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植物配置探讨
2018-01-24黄成才
舒 勇,张 蓓,黄成才,宿 明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优美的森林景观、良好的森林休闲和康养场所的需要,而森林公园是满足以上需要的有力抓手。
森林公园最为核心的资产就是多样的植物和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自然禀赋条件下多样的植物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是森林公园依托的基础。而人为模拟自然开展的植物配置和乡土生态系统的构建,则是森林公园增加绿度、增强美观度、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植物配置更多地是来源于生态园林,指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常绿树落叶树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按一定比例配置,形成一个种群间相互协调、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尽其职”、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及经济性上有机结合[1]。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2]。因此,不同生态区位和文化内涵区域的植物配置也不尽相同。
湖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陵山—雪峰山过渡带,生态地位突出,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以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在分析其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手法,并对其植物配置进行设计,希望对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1 沅陵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1.1 基本情况
湖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部,沅陵县的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分为齐眉界片区、凤凰山片区、夸父山片区三个独立片区,110°24′27″—111°03′52″E, 28°21′58″—28°49′22″N。公园总面积10 283.75 hm2,涉及到齐眉界国有林场以及杜家坪乡、官庄镇、沅陵镇和五强溪镇4个乡镇[3]。
公园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公园土壤状况为:齐眉界片区的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为主,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夸父山片区的土壤主要是紫色土和红壤,山谷、山坡多为厚土层、肥力中等偏上,土壤呈弱酸性;凤凰山片区的土壤为成土时间长、脱硅富铝化作用强的酸性紫色土,土层深厚。
1.2 植物种类
据调查,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26属1 382种(含栽培及逸生植物),其中蕨类植物32科61属149种,裸子植物8科16属24种,被子植物161科649属1 209种。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40个群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野生中国特有分布植物共有402种。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森林公园资源较多的有鹅掌楸、樟树、榉树、闽楠、金荞麦、野大豆。
森林公园树龄在100 a以上的古树约2 000株,涵盖86个树种,其中以银杏、黄连木、枫香、福建青冈、甜槠、樟树、杉木、柞木、闽楠、马尾松、鹅掌楸、红皮紫茎、榉树、枫杨等古树为多,齐眉界片区的木王村和蜂子洞分布有多处古树群,凤凰山片区分布有一处古树群。
1.3 森林植被
森林公园内森林植被垂直带谱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海拔800 m以下主要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800~1000 m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1000 m以上主要分布有灌丛和灌草丛。
1)阔叶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是武陵和雪峰山脉交汇区最具特色和典型性的植被类型。森林公园内不论是落叶阔叶林,还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林冠波浪起伏,林相整齐美观,季相变化明显,夏季绿色,秋季变成黄色、红色、黄绿相间或红绿相间,极富有观赏价值。植被外貌随四季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季相变化的有鹅掌楸林、银杏林、红皮紫茎林、枫香林、榉树林、凹叶厚朴林等,秋季由绿转为金黄色或红色,构成森林公园内亮丽的彩色景观,并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2)针叶林景观。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齐眉界片区,成块状分布,或混生于阔叶林中,主要建群种有杉木林、柳杉林等,柏木林、湿地松林主要分布在凤凰山,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杜家坪,针阔混交林在森林公园内广泛分布。针阔混交林中,一般针叶树居上层,阔叶树居下层,形成了和谐的复层多树种混生结构,形成另一种森林植被景观。
3)灌丛与灌草丛景观。主要有短柄枹栎灌丛、金缕梅+短柄枹栎灌丛、刺叶栎灌丛、杜鹃花花灌丛、油茶灌丛等10个群系,形成了森林公园山顶草地奇观,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齐眉界的蜂子洞、五家塔、擂鼓尖等,特别是分布在擂鼓尖的杜鹃花灌丛,开花季节色彩缤纷,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 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和手法
2.1 植物配置原则
1)景观生态学原则。应根据森林公园自然环境状况和立地特点,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要求,选择地带性植被恢复方案,做到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构建稳定和多样化的森林植被,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2)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根据森林公园不同地段的条件,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乡土树种,增加乡土植物特别是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使用,突出本土植被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工作统筹结合的原则。森林景观建设注重统筹,与森林公园的造林、残次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工作相结合,明确植被种植的类型,规模、位置及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各种生态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
4)发挥景观美学价值原则。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乔、灌、草、藤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观花、观果、观叶、观形相结合。同时,在植物配置与硬质景观设计上取得统一,充分体现植物生态造景的原则,突出景观品位和美学价值。
5)自然式布局与空间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尽量少留人工痕迹,构筑回归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又要创造出高于自然,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的森林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努力做到“收四时之浪漫,佳木繁郁,山花烂漫”。
6)以人为本原则。植被与森林景观建设,要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感受,营造出情趣迥异的绿色环境,满足人们的游憩、赏景、娱乐及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
2.2 植物配置手法
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包括衬托与对比法[4-5]、动态和均衡法、起伏与韵律法、层次和背景法、色彩和季相法[6]等不同手法的配合使用。
3 森林公园植物配置探讨
3.1 杉木林植物配置
杉木林是齐眉界片区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之一,基本为人工种植,树种相对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林相较单调,景观观赏价值低,容易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应给予适当的林相改造。
针对森林公园内郁闭度小,林分密度较稀疏的杉木林林地,可以在稀疏的林间空地近自然补植一些乡土彩叶观赏树种或观花树种,以丰富林相景观多样性,提高杉木林观赏效果。在稀疏杉木林改造时,可供补植的彩叶观赏树种有秋色叶为红色的枫香、蓝果树、山乌桕等,秋色叶为黄色的银杏、梧桐、南酸枣等;可供补植的观花树种有春季开花的山樱花、白玉兰等,夏季开花的合欢,秋季开花的桂花。
3.2 毛竹林植物配置
毛竹林广泛分布于森林公园内,其林相整齐,四季青翠秀丽,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生长健壮的毛竹林,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稀少,景观观赏程度较低,视距较小。同时,毛竹其竹鞭十分发达,能轻易侵占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并且逐渐取代其他植物。
毛竹林植物配置方式有:一是绿化树种和毛竹混交,如栽种枫香、木荷、桂花等绿化苗木,通过5~8 a的时间培育,苗木可达到中型绿化苗,带土移植出售,而竹林已基本成林;二是木本药材和毛竹混交,如栽种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可在短期内达到采收期,而此时竹林已基本成林。
3.3 茶园植物配置
茶园主要分布于齐眉界片区,海拔在800 m左右,部分坡度较陡峭地段,以梯级种植为主,整个茶园成单一种植模式,茶园微域生态环境较差,且观赏程度较低。茶园植物配置方式有:
1)茶+防护林复合种植。选择杉木、银杏、泡桐、山樱等,在茶园范围内配置成带状或网状的防护林带,不但可以调节茶园微域环境,进一步提高茶树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茶园景观的观赏度。
2)茶+经济林间作。在茶园中按照适宜的种植密度间作立地条件与茶树基本一致、与茶树共生互利、分枝高、春季展叶较晚、生长快、效益高的经济林,如梨、栗、柿、杜仲等,配置成乔—灌两层结构。
3)茶+草本作物套种。在茶树覆盖度较小的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及中药等,形成灌—草两层结构,既具有增加植被覆盖度,保持水土和改良熟化土壤,促进茶树丰产结构形成的作用,又能提高茶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园经济和生态效益。
3.4 禅林植物配置
为了满足防火要求同时又能体现佛门胜地幽深、静谧的文化特点,禅林植物配置以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为基调,选择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造林树种,如柏木、无患子(菩提树)、银杏、乌桕、杜英、栾树等,同时辅以种植一些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观叶观花植物,如丁香、结香、瑞香、山茶、石榴等,以体现宗教场所的庄严肃穆。
3.5 水岸沿线植物配置
凤凰山片区位于沅江东岸,其滨河山坡地段坡度较陡峭,植被支离破碎,观赏价值较低,必须对滨河山坡地段进行森林景观改造,以营造出连续分布的滨河彩叶森林景观带,丰富凤凰山片区的森林景观观赏度,提高其观赏价值。
滨河山坡地段立地条件较差,河岸岩石较多,不宜进行大规模改造,应结合沅江沿岸现有植被与森林景观,适当补植一些彩叶观赏植物。可供补植的彩叶树种有常年彩叶树种红檵木,春季和夏季彩叶树种紫叶李、红叶石楠、红枫,秋季彩叶树种银杏、枫香、梧桐等,这些彩叶树种可采用成行栽植或成块栽植等方式,形成点与线相结合的布局,打造沅江东岸滨河彩叶森林景观。
3.6 农田植物配置
森林公园内存在一定规模的梯田,从景观观赏角度来看,除一部分整齐的梯田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外,其他荒芜的梯田并不具备景观观赏价值。
农田植物配置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一是农田仍有居民耕种的,在保留原有居民的耕种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在收割农作物之后可实时种植油菜或紫云英,油菜可在春季形成黄色花海,紫云英可在春季形成紫红色花海;二是农田无人耕种的,可以栽培时令花卉,营造一年四季皆有花欣赏的花海景观;三是在一些多年无人耕种的农田,合理的栽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阔叶树种,如枫香、桂花、杨梅、南酸枣、樟树、榉树等树种,改造形成阔叶林景观。
3.7 聚落周边植物配置
自然村落是自发形成的居民居住和从事生产的聚居点,也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森林公园于村落形成之后建立的,导致森林公园内存在大量历史形成的自然村落,部分村落村容村貌比较杂乱,村落周边植物景观观赏价值较低,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景观质量。
聚落周边植物配置方式为:在自然村落周围种植一些观赏性较高的乔木、灌木及草本花卉,如银杏、鹅掌楸、桂花、红枫、紫荆、紫薇、山茶、红继木、鸡冠花等。
3.8 建筑周围植物配置
公园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周围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最重要是做到与周围环境融合协调,包括色彩搭配的融合协调、线条对比的融合协调、光线明暗的融合协调等。采用乔、灌、草和藤本植物相结合的配置方式,进行立体绿化,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可供选择的乔木树种有樟树、荷花玉兰、银杏、榉树、枫香等;灌木树种有红檵木、红枫、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杜鹃花、山茶花、夹竹桃、四季桂等;草本植物有大花金鸡菊、黄波斯菊、矮牵牛、石蒜、麦冬等;藤本植物有紫藤、野蔷薇、牵牛花等。
3.9 停车场植物配置
为了使停车场环境优雅及绿意盎然,植物配置是重点。在停车场内规则式种植高大庇荫的乔木,周边自然式种植大量植物,用乔、灌、草三层形成立体的生态林隔离带,既阻隔了噪声和不良景观,又使游人在进入停车场时便感受到浓郁的绿色氛围。主要乔木绿化树种有白玉兰、荷花玉兰、杜英、香樟等。同时,在树旁筑一道由小叶女贞组成的树池,以保护乔木树干,停车场周边可种植耐干旱、耐践踏的狗牙根。
3.10 公路旁植物配置
主路两旁采用规则式配置,植以观花观果观叶乔木为主,同时兼顾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以丰富园内色彩。在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的地方,两旁植物密植,使道路成为一条甬道,以突出建筑主景。对绕园公路森林公园段进行绿化,注重花、灌、草、乔相结合,自然配置。选择以高大的乔木作为行道树,行道树两侧外围种植灌木。同时,为了增加景观效果,在地面种植草花。通过实地调查,公路两侧土壤深厚湿润,且排水良好的,通过综合比较,选择银杏、樟树、鹅掌楸、白玉兰、山樱花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作为行道树种,行道树两侧外围灌木选择含笑、日本晚樱、紫荆、红檵木、日本珊瑚树、四季桂等,并在地面种植美女樱、韭兰、大花栀子、麦冬等花草,从而形成“春赏花,夏闻香,秋观叶,冬品梅”的佳景。
3.11 游步道旁植物配置
次路和生态游步道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园中小路旁还可配置诸如木芙蓉、夹竹桃、紫荆、红檵木等具有拱形枝条的大灌木或小乔木,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有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竹径自古以来都是园中美景,在小径两旁配置竹林,组成竹径,让游人循径探幽,创造曲折、幽静、深邃的园路环境。
4 结语
植物配置和植物景观营造是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沅陵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配置,不仅为该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和森林景观营造提供了借鉴,也可以为武陵山—雪峰山过渡带的森林景观营建和植物配置提供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森林公园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选择乡土树
种进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硬件,注重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后续的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3):170-173.
[2] 张颖.榆林市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 国家林业局中南院.湖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R].长沙:国家林业局中南院,2017:1-4.
[4] 危静美.福建沿海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季相景观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5] 王菁.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9):106-108.
[6] 胡达维,欧阳菁.森林公园的植物配置——以江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