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4郭丽霞

山东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职工档案管理

文·郭丽霞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县企业产权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相继破产改制。济阳县破产改制工作已进行了多年,但改制企业特别是破产企业的档案处置工作明显滞后,破产企业档案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近日,带着这些问题会同原企业主管部门经信局、粮食局、县供销合作社等对我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结合我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实际,浅谈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济阳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共有破产改制企业91家,迄今为止,改制已结束的34家,破产终结的41家,未终结的7家,产权转让1家,停产8家。这些企业保存的文书、会计、科技和职工档案等近30000卷(件)。目前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部分企业档案,由原企业主管部门暂时集中存放,这部分档案因企业破产,清算组改散,人员各奔东西,最终只有企业主管部门暂时保管,堆放在一个库房内,档案均未整理及鉴定,尚待处置。二是少数企业破产改制后,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想管的档案,只好封存在原企业办公楼内,或者租一间房暂时堆放,企业已不复存在,只剩几个留守人员。企业不管,主管部门也无人过问,其档案随时有可能被另易其所,这些档案正在“绝望”中期待着处置。这部分档案以文书档案居多。 三是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管,主要是部分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这部分档案政府、企业、个人较为重视和关注,统一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管,保证了破产改制企业职工个人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也为解决职工切身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状况令人堪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权转移、清产核资、人员分流上,而作为重要历史记载的档案往往被忽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些企业的档案也就无从谈及规范化、标准化。

2.档案管理不善,处于混乱状态。由于大部分企业在破产改制过程中没有把档案管理纳入破产清算工作程序,致使这些企业的档案既没经过系统整理和必要的鉴定,更未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不同价值的档案混杂在一起;有的企业只是将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装入编织袋里,堆放在仓库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职工个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除了少数企业的职工个人档案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代为保管外,绝大部分职工个人档案仍在原破产改制企业或主管部门保存。由于管理不善,个人档案丢失现象屡有发生。

3.保管条件差,安全隐患大。大部分破产改制企业档案保管条件差,有些企业的档案室已不再专用,档案与其它杂物堆放在一起,又没有任何保管措施,存在着发生虫害、霉变、褪变乃至失盗的重大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企业在土地出售或房屋产权变更过程中,档案无处存放,只好寄存于其它破产企业,且无专人管理,这些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4.各企业主管部门已无力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按照有关规定,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应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接收和保管。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很大困难,各主管部门既无足够的保管库房,更缺少资金和人力来接收如此大数量的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破产企业档案的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

5.县档案馆没有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精力。由于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接收工作涉及面广,档案数量大,且需要对这些档案系统进行鉴定、整理和编目,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档案局(馆)没有精力来做这项工作。另外,档案的装具、日常的保管和提供利用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资金,这些都是档案馆力所不及的。

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管理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档案处置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改制工作计划中,企业改革的任何组织,都没有安排档案部门人员参加;无论什么形式的企业改制,清算经费都没有档案的份;无论什么资产都评估清算,就是不评估清算企业的无形资产——档案。改制后的企业不可能拿出资金给档案投入,改制组又缺少改制后档案处置的方案,主管部门只要改制结束,就万事大吉,改制前企业所形成的档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档案处置工作所必需的经费难以落实。破产改制企业由于亏损严重、负债累累,在清算过程中,除去用于安置职工经费及债务分割以外,很难再在档案处置工作上给予经费安排,档案处置工作必需经费没有保障,接收工作无法开展。

3.改制前企业放弃职责,档案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部分企业由于破产前疏于管理,企业档案工作较为混乱,再加上早在正式破产清算前企业就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整个企业除了几个企业领导留守外,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各取所需为我所用,档案工作无人问津,多年未整理的档案没人整,该进档案室的档案没有进,致使档案资料遗失严重。

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对策

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与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如何使各类破产企业档案得到妥善处置,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要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的档案意识。档案部门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档案法》、《山东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别要学习贯彻好《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通过宣传学习增强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档案意识,加深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为加强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充分认识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一定历史时期企业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珍贵史料;也是企业在破产改制过程中进行资产评估、清算债权债务、安置职工和解决各种纠纷的重要依据,关系到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现实和未来的切身利益,企业改制后档案的处置工作事关国家、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多年积累形成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站在替历史负责的高度重视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刻不容缓地对破产改制企业档案进行抢救性的处置,确保企业改制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

3.依托法规的支持,明确处置责任,规范处置行为。

《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企业改制后的档案处置有明确规定,政府要根据《暂行办法》研究制定有关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规定,对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管理,档案的处置原则、方法、流向、责任单位等,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硬性规定,对各类档案分门别类做出要求,明确主管部门或保存部门,避免责任不清,你推我让落空的情况出现。

4.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破产改制企业的档案处置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光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主管部门、改革领导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相互协作与紧密配合。共同抓好这一项工作。各企业主管部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所属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处置和接收工作;档案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经费,以便档案处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积极争取,解决难题。当前,破产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着两大难题,即经费和库房。因此,对已经破产终结的企业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努力使破产企业档案得到妥善保管。对正在破产中的企业档案处置经费没有列入破产费用的要追加列入,不足的要补足。以后凡国有和集体企业实施破产改制的都必须按规定预留足够的档案处置费用。

总之,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破产企业档案保护好,是我们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职工档案管理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