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民歌的音乐特征与演绎

2018-01-24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
关键词:假声拍子音阶

王 洁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前言

浙江省繁荣的经济以及独特的区域环境使得其劳动内容与方式非常丰富,因此,在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民歌,这些风格多样的民歌赋予了多彩的生命力于浙江音乐文化,独具特色的浙江方言也为民歌的韵味增添了艺术色彩。作为一种伴随着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艺术文化,民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独特的民族色彩是组成我国绚烂民族音乐文化的要素。笔者作为民族声乐的教育者、表演者与传播者,以浙江民歌为例,希望能为民族声乐的深层发展提供助力。

一、浙江民歌的音乐特征

浙江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人民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情感世界的高度凝练。按照音乐体裁,浙江民歌能够分为号子、山歌、仪式歌、莲花、灯调、小调等类别,具有强烈的江南韵味,音乐风格鲜明。

浙江民歌的节奏节拍有着独特的形式,极具地方特点,这些特点在教科书似的民歌节拍特点总结中,往往被错误理解为“临时变换”,这种共同规律的研究方式,反而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个性研究,使得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在这种研究概念中被忽略了。散拍子,是我国民间音乐所共有的节拍形式,浙江民歌也不列外,它将散拍子作为基本的节拍形式应用。在散拍子的大线条旋律之后,往往还会有一些具有叙事性、小段、快速的乐段作为调剂,而这种极具口语化的旋律,通常采用一拍子这种旋律线条平稳、一字一音的节奏形式。还有一种类似于明年见锣鼓节拍中的形式——“强弱强”在浙江民歌中有较多体现。例如普遍流行于杭州地区的《采茶歌》就较好的体现了三拍子的节拍,四字句的格律,每个乐句的第四个字大多为虚字,伴随着采茶劳动的动作,三拍子运用得更为自然贴合。再如搬运号子这类劳动号子,作为强力劳动时的调剂精神的“作料”,三拍子更具感染力。

浙江民歌的音阶调式也富有地方色彩。作为南曲发祥地的浙江,曲调与戏曲、曲艺的联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现存的浙江民歌而言,其音阶调式大多采用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在过门处通常采用五声音阶之外的音。例如《苦老大》这首舟山民歌,主调性采用五声音阶,在第七乐句则出现了变宫音,在最后两小节还出现了变徵音,而这些音仍属于五声音阶。对于浙江地区,尤其是舟山群岛与浙南地区的民歌之中,七声音阶也较为普遍存在,比如《绣牡丹》这首舟山民歌中就呈现出音阶转换的现象,在五声音阶中加入了七声音阶,从而使得音乐的感情更富有色彩,多了些转折与变换,丰富了音乐的内容。

再次,民间音乐中旋法的特点在浙江民歌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旋法,广义上可定义为旋律,这里重点指旋律同语音、语言的关系,等等。在语言层面,浙江方言统归于吴语,也存在少数民族方言,语音、语调的区别赋予了浙江民歌特有的风格,尤其体现在人声。在浙江民歌中,凡是入声字通常表现得较为短促,由于南北地方的差异,北方的语言中并不存在入声,而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入声较多,因此形成了这一旋法特点,这在口语化较强的民间歌曲中较为常见。首先是受地方语言传统的影响;其次是由当地的生产方式与内容所决定的,浙江地区的生产主要以茶叶、稻田、棉等为主,在气质上较为平稳,常用音区适中;再次,受江南风俗与小调的影响,演唱用音同口语较为接近。

第四,在曲体方面,我国民歌大多形式短小,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体裁,长以分节歌的形式呈现,在这一层面,浙江民歌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种是在浙江民歌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单句变化体”。这是一种每个乐句拥有相同结束音,相同旋律骨架,在词位、节奏等方面能够看出的微妙变化。虽然看起来单调,但演唱者可通过装饰音以及与其的变化,使作品更富生气。比如作品《麻只娘》中就有生动的体现。还有一种“起平落”的一段体形式,这是受浙江戏曲影响而形成的曲体形式。主要体现在节奏或句幅方面,“起平紧叠落”能够较为形象地说明这一曲体的特点。

最后,表现在唱法方面,它包括语言咬字、发声共鸣以及演唱情感等方面。语言、语调、情感以及唱腔等方面都需要演唱者细细体会,这些方面很难用文字来说明,需要依靠音响资料来仔细揣摩。

二、浙江民歌的演绎

浙江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绚丽瑰宝,它们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音乐最本真的形态。在演唱方法上,不需要过多的演唱技巧,甚至有些仅用真声演唱就能够直接表达作品的感情与意境。倘若按照演唱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声,演唱时运用直白的发声,在浙江民歌中,无论是采用真声还是假声的作品都含有直声现象。例如《对面山上》这首金华民歌,就是一首直声演唱的作品。而运用直声演唱的歌手数目较多,且大多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歌唱训练的,因此演唱的水平良莠不齐,但也正是这种淳朴、真实、自然的唱法,使得这类民歌更具民族性。过多的修饰与技巧反而会使得这些根植于山林乡野间的民间音乐多了些造作的人工气息。

假声或半假声,这是需要一定歌唱训练才能够达到的演唱方法。假声唱法主要体现在畲族的民歌作品中,演唱时通过头腔共鸣,以假声带动声带边缘的振动,使得声音听起来更加清透、响亮。而半假声的演唱更具难度,仅有少部分歌手能够从容运用,在演唱时主要运用真声,在高声区稍稍加入一些假声,从而让声音变得更具弹性。例如《鱼鹰号子》就需要运用此种唱法。

连顿音,这是浙江民歌尤为出彩的一种唱法。美声唱法中也存在顿音,但通常仅运用单独的顿音,在浙江民歌中,演唱者通过连续的顿音发出类似于咳嗽一般的“跳音”,为作品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装饰音,这也是浙江民歌地方特色形成的重要体现。它能够更加自然、巧妙地凸显浙江民歌的音乐风格与语言特点。浙江民歌从根本上是由语言发展而来,曲调、旋律较为灵活。普通话包含四个声调,浙江方言则包含八个声调,丰富的声调变化使得其民歌曲调尤为委婉、曲折。装饰音,是浙江民歌延长中被较为常用的一种演绎方式,艺人在演唱时根据作品的内容、情感的需要,加入这种唱法,能够极大的丰富音乐的内涵,增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音响效果。

三、结语

演绎民歌,首先要了解民歌所在地区的地方特点;其次,需要掌握该地区的地方语言,在演唱时做到音腔融合。中国民歌大多是大线条的旋律走向,流动的旋律中咬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我国民歌主要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节奏比较自由,演唱者须仔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最后,是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我国的艺术文化善于借物抒情,演绎者须认真分析、体会作品的情感,再进行诠释。民歌的演唱不仅要展现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发声方式为基础,将声音、语言等元素巧妙融合,最终才能呈现出完整的民族声乐作品。

猜你喜欢

假声拍子音阶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运用及分析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