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府社会舆论场,传统媒体大有可为
2018-01-24杨振宇
杨振宇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长期主导舆论的传统媒体建立起来的传播秩序与舆论格局就此打破。官方和民间这两个舆论场,不仅关乎中国媒体未来的走势,也关乎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舆论力量能否形成强大的合力。
一、传统媒体的尴尬
对于官方和民间这两个舆论场,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这样解释: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传统媒体着力打造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聊天群组上议论时事,针砭时弊,使得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公共话语权得到释放,网络空间众声喧哗、肆意表达、无序流淌。“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制造的网络舆情波诡云谲,“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网络审判”等掀起的舆论风暴汹涌澎湃,舆论引导和社会管理难度陡然提升。尤其是2010年微博兴起,开启了“全民皆记者”的“微时代”,鸡毛蒜皮的事都可能被“吃瓜群众”“围观”放大成极具轰动效应的重大舆论事件。更为严峻的是,一些大V操纵网络舆论,一些势力编造政治谣言,恶意抹黑党和政府形象。自媒体言论无拘无束,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份报刊、一家通讯社。
这两个舆论场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分离对立,不仅直接挑战“党管媒体”的原则底线,而且导致社会阶层分裂对峙、政府公信力受损、党的执政基础削弱。
对此,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张研农表示:“中国目前确实存在着两个舆论场,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都会有失偏颇。针对两个舆论场对立、共存的现状,我们正在努力寻求党心与民意间的‘最大公约数’。”
在新媒体尚未大发展前,传统媒体始终在主流媒体舆论场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如今,民间网络舆论场以全新的姿态站立在传统媒体面前,使得唱惯了主角的传统媒体,第一次有了失落感。更令传统媒体尴尬的是,许多传统媒体谨慎发声的事件,民间舆论场却以最快速度进行着最广泛的传播。
打通两个舆论场,争夺话语权,已成为传统媒体面临的新挑战。
二、打通两个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两个舆论场。如果存在“非黑即白”的偏见,就有可能对另一个舆论场完全否定,甚至以打压的办法予以解决;还会以自己拥有主流舆论权而沾沾自喜,把民间舆论场当作“洪水猛兽”,而不会想着从另一个舆论场中吸收有益的营养,完善主流媒体舆论场。
不少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重要性,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最先想实现突破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比如南方都市报、财经网、新周刊。这些平民化视角的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还比较容易,而像人民日报这样官方背景深厚的媒体则比较难。
人民日报以积极探索的实践证明,其也可以在打通两个舆论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2012年7月22日凌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正式上线。选择在“北京暴雨”这一重大社会新闻发生之时上线,一方面,这是凝聚人心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更表现出官方媒体的民间关怀。对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这样评价:“人民日报微博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线,应视为人民日报新媒体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尽管人民日报一直在变,但网民对人民日报有一种非常严肃的印象,一旦它的微博突然清新起来,大家一时就产生了一种好奇感。”如今,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已有5737万粉丝,在日渐庞大的微博世界里,官方媒体人民日报逐渐站稳脚跟并大步向前。
其实,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开通前,人民网已经在发挥重要作用,这都表现出人民日报对两个舆论场不回避的态度。针对民间舆论场的特点,人民网开通了“人民网评”“舆情会商室”“领导干部留言板”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板块栏目。凭借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及时回应和正确引导,澄清事实真相、梳理民间情绪,“人民网评”等栏目在网络上广受好评,引发网友热议,为传统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民众互动的新形象,可圈可点。国内突发事故、奥运会比赛争议,在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突发、敏感事件面前,表现出不失位、不失语的姿态。事实证明,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中国网事在内的多家媒体,在处理公共事务与热点事件上的人性化姿态与及时性引导,不仅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更成为有关部门解决事态的重要推力,在关键时刻对扭转舆论态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传统媒体大有可为
当然,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沟通难度很大,因为在网络上的多元声音中,有理性的、不理性的,还有恶意的。但是,不理睬、不介入并不能解决问题。表面上看,网络舆论是非主流的,但一旦网上舆论长期主导,“主流”和“非主流”的位置就会颠倒过来。因此,打通政府社会两个舆论场,传统媒体不但应有所作为,而且应大有可为。
(一)本着“三贴近”的要求,与网民坦诚交流,形成交集
这要求从基本事实的认定到价值判断,乃至话语方式,都向理性的民间舆论靠近。比如,推动政务公开,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透明,没有真相就没有了解;触摸民意脉搏,从群众利益角度,体会现实矛盾的切肤之痛,尽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抛开习惯的“官话”,学会“民话”,平等交流。
(二)探求事实真相,在深度报道中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场
面对着充斥在新兴媒体中的海量消息,大量无价值、无意义的信息,诸如谣言、炒作、假新闻、虚假广告等,使得网民日益感到困惑与厌倦,长此以往对新媒体产生出戒备心,甚至带有“习惯性质疑”。受众并不满足于海量及时消息的表层意义,而是希望了解一系列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与深层原因。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充分挖掘新闻资源,掌握权威信息,探求新闻真相,为受众答疑解惑,引导舆论导向,实现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最大影响力。
(三)打造全媒体,在大平台上融合两个舆论场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完成由“传统到全新”的转型,打通两个舆论场,最佳途径便是凭借内容资源、依托优势平台、借助传统媒体之力,竭力打造覆盖面最广、信息量最大、传播方式最多的全媒体。
武进广播电视台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2009年5月,阳湖网运行。2014年,官方微博“微武进”、官方微信“微武进”接连上线。2015年11月8日,自主开发的手机APP“i武进”正式运营。以“微武进”为龙头的各栏目微信矩阵建立完善,关注度日渐升温,“生活连线”“乐活武进”微信粉丝数均超过15万。近年来又全力打造“中央厨房”,力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成功探索和实践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
全新打造的全媒体,其功能不仅是宣传报道,更把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广电“问政”栏目搬上客户端,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帮助解决百姓现实困难,被用户亲切称作“为老百姓办事的客户端”。为推广全区品牌果品,媒体以阳湖果品节为契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举办了采摘节、十大合作社评选等活动。媒体还开展各种类型的“微公益”,为急需帮助的人们筹款献爱心,以解燃眉之急。
传统媒体力求通过传播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两个舆论场能在全媒体平台上大显身手,从而实现打通、融合的目的。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在经历过前些年众声喧哗和野蛮生长的舆论狂欢之后,传统媒体占领舆论阵地,传播着正能量,在舆论斗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打通两个舆论场的任务依然艰巨。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将话语优势转化为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促成两个舆论场的有效交流,进而在交流中弥合分裂。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场中,传统媒体最需要做的不仅是占领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在改变僵化语态和尊重新闻规律的过程中赢得公信力。
打通两个舆论场,一方面呼唤民众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另一方面也呼唤政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认真倾听民意,化解民怨,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为人心活血化瘀,是减少社会舆论对抗性的关键。“大众麦克风时代”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气可用。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而传统媒体如果屡屡“失明”“失语”,“自律”的官方舆论场就会自我边缘化,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将持续弱化。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上网下的社情民意,需要更敏感、更体贴,更有人情味,遇事敢于担当,为打通、融合两个舆论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