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衡水安乐秧歌的现状看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2018-01-24马晓男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安乐秧歌衡水

马晓男 陈 颖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安乐秧歌流传在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一带,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85年,安乐秧歌收编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之中,2009年安乐秧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刚申遗成功之后,安乐秧歌可以说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民众的目光,但这种关注量很快就有所下降,又一个十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安乐秧歌的发展如何?这是所有关心安乐秧歌的人在内心的疑问。

一、安乐秧歌的发展现状

我们在百度的搜索栏中键入“安乐秧歌”,只搜素出区区不到十条的结果。在这样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明星随手发一条微博就有上亿点击率相比,这样的信息传播量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关于“安乐秧歌”的信息:

2012年,为了喜迎马拉松赛事,衡水市北苏闸村民扭起了安乐秧歌。2013年,桃城区文化馆利用安乐秧歌的元素编排了舞蹈《活宝》,“老桃城”文艺宣传队的演员们带着这个舞蹈参加了央视《舞蹈世界》的特别节目《舞蹈全民星》,经过激烈角逐,该节目以风趣、幽默的独特风格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2014年,安乐秧歌受邀在衡水学院进行表演,其新颖的表演形式、夸张的角色扮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当年,安乐秧歌作为专业选修课,面向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一学期。2017年9月,衡水学院音乐学院创办了“民间舞蹈艺术团”,这个艺术团主要以传授、学习安乐秧歌为主,并于当年年底,在音乐学院的舞蹈排练室面向音乐学院的全体师生进行了汇报演出。2018年2月,安乐秧歌舞动乡村新年联欢会。2018年3月,北苏闸学校的师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当地非遗文化——安乐秧歌,让孩子们在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在中国知网上,关于“安乐秧歌”的文章只有区区三篇。可见,除了在安乐秧歌的发源地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外,安乐秧歌的表演大部分局限在衡水当地,演出机会不多,关注的人更少。而学术界对安乐秧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二、音乐类非遗面临的问题

像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也是不容乐观。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都发源于广袤的农村大地,有其浓烈的乡土气息,既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提炼和农闲时节情感宣泄的最佳方式。如今,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空心村”。以前是农村的年轻人因为经济的原因不愿意学,现在是找遍整个村庄,几乎没有年轻人,无人可学。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其次,媒体的宣传不到位。这是一个媒体宣传的时代。把媒体运用得当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宣传效果。但如果媒体关注度和曝光率不够,那再好的艺术形式也难被人发现和喜爱。如今媒体的整体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大家都面临着抢夺市场、抢夺资源的巨大压力。

最后,相比于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利因素较多。比如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医药等项目都有实际的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方便保存,流传。一旦失传,复原起来也有更多的史料支持,民族民间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依靠艺人间的“口传心授”,一是很难保证传承人在学习的过程以及以后的岁月中保持这些非遗的原貌,二是想复原或者挖掘更多的曲目、动作,缺乏直接的物质资料支持。

三、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一)政府的支持

政府的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发展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的选择。政府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当前的文化市场鱼龙混杂,年轻一代人热衷于刷抖音、发微博,他们对自己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也很难提起兴趣。“文化自信”也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另外,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要严格把关,提高入选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入选项目的资金、人力、政策上的支持。做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续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发挥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的传播优势

首先,主流媒体要勇担重任,勇扛大旗。在舆论宣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其次,充分发挥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小、快、灵”的特点。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信息传播渠道较以往更加丰富,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微博、网络直播、抖音等自媒体的涌现,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些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人群多、群众参与度高”的优势,古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修饰上现代、时尚的外衣,迅速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既宣传了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净化了网络空间。既要坚持主流传统媒体的导向作用,又要吸收现在流行、时尚的自媒体的力量,强强联合,将二者的优势最大化,做到一加一大于二。

(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校期间,除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艺术类特别是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很好的切入点。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音乐对于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养成的重要作用,大家对于音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达成一致。但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在选择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偏向西洋乐器和美声唱法的多。面对这样的现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首先要主动出击,走向校园,展示自己的风采,靠自己的实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现在很多中小学都会在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开辟“第二课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动走进校园,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宣传自己,吸引更多的孩子们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发展自己的传承人。

(四)要走勇于创新的道路

大多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上比较陈旧,许多内容也与时代性有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的传承者要走一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道路。在保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聘请高水平的研究学者编排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声乐、器乐和舞蹈作品,既可以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参与,也跟上了时代,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可以多举办不同地域的同类别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摩和比赛,既使参与者增长了见识,又促进了非遗的良性发展,适度增加了这些非遗项目的紧迫感,这些对于它们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虽然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我们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虽然面对的是音乐类非遗日渐式微的现状,但每一位中华儿女在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看到这些令人温暖的舞蹈动作,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哼唱并和着节拍舞动起来。这是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一直流淌着的血液与传统文化在基因方面的完美吻合。我相信,只要所有关心传统文化发展的人们一起努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安乐秧歌衡水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军人情怀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富平村里唱秧歌
衡水专场(二)
昌黎地秧歌
天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