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饲养管理和母仔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2018-01-24林化成
林化成
(江苏中煤长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0)
集约化饲养模式存在猪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水平不足,生长缓慢等不利因素,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水平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遗传潜力的关键因素。母猪的健康状况影响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生长速度等。因此,国内外学者深入开展研究,能否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母体营养调控技术提高母猪生产力,扩大经济效益。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可达25头。而截至于2010年,我国能繁母猪每头每年仅产15头左右。与发达国家母猪年生产力相比差距较大。蒋宗勇等[1]报道,为解决母猪生产力不足问题,国家从“十二五”以来开展综合养殖技术的研发和集成,通过不断地改进饲养条件和技术,2015年我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34个综合试验站已普遍达到每头母猪年产仔猪20头以上,有效提高了母猪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母猪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中药渣以及维生素等物质,从而改变母体营养水平,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降低仔猪死淘率。文章就国内外对饲养管理和“母—仔一体化”营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饲养管理
1.1 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房环境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母猪繁殖周期包括怀孕期、哺乳期和空怀期,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和环境要求不同。母猪怀孕期一般为114 d,常用“333”推算法,即从配种日起,3个月3周零3 d后为预产期。母猪怀孕期间,舍内应保持清洁,每天清理粪便,使用清洁剂清洗,然后消毒,防止病原传播导致规模性疾病感染;保持通风系统完善,降低猪舍中NH3和H2S等有害气体浓度。母猪分娩后做好产后护理,合理控制母猪采食和饮水,保证母猪营养吸收均衡。在我国现有饲养条件下,养殖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将断奶期提前至24~28日龄,大大缩短母猪哺乳期。当下以我国饲养技术,不宜将仔猪21日龄断奶,过早断奶严重影响仔猪发育。母猪空怀期通常指断奶后1周左右时间,但空怀期长短与母猪饲养管理有关,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能够控制空怀期时间,提高母猪生产力。
1.2 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发育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断奶应激综合征,导致其肠道菌群紊乱和腹泻,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2]。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降低仔猪死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仔猪出生后应给予充足的初乳,初乳能够改善仔猪组织器官和免疫功能发育;部分弱小仔猪应人工协助其靠近乳头,保证能够采食到初乳。初生仔猪对环境要求较高,必须做好舍内温度和湿度等工作,防止猪瘟等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从而影响到仔猪的生长。此外, 出生2周后需开始人工补饲,给仔猪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为使仔猪断奶后能够尽快缓解因断奶应激造成的不利影响,补饲过程中需饲喂仔猪易消化和吸收的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添加剂。据报道,补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植物精油和氨基酸等能有效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2 营养调控技术
母猪年生产力低是我国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母猪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母猪产仔数和存活数以及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较少;此外,产后泌乳母猪采食量低,泌乳量不足,仔猪断奶后体重低,死淘率高[1]。应用抗生素和高锌日粮等,因能有效缓解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不利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实践[3]。但近年来,因使用抗生素和高剂量锌具有弊端,而被禁止或限量使用,如农业部公告第2428号和2625号限定了硫酸黏菌素和氧化锌的使用等。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母—仔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通过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提高断奶发情率等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降低仔猪死淘率。
2018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通知中也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重点研发对象为畜禽水产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替代技术等,这一通知与当下畜牧业新型饲料开发研究方向一致。母猪不同生产阶段其营养需求不同,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替代技术是提高母猪生产力和仔猪存活率的关键,文章综述了最新有关不同配方和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对母猪生产力的影响。
2.1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也称为活菌制剂,是利用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制剂中所含益生菌通常定植于动物肠道内,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利用率等[4]。目前研究中常见益生菌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和芽孢杆菌等。韩丽等[5-6]研究发现,饲喂母猪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增加肠道中优势菌群含量,改善母体营养吸收状况并显著降低初生仔猪腹泻率,产出的仔猪窝重和营养吸收率均有所提高。于宝君等[7]对妊娠65 d后的母猪饲喂微生态制剂,明显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并改善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结报告中也指出,在母猪妊娠期间饲喂500 mg/kg 凝结芽孢杆菌和4%新型酵母培养物均能提高母猪生产力和断奶仔猪存活率[8-9]。此外,在生产母猪日粮中添加乳酸菌等有益菌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肠道健康、生产性能和仔猪生长状况也具有改善作用[10]。以上多种研究均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调节母猪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发育,从而提高母猪生产力,降低仔猪死淘率,提高生产效益。
2.2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一些“功能性氨基酸”能够调节机体代谢,控制母猪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等[11]。近年来,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和N-氨甲酰谷氨酸等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杨慧等[12]发现,饲料中添加1% L-精氨酸能够通过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母猪免疫力和仔猪生长性能。同样,添加1% L-精氨酸盐酸盐能够提高母猪产活仔数、提高窝重和哺乳仔猪日增重[13-14]。精氨酸是动物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过量添加存在成本高等问题,N-氨甲酰谷氨酸能够促进精氨酸的内源性合成[15]。研究表明,饲喂N-氨甲酰谷氨酸提高了妊娠后期母猪血浆中多种氨基酸含量,改善了仔猪个体重和日增重等指标,有利于调节母猪繁殖性能。
2.3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动物必需营养因子之一,其能够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结构完整。研究表明,母猪体内维生素E的水平会随着产仔次数的增加而降低。Mahan等[16]报道妊娠期母猪饲粮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母猪乳腺炎和子宫炎等的发生率,提高了母猪乳汁质量和产仔数,改善仔猪健康状况。
程林等[17]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E,提高了仔猪初生重和内脏器官的发育,改善了母猪繁殖性能。此外,石宝明等[18]在母猪妊娠107 d饲粮中开始添加250 IU/kg维生素E,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E能够明显提高母猪乳汁、仔猪血浆和脑组织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且提高了仔猪生长性能,改善了仔猪体内脂肪酸组成。
2.4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指在生物体内含量低,且为生物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锌、硒和铬等。微量元素对动物具有促生长、抗氧化、抗肿瘤和提高繁殖性能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适量的硒能够通过硒蛋白和维生素E共同作用提高母猪抗氧化功能,还能够通过调节体内各种酶的代谢从而调控母猪的繁殖和泌乳性能[19],并且母猪对有机硒的利用率高于无机硒。Hu等[20]在母猪妊娠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0.3 mg/kg无机硒和有机硒,结果表明有机硒通过对母猪营养调控,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和窝重。同样,Mahan等[21]研究也证实了在妊娠期母猪饲粮中添加0.3 mg/kg有机硒能够提高其产仔数。此外,有多项研究证明,母猪妊娠期在日粮中添加200~1000 μg/kg 有机铬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增加产仔数等[22-23]。
2.5 其他种类添加剂
母猪机体营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添加剂种类以及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母体营养调控效果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免疫增强剂和中药渣等饲料添加剂,因其特殊的生物功能,对母猪生产力和仔猪生长性能均具有促进作用。n-3 PUFA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多种植物油中均含有,其对母猪和仔猪生长繁殖具有调控作用。Corson等[24]在妊娠早中期饲喂棕榈油后,发现母猪产仔数增加,仔猪初生窝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得到改善。但不同添加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因此具体添加剂量需要更多试验证明。免疫增强剂又称为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提高机体对病原体防御能力的物质。刘学彬等[25]饲喂母猪免疫调节剂提高了所产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均重,有效缓解了仔猪断奶应激。中药是我国特色产品之一,具有综合调理、对机体伤害小和效果显著等优点。而催乳中药对母猪也具有催乳作用。李健等[26]利用芪归催乳散饲喂围产期母猪发现,芪归催乳散能促进母猪泌乳相关激素的分泌,同时提高了哺乳仔猪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此外,李华伟等[27]在母猪饲粮中添加中药渣和发酵中药渣均发现明显加强了母猪和仔猪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了抗氧化能力。
3 展望
母猪年生产力低下,仔猪死淘率高制约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水平不足以明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的猪的营养需求,母猪处于不同生理期时内环境的变化也较为复杂。后期研究人员可根据《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文件中所述,重点研发母体营养调控、饲料精准配方等技术,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和研发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推动我国养殖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