲,唱歌“童化”现象。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学前专业学生情况为例,学生分为初招生和高招生两大类,其中,初招生指的是初中考上来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上在15-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部分仍处在变声期(变声期特指14岁—16岁的青少年,男生变声期一般在14-16岁,到18岁可完成;女生一般在13-15岁,最迟到16岁左右)。幼师专业的学生仅仅学习儿歌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儿歌由于是给儿童演唱的,所以一般演唱难度都不高,初级的儿歌音域只在5度左右,旋律难度较低,情感表达也比较简单,儿歌的难度达不到对幼师学生声乐训练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演唱儿歌的音色会先入为主,甚至刻意模仿幼儿的声音。他们会捏着嗓子唱,以达到童声的效果,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幼师学生成人音色的形成,甚至会造成“不男不女,不老不少”的惨状。再次,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为幼师学生日后专业成长打下基础。随着幼师事业的发展,幼师教师群体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需要进行学历升级和各种进修。考核他们的内容,除了幼师专业的特色项目,其自身的声乐水平也应当是重要的考核内容。所以,在幼师学生阶段就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这对于提高幼儿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大有裨益,进而可以提高幼儿声乐的教学质量,其意义可谓深远。

(三)教学对象的特点

幼师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幼儿,幼儿属于稚声期,音域较窄,约5-10度,声带稚嫩,肺活量较小,音量不大。此阶段幼儿属于声带发育早期,音质比较单薄,音乐理解能力较低,不适合进行时值过长或过短,节奏型复杂的歌唱游戏,同时,在难度上也不宜做过高要求,只需引导学生以自然、舒适的声音进行歌唱便可。歌曲选择上要注意音域不能太宽,歌曲不能太长。歌词内容也不宜太复杂,要贴近幼儿生活,便于他们理解。

1.生理发展水平

幼儿声带比较稚嫩,特别是小班幼儿只能演唱音域较窄的歌曲,一般为c1-g1。同时,肺活量较小,还不能适应较长的乐句,歌唱过程中有时甚至出现一字一换气现象。幼儿的语言功能还处在发展阶段,唇齿的协调能力还不强,所以遇到一些复杂的歌词,会唱不清楚。

2.乐感发展水平

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在发展,特别是音准的控制能力较弱,一般较容易掌握三度以下的音程关系。特别是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唱歌容易跑调。

五、结语

高师幼师专业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师资人才。幼师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无论是人格、智力的健全发展,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幼儿声乐教学可以给予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锻炼幼儿各种感官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幼儿观察模仿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各种歌唱游戏中锻炼幼儿的社会交际能力。正是因为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歌唱对幼儿的成长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研究幼师声乐教学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幼师儿歌歌唱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睡觉儿歌
歌唱十月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